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全球著名的消費科技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導,2019年華為在全球5G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為37%,位居第一,三星以36%的份額位居第二。而蘋果份額極低,無法展現用其他這一選項代替了。而且英國的5G建設也未完全棄用華為,允許華為參與網絡非敏感部分的建設,但是其市場份額限制在35%以內。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數據的背後也有許多心酸。
2019年幾乎所有華為的5G智慧型手機都在中國發貨,而三星的5G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都是國際性的,遍及各個國家。也就是說這690萬部5G智慧型手機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買的,甚至還沒有小米的海外市場多,小米在西歐取得一定進展,並與瑞士、英國等運營商合作。這也是因為華為受美國制裁因素影響,但是打不開國際市場的話,隨著5G智慧型手機的不斷完善,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而英國的5G建設雖然最後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但是更深層次的意思是拿華為跟美國談條件,英國首相詹森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道:「現在如果有人抵制某個品牌,那麼他們就必須要能說得出,除此以外還有什麼替代方案。」但是在5G領域,美國沒有自己的設備商,全國的5G專利加起還沒有華為一家多,所以也拿不出真金白銀的實惠(替代方案)。
歐盟也同時發聲表示:歐盟會建立安全的5G網絡,同意加強安全要求,但不會明確禁止任何廠商。至此歐洲市場拿了下來,但是也拿得非常艱難,不過隨著後期的深度合作,不僅華為可以在歐洲站穩腳跟,也將影響其他行業逐步向歐洲擴展。
華為為什麼能在歐洲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因為華為是目前唯一可以提供5G建設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一條龍的話在價格上面就有較為明顯的優勢,而且華為在5G標準必要專利之中處於全球通信企業第一的位置。但是目前全球5G建設尚在萌芽期間,隨著5G的逐步成熟,後期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對於美國方面,雖然在去年年底,遭到美國國防部和財政部的反對,美國商務部撤回進一步限制美國企業向華為供貨的提案。但是原來的限制並未解除,華為還需要在這場圍堵中奮勇前行,任正非也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我們有了去年打擊的經驗和隊伍的鍛鍊,應對今年的打擊,我們更胸有成竹不會出現問題。」
華為5G在這場戰役中徹底出名了,後續的發展還要拼的是技術,科技大國、科技強國才能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有更多的話語權。5G僅僅只是科技領域很小的一部分,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是5G市場的打開,必將影響更多的領域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