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聯手UCCA開啟計算機藝術歷史新篇章 徐菁:探索AI+藝術無限可能

2020-12-17 百度AI

9月26日,百度獨家冠名的「非物質 / 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大型群展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啟,同期,百度與UCCA LAB、全球頂尖的數字藝術團隊Moment Factory共同展出「百度AI沉浸式互動藝術體驗展」也正式亮相。

在開幕式上,百度AI沉浸式互動藝術體驗展聯合策展人、百度品牌AI市場部總經理徐菁從「AI+藝術」出發,闡述了這一全新模式對於邊界的打破,她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景式的AI時代,一個人類智慧與AI共創共生,雙向進化的時代。這次展覽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展,更是一次具有藝術探索精神的大膽實踐。」

百度品牌AI市場部總經理徐菁

「非物質 / 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 回顧了20世紀60年代至今「計算機藝術」的發展歷程,對機器學習美學、數字客體性以及科學技術的反思進行了探討。展覽黑陽策劃,匯集了30位藝術家的相關作品——從計算機藝術先驅薇拉·莫爾納、曼弗雷德·莫爾、艾德蒙·庫紹,到當下活躍的數字藝術實踐者池田亮司、米格爾·舍瓦利耶、達維德·誇尤拉,以及劉娃、徐文愷(aaajiao)、陸揚等年輕中國藝術家。

15個國家,超過30位藝術家,70餘件作品,90%遠程布展,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大規模的來自多個國家藝術家通過網絡協作,遠程布展的藝術展,且每一件作品均由計算機完成、合作或創造。這是疫情原因特殊時代背景下的一次具有探索精神的藝術實踐,開啟了計算機藝術歷史新篇章。

作為此次展會的首席AI技術合作夥伴,百度也在此次群展中呈現了特別單元。在「百度AI特別單元」中,多個藝術家融合併連接了來自「百度大腦」的多項人工智慧技術與能力,帶來了《達爾文式旋轉線之鏡》、《銀瑚》、《世界的起源》三項作品,從人工智慧結合藝術的角度出發,展現了在藝術創造的道路上,人類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日漸劇增的熱忱。

《銀瑚》展現了AI想像中的珊瑚礁水下景觀,當有人走近凝視它,它就會不斷發生變化,讓觀眾意識到珊瑚礁的生存狀態與人類行為息息相關。就如徐菁所說「這個作品很像一面聯結現實與想像的『寓言之鏡』,喻示著生態環境的美麗與脆弱。」

1985年,讓-弗朗索瓦·利奧塔曾於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策劃了具有開創性的展覽「非物質」,構想了一種與電訊技術進步相呼應的全新物質模式。本次「非物質 / 再物質」展覽既是對此前「非物質」展覽的致敬,亦旨在通過探索計算機藝術的廣闊前景與哲學根基,在計算機藝術這一媒介的歷史上寫下新的篇章。

而「百度AI沉浸式互動藝術體驗展」則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百度品牌AI市場部總經理徐菁聯合策劃,邀請國際數字藝術創意團隊Moment Factory打造。每當觀眾進入展覽空間,就會看到人工智慧編碼與解讀下的自我特定形象,一舉一動都會作為色彩與形態的重組素材,最終呈現出觀眾與AI共同交融創作的藝術作品。

開展儀式上,徐菁從「共生」的概念出發,詳細講述如何讓人工智慧成為人類想像力的延伸、讓人工智慧和藝術完美的結合,以下為演講實錄:

田館長,現場的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大家好:

非常感謝與UCCA的此次合作,讓百度有幸能和藝術家們一起去探索AI+藝術的無限可能性,這是一次具有時代意義的創新實踐。

「非物質/再物質」及「喚醒萬物」兩個展覽發生在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國外參展的絕大部分藝術家都無法來到現場,但這偏偏又是一次涉及很多代碼和複雜裝置的計算機藝術展,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等不同時區的藝術家,通過網絡的力量,遠程合作,完成了大量的調試工作。布展期間在北京凌晨的展廳裡,遠程調試的國外藝術家們,不停運轉的設備,各種的光影交錯,本身就是一次數字時代偉大的行為藝術。眼前發生的一切在今天之前都覺得是不可想像的,所以註定這將是一場開啟計算機藝術歷史新篇章的展覽,也非常感謝這過程中跟計算機一樣007工作的UCCA傑出的團隊,你們將原本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今天我想用3個邊界的打破和大家分享兩場展覽中背後的創作者AI。

