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不敢挑戰一下?
但是請做好準備,80%的人會被我帶到溝裡,並以失敗告終!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一早晨,你像往常一樣,9點前準時到公司,你永遠是第二個最早到達公司的。
在9點後的30分鐘裡,同事們才陸陸續續地來到了辦公室,然後吃早餐,刷新聞,整理辦公桌……30分鐘過去了,然後才慢慢開始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去。
這個時候老闆走了過來,把你請到他的辦公室喝茶……
老闆略帶無奈的語氣和你說:「當初創業的時候,只有三五個同事,大家激情澎湃,沒有任何規章制度都很努力奮鬥。」
「現在隨時公司的發展壯大,已經發展到30多人了,但大家的積極性卻沒有以前那樣了,效率也很低……「
「……所以我想把你提拔為人事主管,希望你制定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讓大家積極起來,迎接公司未來更大的發展機遇!當然了,只要管理好了,未來3個月內給你增加3000元底薪……」
你作為公司最初創始的員工,對於這個任務,你接還是不接?請思考3分鐘………
我想只要你有點上進心都會接,對嗎?為什麼?
第一,終於熬出頭了,從前臺當上了人事主管,手裡有更大的權利了。
第二,到時候做好了,漲薪3000,相當於翻了一倍,手裡有更多錢了。
第三,可以挑戰一下自己,往更高層次成長。
注意,關鍵點來了!
你接下任務,華麗轉身後,你開始思考:完善公司規章規則,讓大家更有組織紀律,這不是很容易嗎?
只需要百度一下,完整的規章制度、漂亮的模板多到不要不要的,我只需要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修改一下就能成為公司的規章制度了……
比如:早上必須打卡,9點前來到,遲到扣工資,加入全勤獎等等。
如果你接了任務,你是不是也是這樣想,並且是這樣做的?
但是很遺憾地告訴你,如果你真的是這麼做了,公司整個氣氛會加劇,衝突會增加,各種問題接踵而來……
如果你經歷過,你相信你一定會有深刻的體會!特別是那種非常嚴格的公司,遲到3分鐘扣20元,遲到5分鐘扣50……每天上班都有一種匆忙和壓抑感。
可能你會你會覺得:這樣操作沒有錯呀!公司要從自身的利益考慮,而且社會上大部分公司不都是這樣的嗎?反正慢慢習慣就好了。
有沒有被我說中了?如果你是這樣思考,那你現階段註定是那80%思維層次的人。
真正關鍵且重要的決策,往往都是逆人性的!
參考別人或以往的做法本身沒有錯,並且還走了捷徑,也許大部分企業都會經歷過這麼的一個階段。但這樣結果往往也是不盡如人意,甚至可能是平庸的。
不知你平時有沒有留意這些企業報導:
據說國外的google公司、facebook公司辦公和娛樂是一體化的;
國內的華為狼性文化、阿里巴巴太極文化,辦公大樓通常是燈火通明到凌晨2點,並且很多時候都是自願的。
……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google、facebook制定這樣的規章制度?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華為、阿里巴巴的員工如何拼命加班加點?
可能你會說這是企業的文化,所以這樣。但是請注意,不要倒果為因!這些企業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一些規章制度,所以形成了這樣的企業文化。
我雖然不知道是什麼規章制度,但是我嘗試從「思維方式」的角度來解讀一下。
這裡沒有權威,更多的是一種成長後的感悟,但我能保證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接下來請容許我花點時間,慢慢道來。
請先欣賞下面一段約2分鐘的視頻,這段視頻是1995年Bob Cringely對賈伯斯的訪談,2013年才重見天日,被命名為《賈伯斯:遺失的訪談》。
視頻全長70多分鐘,我截取了其中2分鐘的視頻,下面請慢慢品讀:
「在生意場多年,我發現一個現象:我做事前總問為什麼,可得到的答案永遠是『我們向來這樣做『,沒人反思為什麼這麼做」。
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你接手人事主管這個崗位後,是不是想著百度一下?因為其它大部分公司都是這樣做的,對嗎?
