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劑品類千萬種,萬變不離6大材料。不同清洗劑配方,差別基本在6大材料範圍內進行增減組合。
目前的清洗劑主要以水基體系為主,我們在這裡探討的水基清洗劑是用來清洗金屬。清洗劑除油除鏽的同時,需要清洗後一段時間內,工件具有一定的防鏽性能。
清洗劑配方設計,用得較廣泛的材料有6大類,如下圖:
第一類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主要起到乳化、潤溼、滲透油汙,從而把油汙從金屬表面清除。
清洗劑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劑,不只是一類,一般都是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
就目前眾多清洗劑劑配方來說,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主要用:辛基酚聚氧乙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烷氧基物、脂肪醇醚。辛基酚聚氧乙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助溶劑:乙二醇或丙二醇復配使用時,可以降低清洗劑的冰點,從而使清洗劑防凍。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主要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琥珀酸磺酸鈉鹽、石油磺酸鈉、石油磺酸鈉、二甲苯磺酸鈉,一種或以上組合使用。
第二類助洗劑
助洗劑,顧名思義,助力清洗劑把油汙從工件表面清洗下來。
助洗劑為鈉鹽:矽酸鈉、碳酸鈉、鉬酸鈉、聚丙烯酸鈉、三聚磷酸鈉,配方中一般兩種組合使用。矽酸鈉用的相對較多,可取代三聚磷酸鈉使用,因為三聚磷酸鈉對環境汙染大。
第三類絡合劑
絡合劑,讓清洗下來的油汙在清洗液中穩定懸浮,防止沉降。
廣泛使用的有:三乙醇胺(也具有防鏽的功效)、乙二胺四丙酸、有機絡合劑EDTA-2Na、二巰基丙醇、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
第四類緩蝕劑
廣泛使用的有:苯並三氮唑、烏洛託品、硫脲。
第五類無機鹼
用得較多的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
第六類消泡劑
目前清洗金屬用的清洗劑,其濃縮液的PH大多在9以上。選用消泡劑時,首先得看消泡劑在體系中會不會漂浮析出,漂浮析出少再評測消泡性和抑泡性。
當清洗金屬用的清洗劑母液的PH在9~12時,消泡劑可以選用的種類較多,聚醚類、矽氧烷類都可以使用,因為在這個範圍下,消泡劑的兼容性和耐受性都能達到要求。
當PH≥12時,就得重點觀測消泡劑在清洗劑濃縮液的漂浮析出性,因為聚醚和矽類消泡劑在這種情況下,漂浮析出都會加重。這種情況,從理論來說,是不建議在清洗劑濃縮液中直接加消泡劑。因為加進去,很短時間就漂浮析出,且漂浮析出物經過攪拌是不會重新溶解到體系中。
當清洗劑濃縮液的PH≥12時,如果非要在濃縮液中加消泡劑,建議通過實驗對比評測後,選擇漂浮析出少的。且把消泡劑加到濃縮液中後,至少觀測2周時間,之後再把濃縮液稀釋測試消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