一、打破創作主體的邊界,共創共生,雙向進化

AI 帶來了全新的生成藝術, 打破了作品和觀眾的邊界,藝術家不再是整個創造過程中唯一的創作主體,AI和觀眾也以協作者身份參與其中。我們在一起探索一種人類與AI互為靈感、互為顏料、互為藝術家的可能性。以往你在藝術館看到的大多數是作品最終的結果本身,但這次你在展廳裡會參與一些作品創作的開始。

說到AI,大家知道這世界上第一段代碼是由誰發明的嗎?

19世紀,這個世界還處在蒸汽機時代,詩人拜倫的女兒,就寫下了與他父親截然不同的一段詩歌——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段計算機代碼,那年她只有27歲。她甚至還預見了計算機未來可以用於繪畫、譜曲,以及應用於其他科學領域。僅僅一百多年後拜倫的女兒那些曾經被人們認為過度浪漫或異想天開的都已經一一實現,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景式的AI時代,一個人類與AI共創共生,雙向進化的時代。

自然以DNA塑造了人類,而人類以代碼塑造了AI,使得人類進化速度可能再次站上全新的臺階。

當然我們也無意去塑造一種全能的AI形象,但我們相信任何一種技術都需要被人所理解,並以人性的角度去「磨合」,這樣的過程過去出現在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計算機時代,現在則迎來了AI時代,這種「磨合」有了一種雙向性。當我們凝視AI時,AI也在觀察我們。

此次非物質再物質百度AI特別單元裡,我們和英國藝術家一起帶來一件叫《銀瑚》的作品,它展現了AI想像中的珊瑚礁水下景觀,當你凝視它走進它就會不斷的發生變化。大家都知道珊瑚礁的生存狀態與人類行為息息相關,這個作品就很像一面聯結現實與想像的「寓言之鏡」,喻示著生態環境的美麗與脆弱。在作品中,百度用人工智慧飛槳對珊瑚礁的形態和色彩進行分析,經過訓練,深度神經網絡的每一層網絡都從低級到高級提取不同層級的圖像特徵和模式,將這些特徵和模式可視化,並在輸入圖片中產生一些原本並不存在的視覺效果,從而創造出超乎想像的畫面。

這些畫面背後是百度圖像識別和視覺理解等AI技術,現在百度大腦已經擁有5500億個知識點,這個「學識淵博,耳聰目明「的大腦,已經在上百個行業和很多方面為人們提供智能化的服務,這次展覽中,我們還推出了人工智慧藝術家「度菲」,AI在此時已經化為你的藝術創作助手,當你走進共生工作室,隨意地表達自己,揮灑創意都將成為度菲的信息數據來源,並被轉化為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隨後,您可以去數字畫廊,欣賞並保存您最喜歡的藝術創作。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盡情的享受及探索與科技更親密的關係。

二、打破藝術的邊界:無限空間,無限形式,帶來新認知,新審美

近年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展覽從藝術館博物館走到了森林、教堂、機場、學校、動物園,甚至地下通道……這裡也再次感謝UCCA邀請到這方面很有代表性的全球頂尖數字藝術團隊Moment Factory共同參與打造,這也是他們首次亮相中國。確切說應該是作品亮相,再次感嘆現實世界未曾謀面的網友,盡然一起完成了一次特展。Moment Factory倡導的就是在公共空間聚集感動,賦予它們第二種生命……在這些空間將數字世界與真實世界相結合,開啟新的故事。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科技,代碼已經替代畫筆,刻刀,把藝術拓展到了無限空間,無限形式,甚至產生無限的結果,當AI與藝術在山頂相逢,就是一部關於新世界及其新藝術的宣言。新的觀念和新的形式會直接產生新的審美認知,讓藝術美學相關概念和命題都面臨打破與更新的契機。

