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3個要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長大後容易怨恨父母

2020-08-27 寬哥撩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和學習成績,很多家長就多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至於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是家長能接受的,不過分的要求,家長一般都會同意,但是孩子們有時候真正的需求卻被家長忽略掉,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長大後可能會怨恨父母。

小志是今年上三年級,在班級裡,他也不怎麼愛說話,非常的靦腆,小志的母親在生下他之後留下孩子就走了,父親要外出賺錢,在帶他到4歲的時候,就去了外地很遠的地方打工,小志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著

由於離家太遠,小志的父親平常並不怎麼回家,一年只有在小志生日和過年的時候回來,見面的次數也很少,6歲生日那年,父親回家給小志過生日,小志拉著爸爸的衣服說&34;

當時小志的爸爸並沒有太在意孩子的話,就拒絕了他,以後小志就在也沒有再父親面前說過這樣的話。

但是小志的父親感覺到,孩子對自己的態度越來越冷淡,跟他之間的關係越老越疏遠,小志的父親回家,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雀躍著歡迎他,而是扭頭去屋裡看電視去了。

給家打電話,小志也是說兩句無關緊要的話就掛掉了,小志的父親意識到,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導致和孩子現在這樣的關係。

在孩子0-3歲的這個成長的階段,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如果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經常請求父母陪伴自己,那麼家長們就一定要注意多陪陪孩子。

其實,孩子們的要求,家長不要先著急拒絕,尤其是下面這三個要求,如果著急拒絕的話,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並且在孩子長大以後是很難彌補的。

孩子要求陪伴和關愛

有的孩子在缺乏父母關愛和陪伴的時候,就會直接告訴他們,&34;,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時,父母先不要去拒絕孩子,因為這個時候拒絕他們會很容易心理上受到傷害。

有的家長會覺得決拒絕沒什麼,孩子這麼小,知道什麼呀。其實孩子的內心是十分脆弱且敏感的,他們並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如果孩子的每次需求父母總是去拒絕的話,孩子的心理上就會覺得非常受傷,也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遠。

請求父母對自己認可

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視頻,一個女生,在家裡,毫無徵兆的從樓上跳下去了,警察在詢問筆錄的時候,媽媽哭著說害死女兒的罪魁禍首是她,孩子在學校的每一次進步,媽媽從來都沒有給她過誇獎或者是讚美,時間久了,孩子脆弱的心理徹底崩塌。

的家長會覺得自己的認可會讓孩子變得驕傲,這樣會不好,於是就習慣性的去否定他們的進步和優秀的地方,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呢?

孩子越來越自卑,做事情的動機也越來越差,身上的負能量積累的很多,最終自暴自棄,放棄自己。

請求自己獨立

在小的時候,孩子的確是需要家長的照顧,因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還很差,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主意識和自立意識也會越來越強,他們會在這其中慢慢成長,雖然其中會有挫折和困難,但是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

就像我們學騎自行車一樣,如果父母在後面一直不放手,扶著讓孩子騎車,那麼孩子什麼時候才能自己獨立學會騎車呢。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們想的太脆弱了,當孩子們說出&34;、&34;的時候,家長不要著急拒絕,讓他們自己去鍛鍊一下豈不是更好。

孩子有時候的需求會是無聲的,這個時候也需要家長更加細心的觀察,如果對於孩子的需求總是去拒絕的話,首先影響的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就是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一定的影響,會變得自卑,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就會與別人顯得格格不入,最關鍵的是它也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雖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所有的需求都去滿足孩子,但是這樣並不代表我們要拒絕孩子所有的需求,應該適當的滿足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加快樂。

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拒絕過孩子什麼要求呢?為什麼拒絕?

