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風中,北京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外,等待過戶的車輛已經排到了南四環西路輔路上,一如2010年12月23日搖號政策公布前排隊購車的「盛況」。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杜巧梅
2020年12月31日,北京小客車搖號新政實施前夜,21世紀經濟報導記來到了位於花鄉的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
門口零星的車輛和行人進進出出,已經不復前幾日的熙攘擁擠。
「賣車嗎?」交易市場門口,一個二手車販子大聲詢問著每一輛經過的車輛。
在他身後,一張寫有「由於市場車輛過戶交易系統升級,北京市舊車市場將於2020年12月30日17:30關閉車輛過戶交易系統,31日起暫停辦理車輛過戶業務,2021年1月4日起恢復辦理車輛過戶業務」的通知板豎在路邊,已鮮有人注目。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條通知背後卻是一項已經實施十年、牽動著數以萬人生計甚至影響北京這座超大城市運轉的政策——搖號購車。
2020年12月7日,在北京小客車搖號政策實施即將滿十年之際,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對外發布了《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2020年修訂),新政於2021年1月1日實施。
與過往政策最大的不同是,新政將推動個人名下第二輛及以上在本市登記的小客車有序退出。北京市交通委稱,小客車指標是有限的社會公共資源,應當確立「每人最多可以保留1個指標」的原則。
其中,「一人多車」或「背戶」者,只能選擇其中一輛更新指標,但車輛作為個人財產可以一直使用到報廢。同時,允許名下有多輛車的個人,通過線上提出申請,向符合條件的配偶、父母、子女轉移登記多餘的車輛。
更為重要的是,為打擊通過「結婚過戶」等違規行為買賣北京小客車指標的行為,從2021年1月1日起,在辦理夫妻間車輛變更登記、離婚析產車輛轉移登記時,需滿足婚姻存續期滿1年的條件。
一石激起千層浪。
二手車商,名下多個指標等待更新「保標」的車主,搖號無望、在政策實施前「假結婚過戶」買標的人迅速佔領了北京六大車管所。
2020年12月15日晚9點,新政發布一周後,寒風中,北京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外,等待過戶的車輛已經排到了南四環西路輔路上,一如2010年12月23日搖號政策公布前排隊購車的「盛況」。
北京搖號的十年
此前,為落實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實現小客車數量合理、有序增長,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狀況,《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被制定。該《規定》經2010年12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8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2010年12月23日正式實施。
「政策公布一周前,就有不少人知道了,當年來排隊買車、等待過戶的人不比現在少,當時誰都沒想到搖號會越來越難,所以當年搶先佔到指標的都賺了。」常年活動在花鄉的二手車販子老劉告訴記者,「但是誰也沒想到,十年後,政策又換了個方向。」
2011年1月26日,市民關心的北京首輪機動車購車搖號正式舉行,當月提交申請的就超過了21萬人,這個申請量已接近全年指標總數。當年,小客車總量額度指標24萬個,當月指標2萬個。其中,全市有18萬多的個人爭奪當月的17600個個人車輛指標。
按照此規定,一個購車指標將在12人之中產生。
2年時間內,北京淨增小客車39萬輛,不到2010年全年的一半,機動車快速增長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時小客車出行比例連續兩年下降。
隨著北京市近年申請小客車指標的人數不斷增加,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小客車普通指標數量減少、搖號平均中籤率不斷走低、輪候新能源指標時長持續增多。
京牌資源的稀缺也形成了新的「江湖」。圍繞搖號政策,「號牌租賃」「假結婚過戶」「訴訟過戶」等非法獲取指標的方式悄然興起。
小客車指標間的供需矛盾裂痕越拉越大,為了堵住漏洞、增加新能源指標、緩解「久搖不中」的壓力,北京市交通委分別於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對實施細則進行了三次修訂,並在2017年對《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進行了修訂。
不可否認,調整現有政策的好意在於調節北京市小客車指標供需不平衡的頑疾,但政策數次修補並未改變搖號購車的本質。政策的藍圖繪製與最終落地、好意與真實解決問題,這之間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繁多。
一號難求仍然困擾著成千上萬個家庭, 2020年10月初的最新一期指標配置中,中籤率已經從2011年首輪搖號的1:12降低到1:3120。
而為了照顧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新政增加了以「無車家庭」為單位搖號和積分排序的指標配置方式。在2020年6月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徵求意見稿基礎上,新政調整了家庭新能源指標佔比,設置了三年過渡期。2021年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數量的60%優先向「無車家庭」配置。
