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由義大利人羅伯託·貝尼尼執導的影片《美麗人生》獨具特色,運用喜劇手法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慘絕人寰的故事娓娓道來,卻毫無違和感。影片最讓人驚喜的是,從陳舊的創作素質中挖掘嶄新的故事,讓觀眾看到集中營中的一段感人至深的美麗人生,該片並未局限於表現戰爭的殘酷,進一步將主題延展至感人肺腑的美好愛情、偉大的父愛和男人的責任感。在觀眾沉浸劇情的同時,給出新穎的視角,讓觀眾在複雜的戲劇變化中感受到深沉的人生哲理。
影片具有強大的敘述張力與藝術魅力,導演貝尼尼也是影片中的男主圭多,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他在故事敘述中,巧妙運用「詳略得當」的敘事原則,展開二戰時期義大利的背景劇情,最後在一個童話式的結局和場景中,把整部影片推向高潮。貝尼尼電影一向都追求真實、簡練的敘述風格,這一部結合了熱情洋溢、充滿歡笑的敘事氛圍,整部影片敘事細膩逼真,敘述完整。導演也並沒有因為喜劇基調,降低對納粹罪行的控訴;也沒有因為題材本身的灰暗而讓這片有動人之外的傷感。
影片的海報由一對真心相愛的戀人、一輛自行車和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所構成,男主角圭多扶著自行車載著孩子,同時親吻著妻子,象徵著他作為父親的責任感與治癒人心的樂觀力量,哪怕街道空蕩、周遭環境艱苦,他卻依然用積極心態守護著妻子和孩子,給他們創造充滿歡聲笑語的美麗人生。
故事一開始,二戰前夕,戰雲籠罩著義大利。 樂觀開朗的猶太青年圭多Guido和朋友駕車去城裡,途中邂逅了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她從塔樓上掉到草垛上,被圭多接住,圭多摘下帽子,紳士地說了一句:「早安,我的公主」。這句話貫穿整部電影,體現著二人的愛情。
幾經磨難,他們結為夫妻,並生下可愛的兒子祖舒華。然而好景不長,祖舒華五歲生日那天,因為猶太人身份,圭多和兒子被強行帶到了納粹集中營。思念丈夫與兒子的多拉,也毅然登上開往集中營的火車。在集中營中,圭多為使兒子幼小的心靈免受傷害,「欺騙」 他說這是為他的生日而舉辦的一場遊戲,兒子信以為真。戰局轉變,眼看著納粹即將戰敗,當晚從集中營撤軍。圭多把兒子藏在鐵柜子中,隻身一人去救妻子,不幸慘死在德軍的槍口之下。次日清晨,盟軍解放了這個集中營 , 一輛真正的盟軍坦克開到了兒子面前,母子終於平安了。
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題材的特殊和表現手法的獨特,視為戰爭片中的佳品,更多是電影中圭多的積極樂觀和責任感,他靠著絕妙的機智並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 , 守護著妻子和兒子的生命安全,還有兒子那一顆純真的童心。在某種程度上,影片讓我明白人這一生之中,生命是寶貴的,值得我們好好珍惜,圭多的樂觀和積極也提高了我的挫商,提高了我對生命之中的美好事物的感受力,人生應該充滿歡笑。
下面,筆者就以「敘述方式準確體現影片基調」、「從反戰到人生永恆主題」這兩個方面來對本片做一次探討。
(一)巧妙的敘述方式準確體現影片基調:所有細節環環相扣,逐步推進
這部反映二戰時期納粹迫害猶太人的電影《美麗人生》, 曾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總共 28 項國際大獎。在敘述手法上,導演以喜劇手法講述悲劇故事,利用黑色幽默的方式顯示出的令人震撼的思想深度和人性。構成《美麗人生》藝術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其敘事藝術。
