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哥的育兒經
在孩子整個的童年時期,不僅僅只需要爸媽提供物質上的保障,同樣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與關懷,然而不少的爸媽卻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知道外出打工努力賺錢。
雖然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卻缺席了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長,導致了今後與孩子團聚的那天,孩子會拒絕爸媽的示好、交流。
案例:
嚴女士夫婦倆因為謀求生計,常年在南方務工,一年只能在春節回家過年的時候才能與兒子壯壯團聚。
壯壯平時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年只見一次令壯壯對爸爸媽媽並沒有多少親近的感覺,雖然每次回來嚴女士都會給壯壯買很多新衣服、很多好吃的和玩具,但依然會感到兒子與自己之間的距離感。
不知不覺壯壯就已經長大到該上小學了,考慮到孩子未來的教育,嚴女士夫婦便把壯壯接到了他們的身邊上學,雖然平時二人打工辛苦,但也不想因此而耽誤了孩子。
好不容易一家三口團聚了,嚴女士夫婦想把這些年對孩子情感上的虧欠一股腦地全都補償回來,然而卻熱臉貼上了冷屁股,不管對壯壯怎樣熱情、親切,孩子都是默不作聲。
強烈的挫敗感令嚴女士又急又氣,但又無可奈何,於是便找到了從事親子教育的遠房親戚朱老師進行諮詢,朱老師告訴嚴女士:「你已經錯過了與孩子親近的最佳時機。」
孩子0-3歲時,是對於爸媽陪伴的需求最為強烈的時期,要是此時爸媽並未感受到孩子的請求,那麼過後再想要彌補便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孩子是天真無邪的,經常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產生,此時如果向爸媽請求認同時,爸媽千萬不要用自己成熟的思維去急著否定孩子的想法。
因為這個階段爸媽不應該簡單的用對與錯的標準去評判孩子,更多的是要鼓勵孩子進行獨立思考,認同孩子的做法,這對孩子樹立自信心特別有幫助。
想要與爸媽親近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和諧的親子關係並不止依靠孩子的主動,更需要爸媽的關切與呵護,因此當孩子發出請求關切的信號時,爸媽最好能夠及時的給予回應。
不然的話,在孩子試探了幾次而沒有得到答覆時,他們便會選擇傷心的離開,認為爸媽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愛他們,而等他們長大時,爸媽再想要與孩子保持親密關係,自然也是不容易的。
大包大攬式的爸媽總想左右孩子的一切,但孩子會長大的,當他們想要變得自立、為自己的人生作主時,爸媽不但不應當成為絆腳石,反而要萬分地鼓勵才對。
千萬別前怕狼、後怕虎似的擔心孩子吃虧受罪,人的成長哪有不走彎路、不跌倒的呢?在錯誤中成長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啊!
孩子人生中的「請求」,爸媽千萬不要拒絕,不然等你想要向孩子發出「請求」時,很有可能面臨的也是同樣的「拒絕」,為了不使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留有遺憾,那麼就請「同意」他們的「請求」吧。
你經常對孩子說「不」嗎?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