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前段時間,一到深夜,芽芽媽經常能聽到鄰居家小孩子的哭泣聲和他父母的狂吼。
隱隱細聽,原來因為孩子尿床的事情。大半夜的,除了同情小朋友之外,芽芽媽突然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小時候,真的是被各種謠言嚇大的。比如說:西瓜吃完不吐籽,臉上會長雀斑;白天玩火,晚上會尿床……現在當然知道了,玩火不會尿床,但是尿床不是長大了就好了。
五歲以後孩子還總尿床,爸爸媽媽需要注意了。
小兒遺尿是怎麼回事?
小兒遺尿,俗稱「尿床」,指孩子在熟睡狀態時不自覺的排尿。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2~3歲開始控制排尿,如果5歲以後還經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並持續達3~6個月,醫學上就稱為「遺尿症」。
我國兒童遺尿症的發病率並不低,《中國兒童和青少年遺尿症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約16%的兒童5歲時依然會尿床。
雖然15%的患兒可以自然痊癒,但仍有1%~2%的患兒可持續至成年期,若不及時幹預,這些孩子的身心都會受到傷害。
為什麼會發生遺尿?
●大腦皮層發育延遲: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樞,在睡眠後逼尿肌出現無抑制性收縮,將尿液排出。
●睡眠過深:未能在入睡後膀胱膨脹時立即醒來。
●疾病原因:如腎臟功能異常、泌尿系畸形、神經源性膀胱等。
●其他因素:遺傳家族史、飲食情況、便秘、勞累等。
遺尿症嚴重嗎?
尿床看起來是個小事,但遺尿症的危害遠不止多拆洗幾次被褥這麼簡單。
很多人認為孩子長大後遺尿情況會有所改善,因此會採取「觀望」態度,很多孩子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年齡越大,遺尿症的危害就越明顯,不但影響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家庭關係。
一些尿床的孩子還常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焦慮、多動和社會適應能力差等等問題,還有可能伴發泌尿、神經系統疾病等,導致對兒童的遠期影響,甚至終生。
所以作為家長,發現遺尿症後應該帶著孩子儘早就醫,不要抱著「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的心態。
家長平時怎麼護理?
遺尿症除了用藥,平時護理的細節也很重要,應該從飲食調節、行為幹預、覺醒訓練與心理治療等方面入手。
■心理治療:不要指責、打罵孩子,多些鼓勵,讓孩子積極參與到治療過程中,同時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行為治療:指導孩子調整作息、養成良好的排尿排便習慣,儘量早睡,睡前2-3小時應不進食。
■飲食調節:鼓勵白天正常飲水,保證每日飲水量;晚餐宜早,宜清淡,宜少鹽少油,飯後不宜劇烈活動或過度興奮;睡前2小時禁止飲水及食用含水分較多的食品等。
■膀胱訓練:指導孩子白天儘量憋尿,逐漸延長憋尿時間,通過訓練可以降低膀胱逼尿肌張力,增加其容量,使排尿次數減少;排尿時可鼓勵孩子先時斷時續排尿,然後再把尿排盡,以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覺醒訓練:採用鬧鐘或報警器的方式喚醒孩子進行排尿。
芽芽媽愛叨叨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但不要讓尿床這個問題像一片揮之不去的烏雲遮蓋了孩子童年本該有的燦爛陽光。
如果你的孩子有尿床問題,一定要正視它。正確的生活管理,飲食作息安排以及適當的激勵機制會幫助到孩子,而專科醫生也會提供有用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軍祥,杜贇鵬,餘鵬.小兒遺尿症的心理病因及治療思想探析[J].健康研究,2020,40(01):44-47.
[2]田玲玲. 兒童遺尿症的相關因素調查及分析[D].寧夏醫科大學,2016.
[3]兒童睡眠與睡眠障礙[M]. 人民衛生出版社 , 沈曉明主編,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