從總體來看,影片中巧妙的運用了中國文學作品常用的「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技巧 。該影片的前半部 分,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奢侈、豔麗、富貴而又略顯古老的羅馬式義大利。與後半部分灰暗、艱苦、非人的集中營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以一個樂觀向上的小人物的愉快溫馨的家庭生活為起點,突顯了集中營裡的悲慘生活和戰爭的殘酷無情,創造出一種強烈的藝術反差,使觀眾在看過之後不禁潸然淚下。
可影片中,卻也沒有過多的殘酷,就算在集中營中也沒有太血腥的畫面。整部電影唯一出現血的畫面只有一處,是在集中營中工人手臂受傷的畫面。最後結局,圭多被德軍拿槍射擊,也沒有展現出來,只是通過兩聲槍響來處理,導演很有分寸地處理了影片的敘事基調,不會讓觀眾覺得自己在看一部殘酷的戰爭片,而是讓觀眾覺得自己在看一部幽默的愛情片。
從具體情節看,影片中許多細節的安排可謂獨具匠心,不但推動了故事的發展,暗示了情節的走向, 許多細節還形成了前後呼應的獨特效果,甚至形成了強烈的喜劇效果。可以說,近兩個小時的影片中,沒有一個多餘的情節,沒有一個多餘的鏡頭,所有細節都是環環相扣,逐步推進的。下面我就舉3個例子做說明。
1:「早安,公主!」
「早安,公主!」的童話般的問候貫穿故事的始終,與影片童話般的基調相吻合。圭多與多拉兩次街頭偶遇,以及在鎮小學再次相逢,到多拉逃離訂婚現場,即使在全家人被抓進集中營時,圭多冒死溜進廣播站,給多拉的第一句問候依然是這句——「早安,公主!」童話般的問候語,給整個故事注入了一股童話式的希望力量。
2:叔本華的「意念法」
而叔本華「意念法」的多次運用,使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更輔助性地強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圭多第一次使用 「意念法」是,他為躺在床上的朋友催眠,想讓他醒來,杯吵得睡不著的朋友終於睜開眼睛,圭多以為自己意念法成功了。第二次使用,是他在歌劇院門口想讓坐在包廂裡的多拉看到自己,結果多拉真的看到了他。第三次使用,是兩人結婚後,兒子祖舒華不想洗澡躲進了柜子裡,他剛好把一盆花放在柜子上,這時多拉走過來,想找兒子,讓他去洗澡。圭多使用意念法,讓讓木箱上的花「走」過來,多拉笑得很開心。第四次,是在集中營裡,當晚圭多把兒子藏在鐵柜子中,準備去救妻子,這時德軍的獵狗發現藏起來的祖舒華時,圭多用「意念法」 讓獵狗離開。
事實上,圭多當然不會使用「意念法」,之所以安排這個劇情,是導演刻意營造的一種喜劇氛圍,讓這段充滿血腥和罪惡的歷史蒙上 了「笑」的因素,這也是導演傳遞出的信息,只有歡笑和堅強才是面對這些殘酷又無奈的戰爭的最佳良藥。同時,這樣通過「意念法」 造成的「巧合」,也揭示出了一個真理——只要心懷希望,永不放棄,夢想就會實現!這對於塑造圭多這樣一個充滿夢想、樂觀向上、機智勇敢的猶太青年形象,無疑是大有幫助的。
3:我不想洗澡
Guido 家庭生活中最小的一個細節——兒子祖舒華的不愛洗澡,他躲進了柜子裡。而也成為在後面集中營裡躲過毒氣室 的「洗澡」的重要線索,可以說「不愛洗澡」竟救了祖舒華一命。
(二)從反戰到人生的永恆主題(人的生命是可貴充滿歡笑的)
影片中以圭多與多拉相識相愛結婚生子的故事為基本,在反映二戰影片的沉重主題下,以獨特的視角重新詮釋了殘酷的戰爭與生命的意義,從關於反戰的思想中讓觀眾在淚水中體會了生命的價值,又進一步通過男主的塑造,傳遞出主人公圭多積極的人生態度,讓每一個悲觀厭世的讓從中受到鼓舞,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1) 浪漫的童話世界中:男女主7次相遇,情定終生影片一開始,導演將我們帶入的是一個浪漫的愛情童話世界,影片用了 61 分鐘去演繹圭多與多拉的愛情史。男主人公基多與女主人公朵拉7次偶遇,每一次的偶遇都充滿著各種巧合,這些巧合讓他們之間的愛情一點點升溫,最後共同建造了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庭。
