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車身、汽車零件、鋼板卷和常見工業零件的生產中,金屬加工液是必不可少的。金屬件成型之後,金屬加工液中的潤滑油和添加劑就會在成品加工過程中發揮作用。
在德國舉辦的第21屆國際摩擦學會議上,化工產品生產商索爾維集團的Novecare生產線金屬加工添加劑技術銷售經理克勞德伊曼紐爾希多表示:「金屬清潔是金屬加工的一個關鍵步驟,關乎金屬前處理的成敗。」
金屬清潔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趨勢。希多表示:「配方商和用戶都在尋找適用於高壓噴灑清潔的極低泡清洗劑。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保持甚至提高清潔性能。」終端用戶正在設法減少成本。低溫清潔有利於減少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它與汽車車身清潔息息相關。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延長清潔液的使用壽命可以減少保養時間與成本。重複使用清洗劑也能降低成本。有效地控制清洗劑的反乳化或乳化可以促進清洗劑重複使用。
汙垢不斷在清洗液中形成。乳化清潔系統中的汙垢會殘留在清洗劑中,而反乳化系統中的汙垢卻難以附著,因此可通過撇渣等方式清除。乳化與反乳化的性質與汙垢性質、清洗劑配方有關。
金屬清潔的基本因素
金屬件加工的最後一道程序是預處理,然後才能進行塗料。塗料必須保證金屬表面極度乾淨。任何缺陷、雜質或汙染物都會影響成品金屬件的表面質量。許多金屬加工液的添加劑吸附在金屬表面上,極大地增加了清潔的難度。金屬加工液配製商常常要求清洗劑與其產品相互兼容。
金屬清洗劑配製商還會對他們的產品進行微調以適用於不同的設備和條件。人們往往根據不同的清潔方法、清潔設備以及零件尺寸而選擇浸泡或噴灑等不同的清潔操作。化學組成、清潔方式、溫度和時間,這四個因素相互影響,它們也影響著清潔效率。清潔液化學組成是指排除了汙染程度之後的清潔液的組成和濃度。清潔方式包括攪動和高壓噴射,清潔方式越複雜,清潔過程就越富有挑戰性。
清潔液的溫度影響反應的時間以及粘度。時間就是金錢。希多說道:「一個參數改變了,為了保持清潔效率不變,我們就得改變其他的參數。」採用了低溫清潔之後,如果要確保清潔性能,就必須改變其他的因素。增加清潔時間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畢竟用戶都希望清潔快速完成。而清潔方式通常由所選的清潔類型決定。這樣一來,唯一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化學成分。
清洗劑的組成
常見的金屬清洗劑有溶劑型和水基清洗劑。礦油精、正鏈烷烴和異鏈烷烴等碳氫化合物溶劑具有優越的溶解性和較低的表面張力,有利於清洗劑深入細縫和鑽孔。然而由於其附隨著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因此僅能用於失重的真空設備中。全氯乙烯、二氯甲烷和氟醚等滷代溶劑善於溶解油和有機固體,但是它們具有威脅人體健康安全的風險,因此歐洲禁止公開使用此類溶劑。
目前有行業存在使用水基清洗劑替代溶劑型清洗劑的趨勢。這些清洗劑有酸性、中性和鹼性類型。酸性清洗劑(pH 2-6)適用於清除氧化物,也可用於酸洗。中性清洗劑(pH 8-10)適用於有色金屬,因為它們不含著色劑;如果已經採取了抗腐蝕的措施,中性清洗劑也可用於鐵或鋼合金。鹼性清洗劑(pH 10-13)能夠讓天然油脂發生皂化反應,或者讓其變成肥皂,有利於清潔。鹼性清洗劑適用於鐵和鋼合金。大部分清洗劑是中性或鹼性的。
在常見的水洗配方中,無機化合物和鹽被稱為「主構成分」,因為它們在溶液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主構成分包括: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鹽、磷酸鹽、矽酸鹽和硼酸鹽,添加比例為每升15到60克。主構成分可以維持pH值,並且通過鈣離子和鎂離子的配合降低水的硬度。它們還提供基礎的清潔性能,比如分散粒子和——在鹼性清洗劑中——潤滑脂和脂肪油的皂化。
但是基礎的清潔性能遠遠不夠,因此還需添加某些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可以通過減少油水表面張力以提高清洗劑的潤溼能力和去汙能力。它們還能增加油的乳化程度。某些清洗劑中也含有抗腐蝕劑和抗泡劑等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