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的教練,楊晨大神。
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不覺一個星期又過去了,轉眼間又到了星期三,你們最喜歡看的器材專欄又更新了!
最近有好多球友在後臺給我留言問我可不可以出一期關於手膠的教程,那我肯定不負眾望,這一期請來了兩個重量級的大咖來和大家一起聊一下手膠。
燈光、攝像、音響請準備,AV8D走起來~
要想纏好手膠,一定要先了解手膠,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愛好者,手膠對於羽毛球選手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專業運動員的手膠都是自己親手去纏,以達到完美手感。
羽毛球手膠的主要功能是防滑、吸汗、緩衝和避震,而且對於手也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01光 面 手 膠
光面手膠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其中一種,也叫皮膠,特性是比較薄,手感柔軟、有粘性而且防滑,握著非常舒適。
適合平時打球手汗不多的人群,光面手膠裡面公認最舒適的當屬102了,也是拿督李宗偉最鍾愛的一款,他用了一輩子102。
02 毛 巾 手 膠
毛巾手膠材質是棉纖維,也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這種手膠的優點是像毛巾一樣吸汗,而且防滑效果非常好,超級適合打球手汗多的球友。
缺點就是要經常更換,還有毛巾膠比較厚,不去底膠直接纏毛巾膠的話手柄會很粗一圈,也只有手掌大的人才能駕馭了。
如果手掌不是特別大,手汗又很多的球友,可以把球拍的底膠撕掉,在木柄上直接纏毛巾膠就可以了,林丹就是這樣纏的。
不過林丹的早期毛巾膠纏法和大眾的纏法不一樣,他只纏了下半部分,上半部分露著木頭(毛巾膠上顏色發白的地方是防滑粉,手汗不是巨多的球友,可以不加防滑粉)
對此很多球友議論紛紛,網上流傳著四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林丹小時候家裡比較窮,長大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第二種說法是這樣纏可以提高平衡點,減輕握柄重量換取揮拍速度的提升,使殺球更有力。
第三種說法是林丹力氣大,容易殺斷拍柄,露出木柄大致可以看出拍子的壽命,萬一裂了,一不小心大力殺過去,對手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第四種說法是林丹有強迫症,強迫自己要靠後握拍,時刻保持進攻的狀態,林丹對纏手膠很講究的,肯定不是網友們所說隨便瞎纏的,況且單打球員上半部分基本也不太用,這麼纏應該是林丹握拍最適應的長度。
(林丹妻子謝杏芳在2013年廣州世錦賽中穿插了一段花絮有提到過林丹纏手膠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林丹現在隨著打法風格的改變,也已經換成了正常的手膠纏法,不再是早期的半截纏法,不過不變的是依然使用毛巾手膠。
網上流傳的四種說法你們覺得哪一個更靠譜呢?歡迎大家在內容下方留言一起討論下,哈哈哈。
03龍 骨 手 膠
龍骨手膠這個詞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這種手膠背部有一條海綿的稜形,纏好以後是一圈一圈凸起的樣子,像骨頭一樣,故稱「龍骨」
實體店賣的不多,主要是使用人群不多,大部分都是網店在銷售這種手膠給一些新手使用。
這款手膠的缺點是嚴重影響正、反手握拍的轉換靈活性,力量傳導不均勻,球拍擊球給手掌的反饋不如光面手膠,我個人不是很推薦這種手膠讓大家打羽毛球使用,纏在魚竿上看起來還不錯。
介紹完手膠的分類,下面我們直接進入主題。
手 膠 纏 法
李宗偉的光面手膠纏法絕對是教科書級標準,很實用又美觀,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
先把光面手膠的那層膜撕掉,然後用寬的那一面從木柄最底端開始纏,剛開始纏繞時,要用手指按住手膠,防止脫離,還有纏的時候力度不能太大,太用力會失去手膠的彈性,用一點點力拉伸一圈一圈斜下纏繞即可。
最後用尖頭帶雙面膠的那部分直接封口就完成了,纏手膠這種事情都是熟能生巧,多纏幾次手膠就會纏了!沒什麼難度~
這種纏法就是標準的手膠纏法了,如果你打雙打的話可以再往上纏長一點,纏到中杆都沒有問題。
因為雙打球速很快,拿的位置越靠前揮拍越快,越利於平抽擋和網前封網壓制。
還有一些國家隊的球員,他們纏手膠的方法和李宗偉順序相反,把尖頭帶雙面膠封口部分粘在拍柄底端先纏,最後一圈圈纏到寬的那一面,然後用黑色長條封口膠去封口。
龍骨手膠也是這樣纏,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關於這兩種纏法沒有誰對誰錯,自己怎麼喜歡,怎麼握著手感舒服就怎麼纏,開心就好。
毛 巾 膠 纏 法
毛巾膠後蓋的位置很不好包,會粗一些,而且收尾不好收,很難做到平整,尤其膠粘性不夠的話那個小頭很容易翹起來,所以建議大家毛巾膠的纏法從拍錐處開始往下纏會更容易一些。
1.首先把羽毛球拍去底膠,露出木柄,準備好毛巾膠。
2.要把毛巾膠起頭的位置用剪子剪一個斜面三角形。
3.我的習慣是從錐蓋下方起頭,喜歡雙打的球友從錐蓋頂端開始也沒問題的,看個人習慣,需要注意的是開頭扯的時候要用點力,不然會皺。
4接著就是正常往下纏了,不要重疊,不要重疊,不要重疊,重要的事說三遍。
5纏到底蓋的時候需要用力扯一下,同時重疊2毫米左右,重疊的是沒膠的部分,底蓋位置纏不緊,邊緣沒膠的部分就很容易翹起來。
6.纏到有膠的部分完全超過底蓋稍微再留個1釐米長左右,剪斷。
7.處理好多留出的一小段,剪掉,貼好都行,就大功告成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