相關焦點

  • 孩子的3個要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長大後容易怨恨父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和學習成績,很多家長就多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至於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只要是家長能接受的,不過分的要求,家長一般都會同意,但是孩子們有時候真正的需求卻被家長忽略掉,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長大後可能會怨恨父母。
  • 孩子的3個請求,父母切記不要拒絕,否則傷害非常大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物質上的給予,也需要精神上的關懷與支持,不少父母卻忽視了這一點,忙著在外打拼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卻疏於陪伴和參與他們的成長,以至於孩子長大後抗拒和父母交流。孩子的3個請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帶來的傷害不是一般大周女士和丈夫常年南下打工,兒子健健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雖然家裡有叔伯嬸子等幫忙照看,但是始終不如爸媽在身邊。周女士夫婦一年只能回來一兩次,對健健雖然存著教育的想法,但是因為時間短暫,總是不了了之。
  • 父母有這5個特徵,容易遭孩子怨恨,中了的要早改正
    文丨悠悠從十月懷胎,到辛苦把孩子拉扯大,父母給了孩子養育之恩,可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反而怨恨父母呢?別盲目的怪孩子「白眼狼」,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你把孩子一點點逼到了你的「對立」面。2、重男輕女父母有重男輕女這一特徵,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容易讓女孩自卑,不自信,缺少幸福感,容易慣壞男孩。孩子長大後,不論曾經是不是父母偏愛的那一個,更容易對父母心存怨恨。
  • 孩子有這3個「請求」,父母別拒絕,否則你的「吝嗇」會影響孩子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在孩子降生之後,家長多數的注意力都會放在孩子的健康上,但是家長還別忘記,孩子的心理狀態也是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但是很多的家長會因為忙碌的工作,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樣就會使孩子在長大後,更加拒絕和父母交流,尤其是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這些情況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處理方式。
  • 孩子這3個"請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你的"吝嗇"會毀了孩子
    導語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父母們也擔負著養育和教育的責任。不過現在社會很多父母往往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完全忽略了精神教育,當然,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繁忙都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可是缺失父母的陪伴以及愛護會讓孩子受到很大的傷害,嚴重的情況下還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 這些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會怨恨父母,你家有這情況嗎?
    很多家長現在都很看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很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和家庭關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很多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卻越來越怨恨父母。軒軒二年級的時候,他的父母早早的就給他報了奧數班,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 忙著養家的父母面對孩子的這3個請求,別著急拒絕,否則傷害很大
    但值得提醒的是,當孩子有這3個請求時,父母不要著急拒絕,否則會對娃造成很大的傷害。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看法和處理,因此他們會請求父母去贊同他們的想法,這時候父母不要著急拒絕。,否則會讓孩子失去處理事物的能力,讓孩子變成沒主見的娃,這對孩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傷害。
  • 抑鬱時,我們為何容易怨恨父母?
    0~6個月的主題是自體感與自我界限,人理應感受到自我價值和能力,否則可能自戀或產生反社會心理;0~3歲的主題是關係模式,人理應養成健康的依戀模式,否則可能面臨與人相處的問題;>3~6歲主要涉及良心,人理應學會兼顧自己和他人,否則可能過於墨守成規或叛逆。
  • 愛說這3句話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個「白眼狼」,父母別放任不管
    雖不說要孩子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至少要求孩子孝順聽話,但有些孩子長大後卻變成了不折不扣的「白眼狼」,讓父母既難過又後悔。「白眼狼」孩子都會出現了一些徵兆,只是父母出於寵愛而沒有注意到而已。從小就愛說三句話的孩子,長大後容易成為「白眼狼」,是哪3句話呢?1、「要你管」孩子不聽話,做父母的進行教育,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 不管家庭條件多不好,孩子提出這3個請求時,父母都不要輕易拒絕
