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 記者符暢、實習生 任亞文、通訊員 程貴三報導:11月1日,廣州市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聯合舉辦的「腦退化」社區公眾教育宣傳活動在北京街小東營廣場舉行。活動為65歲以上長者提供免費腦退化早期篩查,吸引了上百名長者參與。據悉,活動所屬的「腦退化」長者社區關懷服務項目也是2018「文明廣州」志願服務公益創投扶持項目之一。
醫生、義工科普腦退化知識,呼籲早發現早幹預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歐陽櫻君向記者表示,超過60歲的老人就應該開始關注腦退化問題。據介紹,腦退化長者早期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問題,無論家人怎麼提醒他都沒辦法回想某事,甚至會矢口否認。「剛剛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很快就忘記了。比如才上街買了雞蛋,完全不記得,下午又再去買一堆雞蛋。另一個症狀就是會反覆打給家人電話問『今天你回不回家』,一天可以打上十幾二十次。此外,鑰匙、眼睛、銀行卡、密碼也會經常忘記,經過家人的提醒也沒辦法回憶。」歐陽櫻君說。
而到了腦退化症中後期,會出現情緒低落、睡眠困難、焦慮、抑鬱、來回走動、缺失方向感等症狀,生活能力因此受損,無法正常買菜、煮飯,從事以往的家務工作。這個時期的老人甚至還表現出精神行為異常,出現猜疑、妄想、虛構,異常地把垃圾放在家裡、拿別人的東西,走失等問題。
相比於其他疾病,腦退化不僅影響家庭,對社會的影響也將產生巨大影響。但目前尚未有藥物能夠從根本上治癒該疾病,因此,歐陽櫻君提醒,要重視早期預防。
「如果習慣暴飲暴食,不管控血壓血糖,腦退化症很早就會發生。而保持長期運動,均衡飲食,穩定情緒,多參加社區活動,都可以延緩腦退化的出現。」她說,「如果發現腦退化,早期除了藥物治療,家人還需給予老人關懷和陪伴,讓他自己能做的事儘量自己完成。中期老人生活技能開始下降,需要更多的護理,防止走失、跌傷、感冒等。後期則需預防合併症的發生,如營養不良、跌倒、感染、等突發事件。」
她還介紹,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已經於2004年起建立記憶門診,團隊成員包括醫生、測評師、護理專業人員。每周一下午醫院會開設社區門診進行初級篩查,對於已經診斷的腦退化患者,醫護人員也會根據不同需求開展相應的長期治療,甚至上門為腦退化老人進行護理和照顧,或者評定病情給予建議。
為腦退化長者發聲,講述正能量故事
活動現場,還上演了一出動人的情景劇。據了解,該情景劇改編於真人真事,講述了一名92歲的退役偵察兵在確診「腦退化症候群」後的故事。
廣州市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長者服務中心主任餘婉雯介紹,老人家的女兒被照顧病患的壓力壓到喘不過氣,主動前來尋求中心的幫助。在社工和義工們的幫助下,老人終於學會與疾病共處並融入社區生活。
餘婉雯表示,早在2015年,社工們在海珠區開展服務時,就經常會碰到脾氣特別奇怪、與護理員相處不來的老人,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直到與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記憶門診搭上線後,社工們才認識到這是腦退化症。近年來,社工在多個社區進行服務時發現,約七成的老人完成不了簡單的腦退化測試題,但他們十分抗拒看醫生。「我們覺得,溝通教育是很迫切的。因為腦退化是不可逆的,如果我們能早一點介入,病情發展的速度會慢下來,反之則會很迅速。這也是我們開展這項服務的初衷。」
記者了解到,自9月份獲得2018「文明廣州」志願服務公益創投扶持資格以來,啟創社工團隊聯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廣州市老城區(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開展65周歲及以上長者認知狀況調查,目前已收集超過200份問卷。同時,開展了4場腦退化社區關懷大型活動和一場講座,共服務534人次,參與義工155人次。
今年底,項目組還將推出三檔公益節目,邀請「真人圖書館」代表上電臺分享,讓更多人了解腦退化長者症候群。未來也會有義工撰寫和設計由8個故事組成的小冊子,作為系列刊物在廣州市範圍內派發,也可免費在線閱讀。「希望用真實發生的故事帶出正能量,倡導大家一起參與並關注腦退化長者。」餘婉雯說。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