你是不是沒有問自己:「為什麼要設定這樣規章制度?」
像賈伯斯這樣的人物,他是什麼樣的一種思維方式?我想你一定很想知道,對嗎?
所以請不要離開,下面才是最精華的部分:
我們絕大部分人面對問題時,都是先思考如何操作、實現層面,比如你接手人事主管職位後,就想著要制定一些規章制度、條件約束來達到目的。
只有極少數的人思考「怎麼做」,比如:我如何制定這些規章制度?找百度還是請教資深人士?我什麼時候落實這個規章制度?以何種方式落實?是直接一次性公布所有制定的規章制大家只需嚴格執行,還是循序漸進方式推進?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真的沒有幾個人會這樣思考:「為什麼要制定這些規章制度?」也就是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
事實上,包括賈伯斯在內,這是一種被稱為「黃金圈法則」的思維方式。
那麼什麼是黃金圈法則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但是很遺憾告訴你,就算百度之後,絕大部分人依然是一知半解,因為找出來的內容,要麼很多是重複的,要麼是講得雲裡霧裡的,讓人費解。
那麼我根據我的理解,嘗試用一種通俗的語言來表達,但是我不能保證這是絕對正確的,你只需要理解它主要想表達的意思即可。
下面是黃金圈法則模型:
黃金圈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What、How和Why,表示什麼意思呢?
What:就是問題的表象,做些什麼?
比如上面說到的:員工多了,上班遲到是常態,工作不積極了,要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來約束TA們。這就是what(做什麼),完善公司的一些規章制度。
How:就是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論,如何做?
比如上面說到的:我如何制定這些規章制度?找百度還是請教資深人士?我什麼時候落實這個規章制度?以何種方式落實?
Why:就是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
比如上面說的:我為什麼要制定這些規章制度?
你可能會說:無規不成方圓呀!公司制定規章制度不是很正常嗎?別的公司都是這樣的。
那麼請問,制定這些規章制度,就是為了員工規規矩矩地上班嗎?這裡我就留一個疑問,你思考一下。
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問一個Why是問不到本質的,需要多次追問下才能問到問題的本質。
比如:你為什麼這麼晚才回家?因為我喝醉了;
請問為什麼要喝醉?因為我心情不好;
請問你為什麼心情不好?因為今天因工作失誤,讓公司白白損失了10萬塊;
請問你為什麼工作失誤?因為一個騙子冒充老闆QQ號讓我轉帳,我沒有檢查好就轉了。
在多次的追問下,原來這麼晚回家是因為被騙子騙了。知道了這個根本原因後,才能對對症下藥。
從圖中可以看到,「大眾模式」就是絕大部分人的思維方式都是從外向內,從清晰到模糊,解決問題從表象入手,往往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換一種說法就是治標不治本。
「非凡模式」是極少數人所掌握的,TA們解決問題往往是從本質開始(Why),然後尋找有效的方法論(How),再到如何去實踐和操作(what)。
偉大的賈伯斯就是這種思維方式。
理解了什麼是黃金圈法則,那如何應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呢?
在這裡我給出兩個思路:
一種是通過「刻意練習」獲得;另一種是在平時生活工作中「刻意思考」一些問題。
刻意練習,是一個獨立的思維模型,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任何領域技能,只要通過科學的規劃,刻意練習達成所有設定的目標後,就能掌握這個領域技能。
刻意思考,這個是我自創的一個詞,但對於我來說,它是如此的深刻。簡單來說,就是當你遇到一個問題或者一個項目,你不要急著表達你的觀點或者思想(除非你對這個問題或者項目已經有很深刻的了解和洞見),先把黃金圈法則模型從你的腦海中提取圖像出來,然後回憶一下why、how、what各是什麼意思?想清楚後,最後根據why→how→what來闡述你的觀點,提出你的解決方案。
所謂高手,所謂有洞見的觀點,讓人如浴春風,醍醐灌頂之感,往往都是從問題的本質開始,逐層往外剖析。
正如《論語·學而》所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