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早上起床發現孩子「畫」地圖這件事也越來越令爸媽感到焦慮……娃都5歲了,怎麼還尿床呢?正常嗎?要不要吃點藥啊?啥藥管用啊……
一、孩子尿床危害大?
在生活中,孩子尿床並沒有被當做一種病來予以重視,多數父母認為尿床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愈,但如果孩子滿5歲後尿床次數仍然每周大於等於2次,持續3個月以上,我們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因為尿床的危害不僅在尿床本身,還在於孩子心理傷害。孩子尿床之後大多會產生羞愧感和恐懼感,如果這個時候你繼續批評他,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他感受到過大的心理壓力,讓尿床的情況更糟。這種情況下,孩子更容易表現出內向、自卑。
黃磊就曾發微博分享了自己小女兒尿床的事,黃磊對孩子沒有責備,沒有讓孩子感到難堪,而是以「做夢找廁所」的故事輕鬆應對,對孩子充滿了理解和尊重,甚至還收到了孩子的崇拜。
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與沒受懲罰的尿床孩子相比,受到懲罰的孩子尿床更為頻繁,更有可能抑鬱,總體生活質量較差。」之前有心理學調查顯示,尿床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排到了第三位,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很多孩子因為尿床的問題,害怕學校集體住宿,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還有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焦躁,長此以往甚至產生精神障礙、情感障礙和社交障礙等。
二、孩子為什麼會尿床?
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尿床,咱得先來看看,尿是咋來的。
在咱們的身體系統裡,有一套汙水排放系統:泌尿系統。
當我們一頓吃喝後,食物中的水分會被吸收進血液,隨著血液來到排汙的第一站:腎。在腎臟中,血液裡的汙水會被濾出,進入輸尿管,奔去第二站:膀胱。膀胱水多了,大腦就會讓逼尿肌收縮,尿道括約肌鬆弛,打開水龍頭開始排尿,這樣汙水通過尿道激情排出。
但小孩子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大腦不受控制,而且還沒有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所以尿床是他們的特權。可是當寶寶逐漸長大,也接受了如廁訓練,如果還總是尿床,那就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啦!
三、孩子常尿床是病嗎?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會因為孩子尿床而焦慮,不能很好應對,弄清楚孩子尿床的原因很重要。
國際疾病分類(ICD-10)遺尿症定義為5~6歲兒童每月至少發生2次夜間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狀,7歲及以上兒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連續3個月以上,沒有明顯精神和神經異常。
中醫對小兒遺尿的診治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遺尿的論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
中醫認為遺尿的發病機理主要與腎氣不固、肺脾氣虛、脾腎兩虛、心腎不交有關。
1、腎氣不固
腎氣不固就好比一個水龍頭,出廠時稍有不足,龍頭擰不緊,導致漏水。部分小兒或因早產、多胎等情況而致先天稟賦不足,元氣失充,下元虛冷,膀胱氣化失司,而導致遺尿。
2、肺脾氣虛
肺脾氣虛就好比本來一個出產一般的水龍頭無辜受暴力反覆敲打,損傷了其中樞紐,而導致漏水。部分患兒素來體弱,多次生病,以致肺脾氣虛,三焦氣化失司,而出現遺尿。
3、脾腎兩虛
中醫言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陽溫煦脾陽以運化水谷,脾胃水谷精微資助腎之元氣。若脾腎氣虛,則脾運化失司或腎失攝納而導致遺尿。
4、心腎不交
心腎不交就好比總水閘因故障壓力過大,水龍頭封堵不住,導致遺尿。有些患兒心火旺,性格急躁,而腎陽又虛,若心腎失交,水不濟火,致心神失養,腎失固澀,小便自遺。中醫藥治療小兒遺尿效果確切,除中藥內服外,諸如針刺、推拿、穴位敷貼、耳穴、艾灸等中醫外治法在治療小兒遺尿上同樣收效卓著。
說了這麼多如果還不清楚孩子是不是遺尿趁著寒假請帶上孩子到湖南婦女兒童醫院
中醫兒科就診
遺尿患兒義診招募
招募時間:即日起至2月7日
招募對象:年齡5歲以上尿床兒童
愛心義診:免掛號費一次,免費中醫貼敷或耳穴治療一次;膏方治療優惠200元/套。
符合公益活動條件的患兒,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將統一安排時間進行初篩,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歡迎廣大有需求的遺尿患兒參與。
▲本文專業內容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兒科副主任醫師殷旭專業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