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家長肯定被孩子某些狀況氣到過吧。大家都怎麼處理的呢?客觀的想想,大人也難免會犯錯,何況是孩子對不對。平時可以對孩子的錯誤適當教育引導,但遇到這7種情況,一定不要責怪孩子噢。
—————————————————————
第1種是【對眾不責】
不要在眾人面前責怪訓斥孩子,經常在外人面前責怪孩子,或者把孩子的錯誤當笑料說給別人聽,讓孩子顏面盡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習以為常,對錯誤的行為不痛不癢。對眾不責並不是要縱容孩子,而是要緩和處理。如果遇到的是原則性問題,可以予以糾正,但不要在眾人面前責怪,讓孩子無地自容。可以回家耐心引導。
第2種是【疾病不責】
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這時候是孩子最為脆弱的時候,再去訓斥容易讓孩子心情更加悲傷,影響康復效果。孩子還小,無心之過儘量從寬處理。不涉及大問題的,可以等孩子好轉後,點到為止的談一談。真是很嚴重的,等好轉後再從長計議,科學引導。
第3種是【悲憂不責】
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不要責備。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正集中在自己失落的感受中,情緒崩潰,如果此時責怪,會讓孩子心情更加低落,產生自卑心理。家長還是要深入了解一下,孩子為何悲傷憂鬱,想想如何幫孩子梳理好心情,調整好狀態。待孩子狀態好了再對其進行調教。
第4種是【暮夜不責】
也就是大晚上不要責怪孩子。入睡前被訓斥,可能會加重孩子心理負擔,影響睡眠質量。這個時候抱怨孩子,很可能鴨子聽雷,沒有效果。所以還是得理智對待。
第5種是【愧悔不責】
如果孩子能認識到錯誤,已經對不當行為感到愧疚,並且能知錯就改,就不要責怪孩子了。如果家長繼續不依不饒,很容易傷到孩子自尊心,且讓孩子誤以為,道歉沒用,悔過也沒用,反正都是挨罵,還不如愛咋咋地呢。所以家長要適可而止,給孩子一個修正自己的空間,鼓勵孩子知錯就改,順帶告訴孩子下不為例。這樣做,孩子態度會朝積極方向發展。
第6種是【飲食不責】
在孩子用餐時不要責備。如果這時候把孩子數落一通,容易沒胃口,同時邊吃邊抱怨孩子,還可能因為抽泣而出現安全問題。讓孩子對一起用餐產生心理陰影。不利於親子關係發展。如果真是大錯,家長可以在飯後好好溝通解決。
第7種是【歡慶不責】
孩子特別高興時不要責備。如果孩子正高興時,家長就嚴肅的責罵起來,會使孩子情緒波動變大。真激怒孩子,就可能保持沉默,拒絕溝通,也可能引發家庭矛盾。所以家長要掌握好溝通的時機,不要在孩子高興的關鍵時刻掃興。等到恰當的時間,就事論事,妥善的處理好所遇問題。
這幾點大家都記住了嗎?用科學的方法,跟孩子好好處理問題沒錯的。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個有趣又智慧的可愛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