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產婦恢復身體的重要階段,很多女性願意選擇在冬天生寶寶,主要是因為在這個季節裡,產婦穿多少都不會覺得熱。但是坐月子可是大有講究,天寒地凍,月子中的媽媽將會面臨很大問題,一不注意,可能就會落下「月子病」。
1、冬天坐月子,重中之重是溫暖且不幹不溼
月子中媽媽和寶寶所在的房間最好能夠有充足的陽光,居室溫度要適中,以20℃-25℃為宜,太冷容易使月子媽媽、寶寶患上感冒,甚至肺炎。
冬天特別的冷,很多人都不想通風。但是痛風是一種簡單、方便、有效的空氣消毒方法,通風后室內細菌數可大大地減少,但應避免被風直吹。通風的時候可以讓產婦去另一個溫暖的房間,等產婦的房間通過一會兒風後,待室內溫度適宜時,產婦再重新回去。
除了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外,產婦房間的溼度也要保持在55%-65%,太乾燥可能使產婦和胎兒的鼻黏膜受損,咽部發乾;太溼會導致皮膚不能排汗,使人感到氣悶不暢,且易產生細菌。月子中的媽媽和寶寶身體都很虛弱,抵抗力也差,是經不起細菌侵蝕的,因此要格外注意!
2、冬天坐月子,個人衛生需小心
產後洗澡最好淋浴,時間不宜過長,5-10分鐘為宜,以免虛脫。室溫保持在25℃-26℃左右,水溫以37℃左右或稍熱為宜。洗浴時應避風,洗後儘快將身體上的水擦乾,及時穿上禦寒的衣服後再走出浴室,避免身體著涼或被風吹著。
洗頭時可用指腹按摩頭皮,洗完後及時擦乾,再用幹毛巾包一下,避免溼頭髮揮發水分帶走大量的熱量,使頭皮血管受到冷刺激後驟然收縮引起頭痛。
注意口腔衛生,用溫水來刷牙及漱口,牙刷要軟一些,口腔中的食物殘渣與細菌混合,容易造成月子媽媽口腔感染,例如牙齦炎、牙周炎等,這會導致牙齒鬆動、咀嚼無力和牙齒脫落。
3、冬天坐月子,生活細節之養成好習慣
冬季本來給人的感覺便是特別的冰冷,加上冬天坐月子,那便更是落井下石的感覺了。但是不管天氣怎麼樣,好習慣還是要養成的。
堅持運動能使月子中的媽媽氣血流暢,五臟六腑功能旺盛。有利於子宮恢復,便於惡露排出;能加快胃腸蠕動,增進食慾,減少便秘等。經常在床上翻身、半座位與臥式交替休息。在床邊和房間內走動,每天2-3次,每天半小時。以後逐漸增加活動次數和時間。
關於衛生習慣,產婦應該勤換內衣,以保持皮膚清潔。穿一些比較寬鬆的純棉衣服,感覺冷暖適中不出汗為宜。最好穿上棉質的襪子,選擇厚底軟鞋。哺乳時穿件前開口的睡衣或餵奶衫。
冬季,天氣寒冷、陽光不足,產後抑鬱症較易發生,月子中媽媽常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孤獨無助、疑慮煩躁等,家人要給予細緻周到的觀察和照顧。掌握一些自我心理緩解方法等。
4、冬天坐月子,科學滋補是大計
產後多虛多瘀,應禁食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也應避免蔥、姜、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以免引起便秘、痔瘡等不適,並引起寶寶的不適。
注意補鈣,月子中的媽媽體內鈣的流失量較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產婦每天適宜鈣攝入量為1200毫克,而食療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含鈣高的食物有芝麻醬、海帶、蝦米、蘑菇、動物肝臟、魚類、牛奶等。中午沒有風的時候,可適當開窗曬曬太陽。
不同體質的冬季月子滋補原則為:寒性體質的媽媽要以溫補為佳,忌食寒涼果蔬;熱性體質的媽媽要注意清淡少酒,降火為主;中性體質的媽媽可食補藥補相交叉,適當降火。
要說女人生娃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那麼坐月子當屬第二了,月子的好與壞,會關係到身體的健康,關係到日後的職場,更關係到家庭的幸福,因此一定要科學坐月子,遠離月子病!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