我們看到過國家頂級超級計算中心已經可以預測3000年以後的地球上氣象數據天氣情況,如果把這些上千年的風雲變幻可視化,生成粒子動畫,也許可以啟發穿越時間和空間的藝術創作;AI可以聽到人耳識別頻率之外的聲音,比如植物的尖叫聲,開花聲並可以把它創造為可視化作品。

AI也在推動兒童交互藝術的快速進步,我們都知道孩子們心裡有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但他們的語言和繪畫能力,都讓他們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奇異世界,在AI的幫助下,可以把它們變成令人驚嘆的作品,這樣的交互生成藝術,不就像魔法一樣。

如果說我們擔心科技的爆發會讓現代人愈發疏遠,會把人們裝進信息的繭房,我們也相信,同樣通過科技,可以把人與人之間更好的相互連結起來,把人與世界更好地連接起來。

三、打破人類的邊界,這是又一次新物種起源,讓藝術與人都面臨被重新定義的可能

上一次提到新物種起源,是因為科技讓我們發現人不是簡單的人,是和整個微生物菌群有關係的大群體,「生育、繁殖和擇偶,達爾文自然選擇中的『三駕馬車』,全都受到微生物的影響。」這意味著,我們體內的微生物和我們一起形成了一個超有機體。它們通過影響激素的分泌影響你的情緒,影響你愛吃什麼討厭什麼,甚至影響你選擇另一半的標準。

而這一次,當我們踏入計算機時代,尤其是今天的AI時代,「人」的概念變得比剛才提到的超有機體還要大,科技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在外化人們的某些功能,你的記憶力可以被存儲設備取代,你的眼界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快速擴充,你的生物功能被更好的對接到現代社會中的各個接口。你很難定義一個人是一個哺乳動物還是一份數字檔案或是一個社交帳號。當AI出現以後,連人類的思考和創造力也產生了被外化的趨勢,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的邊界愈發模糊,人的概念在不斷地變大。

在我有限的認知中,人類是這樣一種生物。

他們不限制創造力的邊界,木屑成為火堆,泥土變成宮殿,算法變為人工智慧。

他們不限制探索的邊界,奔跑變成了車輪,萬有引力定律演變為相對論,大航海時代發現的「新大陸」上若干年後升起了登月探火的飛船。

人類發明的一切都在遵循著寫進DNA裡的探索天性,不斷的突破生物的局限性,打破一個個邊界,就如同非物質再物質展覽是一次全球藝術家具有探索精神的大膽實踐,大家在數字世界中的緊密合作在現實世界中開花結果。

我們相信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階段,能與人類智慧共創共生,在螺旋上升的過程中,幫助人類拓展想像的邊界,突破生物性的局限,更好地探索世界,認識自己。

在這2020年難得的線下聚會裡,希望AI與藝術的握手,能夠讓大家發出感嘆,原來生活中還有許多新東西值得期待。謝謝大家!

藝術向所有心懷憧憬的人們開放,即日起,點開「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官方小程序,或在貓眼、摩天輪等購票平臺搜索「非物質再物質」、「百度AI藝術展」關鍵詞,即可實現快捷購票,與AI共同開展一場夢幻的創造之旅。在這場橫跨秋冬的藝術展,讓我們與AI「共生」。

