我從小的家庭教育就是藝術課什麼都不需要學,好好學習就好。結果學習也沒好到哪裡去,一身藝術細胞也沒散發出去。
所以對藝術方向一直很朝拜,無論是唱歌跳舞,書法繪畫········我總覺得一個會藝術的人無論走到哪都會發光,無論生活到哪都會用不一樣的眼光去觀察世界,人生也會隨著自己散發出來的光芒而變得獨一無二。
而且藝術課本身也需要根據孩子自身去安排,大可不必隨波逐流,應該更多的是發掘孩子的天賦和熱愛程度,並堅持下來,逐漸變成最主動最願意去參與的生活的一部分。
對於藝術方面的培養,我和寶爸的想法是絕對的一致,咱們倆總是在孩子睡著之後徹夜長談,想像孩子以後心情不錯的時候可以拿杯咖啡,畫著油畫,在滿是陽光的客廳裡畫著自己的風景畫,心情不好的時候,彈彈鋼琴抒發抒發自己內心。大學文藝匯演的時候,來一隻芭蕾獨舞低調亮相········
與其說是對藝術的培養,不如說是我們能給孩子未來的一份長久的陪伴,而這份陪伴本身是來自孩子自己的,要比任何財富都有價值。我們培養孩子並沒有想讓孩子在藝術方面達到一個多麼高的程度,鋼琴大師,繪畫大師,舞蹈大師固然很多,並不是我們能培養出來的,雖然我們也認為我們的娃很聰明很可愛。但對孩子來說學什麼並沒有任何壓力,反而任何事物對她來說都很喜歡也能做的很好。
我的周圍也有好多家長,覺得我的想法不好,不積極,她們認為要做一件事就必須做好,孩子必須嚴格要求,鋼琴的書型,練~書法的橫豎不直,練~舞蹈的腿下不去,使勁練~最後的結果可能有好的,手型很好看,鋼琴很多級,書寫很好看,書法很多級,舞蹈很厲害,劈叉翻跟頭·····
可是那時別人的孩子,並不你自己的。不要總和別人比較,和自己比較就可以了,今天的你有沒有比昨天的你進步,這個月的你有沒有比上個月的你進步,這一年你收穫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快樂本身不是更難能可貴嗎?我想真正的鋼琴大師演奏出來的音樂一定是大師喜歡的理解的感同身受的,演奏起來才會那麼動聽。芭蕾舞者也一定是靠著自己的意志力不斷的進步,而不是靠自己的爸爸媽媽去壓腿下腰的。所以我覺得藝術課本身是給孩子一個自己可以消化的過程,力量還在孩子自己,並不是靠自己以外的人,我們需要做的是支持和鼓勵,以及長久的堅持。這才是就我認為的學習藝術的不容易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