    人有貧富差距,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當家庭條件不好時,有的孩子可以在逆境中成長,這種情況時有出現,孩子長大後還可能很有出息,不過事實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向最好的方向成長。孩子總歸需要家庭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成長,否則只靠孩子隨意發展,可能會毀了他。
  • 當娃有這3個「請求」時,家長別拒絕,否則容易耽誤孩子成長
    有些家長就比較理性了,知道不能縱容孩子,所以會衡量利弊,覺得影響孩子的要求會回絕。但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當娃提出這3種「請求」時,家長千萬不能拒絕,否則容易耽誤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家長錯過了,那就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彌補」這句話雖然說著非常老套,但卻非常真實。如果家長不能在小時候多參與孩子的成長,那麼等孩子長大了就不願意再聽父母的話。所以一旦孩子向家長發出請求「可以陪陪我嗎?」,家長請儘量抽時間出來。不需要多久,每天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親子陪伴時間,孩子就已經很滿足了。
  • 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軟弱,長大後容易吃虧
    導讀: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軟弱,長大後容易吃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性格越來越軟弱,長大後容易吃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女孩大學剛畢業就被要求撫養弟弟,拒絕後被父母告了!法院:父母勝訴
    沒想到父母真的把自己告上法庭,麗麗無法理解自己的父母明明沒有能力養育孩子,為什麼還要把孩子生下來。但是她已經成年了,根據我們國家的婚姻法和即將生效的《民法典》的規定,如果父母對於孩子沒有撫養能力,這種情況下,兄弟姐妹是有撫養義務的。那麼對於這個只有兩歲的孩子來講,姐姐的撫養義務是不可以拒絕的。
  • 孩子伸手要錢時,最怕父母用3句話拒絕,否則崩塌的不止是金錢觀
    ,最怕父母用3句話拒絕,否則崩塌的不止是金錢觀1、 「我沒錢,要錢找XX」一部分父母在面對孩子伸手要錢時,直接回孩子一句,「我沒錢,要錢找你爸/媽」,而後孩子去找另一方,結果得到的是同樣的回應。實際上,父母的這種拒絕方式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在「哭窮」,無非就是不想給自己錢。一旦孩子真的有這種想法,那麼孩子在長大之後,自己本身也會變得非常摳門。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孩子也不會拿金錢孝順父母,他們會認為,小時候父母都不願意給我錢,我也沒必要給他們。
  • 父母別輕易拒絕孩子以下請求,站在他的角度,傷害半輩子難彌補
    家裡再「窮」,孩子的3個請求最好別拒絕否則很容易使其缺乏安全感,導致他們不論在性格上還是在心理上,以及長大後的人際交往方面都會存在問題,甚至還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感所以,哪怕家庭條件再不好,面對孩子提出的陪伴請求時,也別輕易拒絕,應該擠出點時間,即使每天專門陪伴十分鐘也比毫無問候強,這樣孩子也會體會到幸福感,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艱辛和不容易。
  • 父母一味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危害大!聰明的父母這麼拒絕
    1.使孩子不合理的需求越來越多幼小的孩子並不清楚他提出要求後,父母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才能滿足他。他認為得到一樣東西是很輕鬆的事情,所以他只會一味想要得到,得到越多就越開心。如果孩子的無理要求被太容易滿足,那就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不明白這背後的代價有多高,也就不知道感謝父母為自己做的這一切。
  • 性格太大方的孩子,長大後難逃3種結局,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拒絕
    大部分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想自己佔有不給任何人。這也導致 了許多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學會去分享,才能得到快樂。但其實,孩子性格太過大方並不一定是好事,父母別高興太早。這也得益於李女士的教育,她教導孩子凡事要大度,擁有好東西時要懂得與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樣大家都會開心。但逐漸地李女士發現,孩子有些大方過了頭。為了防止孩子在學校會餓著,李女士每天都會讓孩子帶一些小蛋糕放在書包裡,等到下課的時候吃。但孩子每次回家後還是喊餓,一問才知道原來小蛋糕分給了其他孩子們。
  • 女孩大學畢業被要求撫養弟弟,拒絕後被父母告了 法院:父母勝訴
    結果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父母讓她撫養弟弟。沒想到父母真的把自己告上法庭,麗麗無法理解自己的父母明明沒有能力養育孩子,為什麼還要把孩子生下來。最終法院判父母勝訴,麗麗作為姐姐要撫養弟弟。但是她已經成年了,根據我們國家的婚姻法和即將生效的《民法典》的規定,如果父母對於孩子沒有撫養能力,這種情況下,兄弟姐妹是有撫養義務的。那麼對於這個只有兩歲的孩子來講,姐姐的撫養義務是不可以拒絕的。
  • 女孩剛畢業就被要求撫養弟弟,拒絕後被父母告了,法院:父母勝訴
    結果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父母讓她撫養弟弟。但是她已經成年了,根據我們國家的婚姻法和即將生效的《民法典》的規定,如果父母對於孩子沒有撫養能力,這種情況下,兄弟姐妹是有撫養義務的。那麼對於這個只有兩歲的孩子來講,姐姐的撫養義務是不可以拒絕的。
  • 動手打孩子在所難免,但父母要記住「4不要」,不然孩子會怨恨你
    導讀:動手打孩子在所難免,但父母要記住「4不要」,不然孩子會怨恨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動手打孩子在所難免,但父母要記住「4不要」,不然孩子會怨恨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