「從總體上來看,新政又改變了指標分配的規則,事實上,每年規則都在調整之中,總量沒有什麼變化,所以主要解決的是怎麼『切蛋糕』的問題,現在來看,對本地無車家庭有比較大的利好。」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外,2020年7月31日,北京市交通委發布《關於一次性增發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置辦法的通告》,面向「無車家庭」空降2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
「搖號九年沒有成功中籤,最後還是選擇了面向無車家庭的新能源指標。」從小生活在北京的小齊跟記者分享了她的搖號經歷,比起久搖不中的油牌,擁有一輛代步出行的車才是「剛需」。
與小齊境遇相同的李先生始終對新能源車「心存芥蒂」,不願意參與家庭搖號,而是選擇一年花兩萬從花鄉的二手車販子手裡租著一個油牌,同時堅信一定會搖到一個自己的京牌。
當記者再次跟李先生聊起新政實施後是否會影響他租用的牌照時,他只留下了一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後,便保持了沉默,不肯多言。
掮客與「生意」
「還有10多天的時間,今年想辦還來得及,明年就有新政策了。」2020年12月15日,二手車販子老劉在跟記者的聊天中表示,「婚姻存續期滿1年」大大提高了「假結婚過戶」的成本。
老劉口中的「假結婚過戶」是指交易雙方籤署協議結婚,以夫妻名義實現車牌或指標變更轉移,完成後辦理離婚。搖號十年來,通過「假結婚過戶「的京牌的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近兩年更是突破了10萬。隨著新政的到來,一個京牌甚至報出了24萬的天價。
談起北京的搖號政策的「漏洞」,老劉無疑最具有「發言權」。
在老劉的業務範圍裡,經營二手車買賣的同時,也充當著「京牌租賃」「假結婚過戶」牽線搭橋的掮客,在尋找賣家和買家的同時代理相關的過戶業務。
類似「出,保定,男,56帶車,可隨時辦理」的內容時常出現在老劉的朋友圈中,也成為彼此「心照不宣」的暗語。
而隨著去年12月7日新政的公布,老劉相關的業務也日漸繁忙和緊迫。
「買牌、報戶籍、年齡、男、女。」面對潛在「客戶」的詢問,老劉先要求對方提供相關信息。順利完成一單「業務」,老劉的收費是5000-6000元不等。
「嚴禁買賣、租賃小客車指標」的紅色橫幅在花鄉過戶大廳裡格外醒目。
儘管遊走在政策的灰色地帶,但在花鄉,像老劉這樣的「掮客」不在少數。
甚至有人已明目張胆地將「業務」擴展至北京的大街小巷。
北京15號線望京東站C出口處,常年停有一輛紅色三輪車,「京牌回收、京牌出租、京牌過戶」的小廣告貼滿車身,甚至還標有二手車販子個人微信二維碼以及手機號。
去年以來,為了打擊以「結婚」為手段買賣京牌小客車指標違法犯罪行為,北京警方依託「平安行動」,已經由刑偵總隊牽頭,組織16個分局共510餘名警力開展了集中收網行動。截至去年12月27日,北京市檢察機關已依法批准逮捕行動中抓獲的67名違法犯罪嫌疑人。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為買賣小客車指標在兩年裡共結離婚達17次;更有甚者,2018年以來結離婚28次,變更過戶車輛23輛。
然而,在北京限購政策與巨大的私人汽車需求量矛盾下,除了「假結婚過戶」,號牌租賃業務也逐漸衍生成為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對出租方和承租方進行背景和資質審查之後,我們會安排租賃雙方籤訂三方協議,協議籤訂之後,號牌出租人與承租人雙方再對汽車上牌並去車管所備案。所謂備案,就是出租方將承租方購買的車輛以抵押的形式進行產權轉移。」當記者問及如何租賃和給汽車上牌、如何明晰汽車產權、劃分責任時,一家提供號牌租賃業務的公司負責人李可這樣表示。
「舉個例子,承租方以20萬買一輛車,由於號牌原因,這輛車必須登記在出租方名下,之後,出租方以車輛抵押的形式向承租方借款20萬在車管所進行備案。備案之後,車輛使用權與處理權會轉到承租方名下,在車輛登記證書(大綠本)第三頁會有標註,顯示承租方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在租賃期內,即便是出租方在外欠款,也不會影響承租方對車輛的使用。」李可進一步解釋。
而在記者問及該行為是否符合規定時,李可表示:「公司是合法的,去車管所備案的方式也是合法的,但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事情從法律角度或者從北京交通委方面看,可以理解成政策的灰色地帶。」
而2018年1月9日對外發布的《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2017年修訂)第三十一條有明確規定:小客車指標確認通知書僅限指標所有人使用。
其中,對於涉嫌發布買賣、變相買賣、出租或者承租、出借或者借用指標等相關信息,由指標管理機構對相關行為人的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帳戶暫停三個月開展調查。對於經公安、司法機關及指標管理機構等調查確認有買賣、變相買賣、出租或者承租、出借或者借用小客車指標確認通知書行為的,由指標管理機構公布指標作廢;已使用指標完成車輛登記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撤銷機動車登記,指標作廢。同時三年內不予受理該申請人提出的指標申請。
「上面出臺了政策,下面就一定有對策。」新政實施已經10天,二手車販子大軍依然在朋友圈裡做著號牌抵押租賃的業務。
存量與增量的「較量」
事實上,在業內看來,小客車指標灰色交易的背後,是北京實施購車搖號政策以來小客車指標供求日漸不平衡的一個縮影。背後的根本問題卻是汽車保有量直線增長後城市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