第一次相遇,圭多車壞修車,多拉被黃蜂刺中正好從上而下跌入了圭多的懷抱。第二次,因為魯道夫追趕, 基多慌亂中逃跑再次撞到多拉。而接下來當圭多再次在街上碰見「公主」多拉時,魯道夫已開始以多拉未婚夫的身份出現在圭多的視野裡。
第三次,是圭多在叔叔工作的餐廳裡做了侍應,巧遇去學校的多拉。第五次之間的感情培養是在魯道夫和多拉去看歌劇時,圭多也隨之而去,並利用從同伴費魯奇那學到的用意志呼叫公主,這一次,公主與基多剛好對視,此時歌劇中歌曲響著,而這一對視,也使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溫。第六次,他們在雨中度過了一個浪漫之夜,圭多用方向盤為朵拉撐傘,並很細心照顧多拉的感受。
這美麗童話般的情節繼續升級,圭多騎著那匹被塗成淺綠色的馬帶著這位美麗的即將成為他人妻的義大利正統的公主,令人印象特別深刻。此時,圭多和朵拉的愛情在他們餐桌下相吻那一刻,在他們走出餐廳那一刻達到了頂點。
(2) 集中營苦難救贖的世界中:父親給了孩子世間最美麗的人生影片中間,圭多和多拉走進花房,鏡頭從裡往外拉,跑出來一個拉著小玩具坦克車的男孩,他們的兒子祖舒華,這也預示著美好時光的結果,接下來,影片整體色調由溫暖轉向暗淡。
在後面的故事中,之前已被塑造的很成功的基多形象,積極、樂觀和幽默,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情。當他和兒子來到集中營時,他並不像其他人那樣悲觀,甚至還想出了這是一場遊戲的「謊言」,來保護著兒子的童心。在集中營的這段「遊戲」中,故事逐漸高潮,那位猜謎的醫生所說出的謎底,之前歌劇裡所放的歌劇,一句又一句的「早安,公主」,推動了整個後半程的故事發展。圭多冒險去放那首熟悉的曲調給妻子報平安,偷著廣播他們之間的暗語,還有醫生等一連串的謎底等這些故事情節都與先前的環節緊緊相扣,使整個 「遊戲」不顯得突兀與尷尬,而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發展。
前半部分是人生的美麗,後半部分真正的美麗人生。因為浪漫的愛情圭多有了一個美麗人生,而他用深沉的父愛給了祖舒亞一個單純、美好的最美人生。一場愛使戰爭展現給人的不是正面的殘暴,反而讓我們看到家庭之間的愛,去深切體會戰爭的災難,導演避開了血淋淋的現實層面,用圭多的故事讓觀眾含著淚笑著看完了電影。
「你要得到一千分。誰得到一千分,誰就有坦克。」「這就是我的故事,這是我父親所做的犧牲,是他給我的禮物。」「遊戲明早結束,舉行頒獎典禮。」
影片中最值得我們記住的就是圭多。他是一個既勇敢又富有幽默感的男人,一個偉大的父親,一個對妻子至死不渝的丈夫。他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只是為了妻子和孩子,他必須掩藏住內心的恐懼和擔憂,支撐起這個家。最後圭多在被處死之前向藏在鐵窗中的兒子擺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勢,都是為了不讓兒子害怕,並且快樂的走向死亡,他哪怕這生命的最後一分鐘,還在向我們傳遞他的樂觀和偉大的父愛。
最後是兒子和母親相聚,對母親說::「我們贏了,我們得到了1000分,我們贏了。」這是全片中最為傷感的一幕,我們為圭多的犧牲而傷心,為孩子的心靈沒有受到傷害而感動,為這對母子平安而慶幸。
評價
整部影片通過側面來表現戰爭的殘酷,不是正面的血淋淋,而是內心的血肉相割,是笑著哭的痛心。敘述方式環環相扣、前後照應,所有巧合都演繹得自然流暢,也正是這些巧妙的安排,讓故事張弛有力,從而達到了電影敘事上的高潮。
《美麗人生》之所以在國際上大獲成功並贏得無數人的喜愛,也不僅是它帶給的我們的歡笑和淚水,還有從中傳遞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生活和戰爭都會帶給我們苦難,但對其態度我們可以選擇樂觀,其闡釋的人生的真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是未來,都可以作為我們生活追求的目標,因為人的生命是可貴而且充滿歡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