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子的,黃磊的小女兒晚上尿床了,坦然的問爸爸:「你知道我怎麼尿床的嗎?」黃磊回答道:「你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要尿尿,然後找啊找啊找啊就找到了衛生間,你就尿尿,然後發現涼涼的你就醒了。」
下面評論大部分都是,小時候尿床了最多的就是挨揍跟挨罵,沒有黃磊小女兒這麼幸運,女兒尿床了還能得到爸爸這麼可愛的互動,一眾網友表示只有羨慕嫉妒啊。
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會以為孩子是故意氣人所以才尿床。
「多大的人了,怎麼還尿床?」這句話是多少人心裡的噩夢。沒有得到溫柔的回應,只有責罵,很多孩子都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你指引孩子往什麼方向去,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經常在孩子尿床後責備,只會導致孩子越來越自卑的心理。教育也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黃磊就做得很好,女兒的自尊心受到了尊重,不會對尿床感到恐慌害怕。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尿床後還會大肆的跟別人談論,「你看我們家這個4歲了還尿床。」根本不懂得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尿床是件可恥的事嗎?為何高聲談論絲毫不顧及孩子的顏面?很多的家長以為孩子年紀少根本沒有面子可言,其實對孩子是有非常嚴重的影響的。
父母不懂得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尿床後孩子其實心裡都是非常害怕的,有心理學調查顯示,尿床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居然排到了第三位,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
3-4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對錯意識,尿床以後他明確地知道這是不好的事情,心裡會明顯的感覺到害怕。這個時候如果家長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尿床,或者是跟別人討論議論孩子尿床的事 ,都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卑,有的甚至會討厭自己。孩子可能長時間的處於害怕與自卑的情緒當中,不敢並害怕與外人交流,因為別人都知道他尿床的事。
美國的一部老電影《孤獨的長跑者》:有一個小男孩因為得了遺傳性遺尿症,幾乎每天都生活在尿床的恐慌中,因此只要一放學他就拼了命地跑回家,不為別的,他只是想立刻回家,把媽媽掛在窗外尿溼的床單趕緊收起來,為了不讓經過的同學看到。孩子尿床產生了羞恥感和自卑感,這些已經嚴重刺激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孩子會產生很大的無助和恐慌。
孩子尿床了,所有的父母都應該理性對待,尿床並不是多麼嚴重的錯誤,應該把它當成孩子成長的一種經歷。家長們也要學會控制不良的情緒,給孩子擁抱和安慰,告訴孩子尿床並不可恥,詢問孩子是不是水喝多了,聽孩子說,幫孩子分析尿床的原因。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開明,並且善於對孩子表達愛意,這樣孩子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地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