為了治理北京市交通擁堵,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開始實施。北京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實施購買小客車上牌需搖號的城市。
2021年1月8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了2020年全國機動車和駕駛人數據,2020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81億輛,其中北京以603.2萬輛位居第一。
而由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北京交通發展年報顯示,北京交通擁堵係數從2010年的6.14降至2019年的5.48,屬於「輕度擁堵」。
限購政策之下,北京「治堵」似乎卓有成效。然而,政策之下,爭議不斷。
對汽車行業來說,汽車限購也限制了汽車消費。尤其是對於自2018年以來整體下滑的中國汽車市場來說。
放寬限購,促進消費因而成了汽車行業的呼聲。
華西證券預計,目前,全國限購城市堆積需求超800萬個,如果分5年逐步消化,預計每年為市場貢獻約160萬輛銷量,對汽車行業增速貢獻彈性約6%。限購政策如若逐步放開,真實需求體現下,汽車市場將迎來較大發展空間。
自2019年以來,為了穩住汽車消費,相關部委已多次在政策中提及放寬汽車限購。
2019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10部委聯合發布的《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提出「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以促進汽車消費。
201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應加快由限制購買轉向引導使用,且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
事實上,關於放鬆汽車限購多地已有試探性的動作。比如,近期廣州、杭州都增加了數萬個購車指標。深圳除增加購車指標外,還放寬了對購車資質的限制。在放鬆汽車限購上動作最大、最徹底的要屬貴陽市。2019年9月12日,貴陽市政府宣布取消購車搖號政策,成為目前全國實行限購政策中首個全面取消限購的城市。
但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者對汽車消費的熱情,讓地方政府解決牌照增加後帶來的擁堵問題,也是未來政策實施後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對汽車實施限購限行不是治理交通問題的長久之策。」有熟悉政策的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國際經驗表明,治理交通擁堵,需要採取包括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優化城市結構、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鼓勵購買引導節約使用的汽車消費政策、實施區域車輛限行(如設立低排放區)等,是個一攬子系統工程。
「將限制汽車的購買作為調控汽車消費的主要手段,如果『十四五』期間繼續延續這樣的做法是不符合中央精神的。」前述專家表示。
據了解,今年「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有業內專家認為,這種「轉變」意味著未來汽車政策的立足點將更偏重使用導向,而購買方面的一些限制將有所放鬆。
同時,2020年10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孟瑋也表示:「下一步將促進大宗商品和服務消費持續增長,推動汽車消費轉型升級,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轉變,鼓勵各地出臺促進老舊汽車置換政策。」
在前述專家看來,對小客車實施購買管理不是長久之計,作為政府管理者,應當在限制購買的同時加快「補課」,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優化城市管理水平;同時,利用稅收政策等手段逐步引導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交通委也表示對於呼聲較高的擁堵費和郊區牌照等政策建議,有關部門將結合落實城市總體規划進一步研究論證。
「從技術和管理手段而言,通過徵收擁堵費改善交通環境不存在什麼困難,但關鍵是如何改變消費者心態,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崔東樹表示。
「由於市場車輛過戶交易系統升級,北京市舊車市場將於2020年12月30日17:30關閉車輛過戶交易系統,31日起暫停辦理車輛過戶業務,2021年1月4日起恢復辦理車輛過戶業務。」去年12月28日,一條系統更新的通知在新年的前一天結束了老劉的工作。
「夫妻變更最後兩天,時間有限,在30號前提交的都可以完成變更。」老劉在朋友圈同步更新了這條「重要通知」。
去年12月31日下午,往日熙攘的花鄉過戶大廳也已經提前進入了新年的假期,大廳內空無一人,僅剩幾個工作人員值守。
「代辦昨天就已經都撤了,辦業務等新年後再來吧。」一樓入口處,一位保安告訴記者。
二手車商老劉的朋友圈也恢復平靜。
1月4日,老劉發布了一條北京新一輪尾號限行的溫馨提示。
「不準備在北京幹了,去年兩會之前,就聽到了搖號新政的風聲,好多同行早就開始處理手上多餘的京牌,撤離到北京周邊城市了。」老劉告訴記者。
而老劉朋友圈過往的內容,則成為了北京搖號十年以來,成千上萬個二手車商的記憶和縮影。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老劉、小齊、李先生、李可、大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