相關焦點

  • UCCA聯合百度奉上AI沉浸互動展 百度徐菁講述AI如何與藝術融合
    9月26日,百度獨家冠名的「非物質 / 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大型群展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啟,同期,百度與UCCA LAB、全球頂尖的數字藝術團隊Moment Factory共同展出「百度AI沉浸式互動藝術體驗展」也正式亮相。
  • 百度聯手UCCA Lab打造沉浸式藝術體驗展 既能看展還能當「藝術家」
    當你走進一個展廳,欣賞著眼前的藝術品,被它獨特的美所吸引,於是向前走,想更近距離的欣賞它時,它卻突然羞澀的散開……這樣的沉浸式互動不是童話故事,而是近期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大展的日常——9月26日,百度作為首席AI技術合作夥伴的「非物質 / 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大型群展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正式開啟。
  • SKP-S開啟在中國探索時尚宇宙疆界旅程的第二年 探索未來無限可能
    2020年12月12日,SKP-S開啟在中國探索時尚宇宙疆界旅程的第二年,為見證這一意義非凡的時刻,SKP-S全員誠邀大家加入狂歡盛典。它徹底打破傳統奢侈品時尚的界限,為無懼規則、渴望創新的年輕人帶來全新的沉浸式探索購物體驗。然而,2020年,世界遭遇了人類現代史上最沉重的打擊,大大小小的挑戰如流星雨般砸來,人們被迫四處逃匿,重新思考人類的命運和未來。於是,在2020年12月12日到來之際,SKP-S將以第二周年的開啟作為新的起點,繼續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破浪前行!
  • 高世名:立足藝術教育 開啟浙江美術新篇章
    一名教師的義務:在藝術教育中實踐教育藝術浙江文化源遠流長,浙江人在歷史各個時期都創造出了大量開風氣之先的文化藝術精品。近代以來,以林風眠、黃賓虹、潘天壽等為代表的大批藝術名師大家更為浙江美術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浙江美術的發展歷程中,中國美院佔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2018年是中國美院建院90周年。90年間,學院精神的代代傳承,離不開藝術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 讓藝術點亮生活, 中康藝術長廊譜寫活力梅林文化新篇章
    讓藝術點亮生活, 中康藝術長廊譜寫活力梅林文化新篇章 2020-08-15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I與人共同創造的藝術作品,吸引了近10萬人!
    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的關係/為了探索它們之間的關係,百度攜手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UCCA Lab、MANA 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嘗試通過科學、哲學、藝術跨領域對話的方式,共同開啟「AI 和 I——演化與共生」系列論壇。
  • AI會是藝術的未來嗎?
    其藝術團體的成員——Hugo Caselles-Dupré、Pierre Fautrel和Gauthier Vernier——使用了一組名為「生成對抗性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縮寫為GAN)的算法來探索藝術與人工智慧領域。
  • 熊歆:探索語言藝術的無限可能
    目前,她仍然擔任著EN-lightenment 演講社社長一職,帶領社員們一起探索著言語的奧妙。在像家一樣的社團裡,熊歆從志同道合的夥伴身上學到了很多,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將演講的藝術更好地傳播出去。
  • 加拿大國寶級數字藝術團隊Moment Factory,為何選擇AI作為中國首秀?
    或許人人都能成為大藝術家加入AI與藝術的奇幻夢境AI對於藝術意味著什麼?在不久前百度攜手UCCA Lab 攜手推出的百度AI沉浸式互動藝術體驗展「喚醒萬物」中,就進一步利用AI實現觀眾與藝術家共同創作的可能。探索AI+藝術的無限可能性AI+藝術=?在百度AI沉浸式互動藝術體驗展裡,AI被賦予藝術家的角色,每個走入展廳的觀眾都成為AI藝術家的靈感繆斯,你走過的每一步、翻轉的每一個手勢甚至移動速度的快慢都會不斷啟發AI進行創作。
  • 華晨寶馬攜手瀋陽市文旅廣電局創新開啟華晨寶馬藝術季活動
    工業與藝術再現融合之美華晨寶馬攜手瀋陽市文旅廣電局創新開啟華晨寶馬藝術季活動,「2020華晨寶馬藝術季啟動儀式暨商成祥個展揭幕」活動在華晨寶馬動力總成工廠藝術空間拉開序幕。這是華晨寶馬根植瀋陽,依託瀋陽市藝術節,攜手本土藝術機構不斷探索工業之美藝術之靈的又一篇章。
  • smart「超可能DE研究所」 帶你探索未來出行科技的無限可能
