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忽視的細節,可能正是兒童心理障礙高發的元兇
我國有大約4.2億0-14歲的兒童,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在發達國家和少數幾個發展中國家,兒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礙的患病率為12%-29%。
這表明中國有5000萬至1.2億兒童因罹患心理障礙而需要專業治療。
誰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又健康,孩子的身體健康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但家長們是否關心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們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將會導致孩子在學齡期發生學習困難、交往困難等對學校適應不良的現象,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後果。那麼怎麼判斷孩子心理有沒有障礙呢?很多家長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心理障礙,其實,兒童和成人一樣都會換上心理障礙,而且會患上和成人一樣的心理疾病,但是有些心理疾病的症狀,在兒童和成人身上卻可能很不相同。
5種常見的心理障礙
一抑鬱障礙
抑鬱障礙是最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覺得孩子每天都應該很開心,不會得抑鬱症。其實有些兒童期的抑鬱症在孩子上幼兒園階段就已經有所表現了。
兒童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階段,易暴露於抑鬱障礙的一系列危險因素之下。研究發現,超過24%的兒童青少年在18歲前曾有過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抑鬱症狀。
兒童青少年抑鬱障礙患病率集中在1.2%-3.1%左右,且抑鬱障礙患兒常共病其他精神障礙。
幼兒園的孩子可能表現出對遊戲不感興趣、吃飯胃口不好、睡眠質量不佳、經常哭泣、活動比較少等。
學齡兒童常表現為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自我評價低、記憶力下降、對學校或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容易發脾氣或者出現攻擊行為、破壞行為等。
二焦慮障礙
焦慮障礙也是兒童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以過分焦慮、擔心、害怕為主要體驗,伴有相應的認知行為改變和軀體症狀。
我國部分地區5-17歲中小學生焦慮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焦慮障礙的總時點患病率為3.63%,有24.4%-37%的兒童青少年發生過焦慮症狀,且女童的發生率高於男童。
兒童焦慮症的孩子常體驗到恐懼不安,總是莫名的擔心。情緒不穩定或者是性格特別內向的孩子容易出現兒童焦慮症。
恐懼的經歷也可能會使孩子出現焦慮症狀,比如說受到驚嚇,這種驚嚇可能是突然跟父母就分開了,或者是親人病故或者是遇到一些事故等。
如果父母當中有一方是焦慮症患者,孩子患焦慮情緒障礙的機率可能會增加。另外,患有兒童焦慮症的孩子可能還會表現出睡眠問題,尿床現象等。
學齡期的孩子表現為上課思想更加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和同伴經常發生衝突等。也有可能會出現頭痛、噁心等軀體症狀。
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俗稱多動症。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情緒衝動和學習困難等,病因涉及出生缺陷、遺傳、神經心理髮育異常、家庭與環境等影響因素。
總體患病率為5.7%(95%CI 4.9%-6.6%),男童總發病率為7.5%(95%CI 6.4%-8.8%),女童總發病率為3.4%(95%CI 2.7% -4.4%); 我國近年兒童ADHD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不發達地區發病率最高,小學生大於學齡前兒童。
目前,多動症在兒童中的確診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
四孤獨症
孤獨症與孤獨譜系障礙(ASD)是一組發育障礙性疾病,表現為語言溝通障礙、社會交往障礙、表情貧乏、興趣範圍狹窄和行為模式刻板等。
過去20年間,一些發達國家ASD患者的數量呈爆發式上漲。一項納入30篇文獻的探討中國兒童ASD患病率的meta分析顯示,中國兒童ASD患病率26.50/10000;孤獨症患病率為14.00/10000。
與發達國家相比患病率明顯偏低,但呈逐年升高趨勢,男童患病率顯著高於女童。
孤獨症一般起病於孩子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核心症狀——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這類孩子早期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安靜獨立的「天使寶寶」。
五品行障礙
品行障礙主要表現為持久性的反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和對立違抗行為。如欺辱、恐嚇或者威脅他人;暴力行為;械鬥盜竊;虐待他人和動物;強姦;經常說謊,不履行諾言;不服從父母要求,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蓄謀縱火;蓄意侵害他人財產等。
這些異常行為嚴重違反了相應年齡的社會規範,與正常兒童的調皮和青少年的逆反行為相比更為嚴重。
品行障礙是ADHD常見共患病,研究發現ADHD合併品行障礙學生總患病率為3.86%,其中男性總患病率為5.63%,明顯高於女性的1.31%,且注意缺陷、多動-衝動為主型的ADHD合併品行障礙的男性患病率均明顯高於女性。
ADHD合併品行障礙情況存在社會普遍性,且發病率越來越高,家長、學校和社會應引起高度重視。
家長如何幹預和治療?
一、保持冷靜
孩子的情緒開始激動的時候,家長不要去跟孩子硬掰道理,或者是氣急敗壞的訓斥孩子。
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跟孩子爭辯爭吵反而易使孩子情緒更加激動,不利於孩子心情的平復。
這就要求家長懂得運用情緒管理的方法,學會自我情緒管理。
二、保持家庭和諧
父母的夫妻關係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意義重大。夫妻關係糟糕的家庭,孩子的脾氣易越來越暴躁,可能還會有摔東西的情況發生。
父母的爭吵可能從而轉向對孩子的指責,尤其是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孩子情緒及時有效的疏導。
三、尋求專業幫助
很多家長可能對專業上的幫助還不是很理解,尤其是父親們,在我們幫助兒童解決困擾的過程當中受到阻撓最多的就是父親。
父親們往往覺得自己孩子的問題沒有那麼嚴重,等孩子長大就好了。其實,不管是心理疏導還是情商訓練,並不是孩子達到非常嚴重的時候才進行治療或幹預,那個時候就已經是比較困難了。
儘早的做一些情緒上的準備,幫助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建設,能夠讓孩子儘量避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孩子一旦患上心理障礙,他自己本身也是非常痛苦的。
「家庭教育的重點在於預防,而不是治療」,這句話清楚地指明了家庭教育指導師工作的重點和方向,牢記這句話能避免我們在成長和工作的路上走偏。這句話是我從火丁教育家庭教育指導的課裡面感受到的,因為這個思想和認識,我專門為幼升小的孩子提供小學適應輔導服務,悄悄告訴你,這也是中國式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表面上是給孩子上課,實則是幫助家長改善家庭氛圍,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孩子,進而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如果你打算進入家庭教育這個行業而猶豫不決,那麼請你去火丁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課堂上找找信心和決心,因為火丁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課堂能讓你看到你未來的樣子。
如果您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來學習家庭教育指導師,能夠更專業更精準地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工作,踐行家庭教育理念,讓工作生活更加和諧;如果您喜歡家庭教育,想要不斷實踐,不斷突破,來學習家庭教育指導師,我們也會為您提供機會去不斷實踐,幫助更多家庭,不斷實現自己的價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