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們都強調公私分明,但是像上海浦東機場那位用救護車給私人接機的行為,直接就把這一套規矩給拆壞了。
根據新聞爆料,昨天網上在浦東機場有一輛閃著警示燈的救護車停在一邊,沒有發現緊急事件,卻有幾個人大包小包往車上抬。如果不是那晃眼的警示燈,大家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眾目睽睽之下居然有人公車私用,冒天下之大不韙。
「放心,哥用救護車接你們,有面兒!」這種在電視劇裡才出現的浮誇場景,居然疑似出現在現實中,而且是在機場這種公眾環境下。
雖然後面機場回應是員工個人行為,但是網友們並不買帳——難不成要說是機場指使的?那倒不至於。但是這個所謂的員工出現這種情況,肯定不是個例,換句話來講,這裡的安全和監管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總而言之,就是風氣不好了。
一個地方風氣不好,只有兩種情況:一是話沒說到位;二是上行下效。
要是機場方面領導沒有這種行為,那肯定就是有話沒說到位了,用一個比較洋氣的說法來講,就是「失職」。
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一個成績不怎麼好的同學小明不小心當了班長。那時候的班長還是非常位高權重的,而且長期屬於成績好的學生。
所以小明就跟喝了假酒的暴發戶那樣輕飄飄的,當時他的神態是這樣的:
隨後他發現,原來當班長並沒有那麼容易,不僅要遵守班上各種規矩,還要服務班上的每一個同學。更致命的是,班長做錯事,雙倍處罰。
於是有一次,他忘記交作業被罰寫兩次,那時候他的表情是這樣的:
歷史總是驚人地巧合——今天機場裡開救護車給狐朋狗友接機的那位機場員工,像極了我的同學小明。
也許直到他被罰的那一刻他才知道,原來一亮警燈就會迎來大家讚許的目光的救護車,不僅是一種榮譽,還是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