    smart「超可能DE研究所」未來出行互動體驗展在北京朝陽大悅城正式開啟,以全新面貌帶領參觀者探索城市未來出行的無限可能活動圍繞四款極具創意的smart概念車型設置了豐富有趣的互動體驗,帶領參觀者以「研究員」的身份探索未來出行科技賦能潮趣都市生活的無限可能。同時,此次巡展也是全面轉型為輕奢純電的smart品牌首次大規模線下活動,傳遞了全新品牌理念「科技讓樂趣永遠在線」。
  • Magic house 探索生活的無限可能
    隨著門頭紅布緩緩飄落,magichouse探索之旅正式開啟。"智建美住"發言人穆總就magichouse成立初衷、現有成果以及未來應用願景發表了以下觀點:穆總指出:當今藝術與生活進行著滲透性融合,人類開始關注自我、探索內在
  • 築巢引鳳生藝術,無限可能等你來造
    築巢引鳳生藝術,無限可能等你來造 2020-08-05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天府文化 | 「海歸青椒」田海穌:探尋藝術的無限可能
    在美國讀書期間,田海穌開始對傳統水墨畫進行探索和實驗,她嘗試過用抽象圖案與漢字結合,或者是在不同媒介的碰撞中探索水墨語境的可能性。她相繼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哥倫比亞大學、紐約佩斯大學,美國矽谷亞州藝術中心、舊金山藝術學院、美國羅德島大學、798當代藝術館等地舉辦畫展,對水墨做各種實驗,探尋中國傳統筆墨的各種當代表達方式。
  • 在藝術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未來將擁有無限可能
    在素質教育中,人文藝術是一座燈塔一樣的存在,照亮來路,指引方向。隨著孩子逐漸成長,不斷擴大他們探索世界的範圍,人文藝術所賦予的力量會越來越重要。馬雲投身教育之後,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接受藝術教育的小孩,未來一定充滿無限可能。
  • 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攜手貝殼視頻共建人才培養基地
    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攜手貝殼視頻共建人才培養基地 大眾日報記者 王健2020-09-15 23:33:2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9月15日,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與貝殼視頻舉行校企合作籤約儀式,開啟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與貝殼視頻校企聯手、合作共贏新篇章。
  • 斯芬克與歐洲設計學院合作籤約,開闢藝術留學新篇章!
    首先,是中國藝術留學的新突破與碰撞,使得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摒棄了傳統化學習過程所遭受的繁文縟節,重複性的學習,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價值和意義。其次,直面世界另一端的文化和思維能夠更加有效的滿足當代年輕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更加有效的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授,藝術家或者設計師交流前衛的想法至未來發展落實的可能性,讓學生能夠看到豐富壯麗的前景,以此避免由於各種條件性的限制所產生的信息延後,術重複等長時間在一個環境裡所產生的麻木感。
  • 無限未知無限可能中國極限運動開啟新篇章
    3月21日,春光明媚,「無限未知 無限可能」2019中國極限運動協會新聞發布會暨「中國跑酷聯賽」「中國極限輪滑聯賽」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極限運動協會主席王玄、中國極限運動協會秘書長韓繼玲、北京市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處長唐斌以及勢至體育總經理凌宇等出席發布會,共同見證中國極限運動開啟新的篇章。極限運動不僅追求競技體育超越生理極限的「更快、更高、更強」,更強調人們在跨越心理障礙時所獲得的愉悅感、刺激感、成就感和滿足感,被譽為「未來體育運動」。
  • COS跨界UCCA尤倫斯,在天貓直播劍走偏鋒玩藝術|案例
    作為被時尚耽誤的藝術家,COS都做了些什麼藝術、設計與建築是COS靈感世界的核心。自品牌成立來,COS在藝術圈的探索從未停歇。JOHN餐廳的一夥好友共同動手,愉快地探索了「四人座的晚餐如何坐下五個人」這樣的難題。告訴人們只要生活還在繼續,總是時不時冒出大小頭疼事,而顯然幽默和溫柔的心才是解決一切的利器。
  • 馭時•先鋒愛彼當代藝術及高級制表展於上海開啟
    「馭時•先鋒——愛彼當代藝術及高級制表展」耀目開啟 「馭時•先鋒——愛彼當代藝術及高級制表展」開幕晚宴  愛彼始終堅持探索高級制表工藝與當代藝術之間的緊密聯繫。過去幾年,愛彼與眾多知名藝術家保持緊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