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樹合 張娜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政協常委,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教師李香玲
孩子們能健康成長,是李香玲最大的心願。
人物檔案
李香玲,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政協常委,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教師,先後獲得「新泰市教育系統道德模範」「新泰市優秀教師」等稱號。
檢察印象
近年來檢察機關對青少年犯罪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有利於幫助未成年人及時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回歸學校。
新泰市檢察機關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法進校園」活動,包括選拔優秀業務骨幹到中小學任「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定期開展法治講座等,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希望檢察機關積極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心理疏導機制,設立心理諮詢室,開通維權熱線電話,有效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從事教學工作20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英語教師李香玲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針對中小學心理教育,李香玲提出了多項議案建議,包括按比例為學校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員、各中小學應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本校特點的專業心理諮詢室等。
「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體現在身體健康上,還應該包括心理健康。如何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預防和減少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未成年人犯罪,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是目前學校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李香玲對筆者如是說。
在激烈的競爭和繁重的課業負擔背景下,中小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還需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李香玲十分關注中小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她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陪護,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很高。我們發現,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就越嚴重。這應該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她不無擔憂地說。
她介紹說,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也很突出。「這些孩子因為缺少關懷和幫助,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悲觀消極、嫉妒心強、自控力差等問題,如得不到及時糾正,就會導致性格扭曲、心理變態,不僅影響學習,更會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質的健康發展,給社會帶來新的隱患。」
她說,獨生子女的心理問題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家長的過於溺愛、家庭內部管教方式不一致等原因,都容易導致獨生子女產生自私、自負、冷漠、功利、報復心強等不良心理。」
作為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李香玲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提出建議,呼籲教育行政部門將心理輔導員隊伍建設納入師資隊伍建設總體規劃,按比例為學校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員,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實施心理輔導員執業資格準入機制和崗位輪訓計劃,不斷提高心理輔導員的業務水平;師範類高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獨立開設心理輔導本科專業和博士、碩士點,並將其納入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計劃中,不斷為中小學輸送專業心理輔導員。
她還提出,各中小學應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本校特點的專業心理諮詢室,面向學生、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諮詢、指導和服務,並以此作為衡量中小學素質教育和辦學條件的一項重要指標。
她認為,中小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個性化、活動化,通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要積極暢通和拓展家庭和學校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通過舉辦現代家庭教育論壇、家長學校等方式,指導家長轉變育兒觀念,實現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努力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2014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香玲就城鄉教師交流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說,教育資源如何實現均衡分配,這是目前學校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李香玲認為,均衡的教育資源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條件,雖然全國各地逐步健全完善了教師培養、補充等機制,通過實行對口支援、交流任職、掛職等措施,促進了農村教師隊伍的不斷優化,但由於受人事編制的限制,城鄉教師之間仍然無法真正實現交流使用。「目前,農村教師的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嚴重不合理,年齡偏大,教非所學,嚴重影響了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為此,李香玲提出了「關於建立完善縣域城鄉教師交流機制的建議」,建議有關管理部門研究出臺實施縣域城鄉教師交流任職的意見或辦法,打破人事編制的禁錮,讓教師不再隸屬於某一學校,而是由教育主管部門統一調配,加大教師城鄉交流力度。
她提醒,「這項工作要循序漸進,在交流的過程中要體現人文關懷,要尊重教師選擇,解決實際困難,必要時也要實行物質獎勵或補助,這樣才能提高教師交流的積極性。」
除了教育,李香玲還關注環境保護議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她提出了有關水環境汙染治理的建議。李香玲認為,水環境汙染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經濟問題、社會道德問題和生存問題,只有改變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從根本上治理好水汙染這個「老大難」問題。為此,她建議加快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境監管的力度,提升群眾愛護環境的意識,積極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共建美麗生態鄉村。
當前,青少年犯罪現象不斷增加,呈現出低齡化、群體化、暴力化的傾向,預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緩。李香玲認為,預防青少年犯罪,單靠學校和家長還遠遠不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檢察機關提供相關的幫助。
李香玲說,新泰市檢察院在預防青少年犯罪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成效顯著。近年來,該院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送法進校園」活動,包括選拔優秀業務骨幹到中小學任「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經常與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進行座談交流,了解和關心學生思想情況;定期到學校開展法治講座,講授《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知識;結合真實案例開展以案說法教育,邀請在校學生到警示教育基地進行現場教育。「這些措施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對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具有積極的作用,受到老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李香玲說,她希望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深入開展此類活動,切實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對於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李香玲完全贊同檢察機關的做法,「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出發,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幫助未成年人及時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回歸學校,這樣的做法很人性化。」
新泰市檢察機關非常重視青少年維權工作,該院成立了「青少年維權崗」,開通了維權熱線電話,接受青少年的法律諮詢。李香玲表示,這些工作對於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犯罪預防問題,李香玲建議檢察機關積極建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導機制,設立未成年人「心理諮詢室」,適時開展社會幫教、心理輔導、法治教育等犯罪預防工作。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工作中,要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機制,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檢察日報)
轉自:最高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