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開倉賑災,為何都是施粥,直接派米不是更方便嗎

2020-12-22 筆寫趣史

天災,是歷朝歷代都會發生的事情,當災難發生的時候,最受苦的還是老百姓。每當這時候,皇帝往往都會下令全國賑災。但我們也會發現,古代每次開倉賑災,幾乎都是施粥,然後災民排隊領取。為何非要施粥,而不是做成乾飯,或是做些麵食之類的,甚至直接派米,不是更方便嗎?

一、朝廷為什麼要開倉賑災?很簡單,是因為災民沒有糧食吃。為何災民沒有糧食吃?那是因為古代糧食產量低。而為什麼糧食產量低呢?這就有很多原因了,比如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如今的農作物雜交技術,沒有健全的水利工程,田地被公家佔用,沒有提高產量的化肥等等。

在這些綜合因素下,一旦遇到天災,那麼農民的收成就更少了,如此一來,百姓自然沒有足夠的糧食吃。雖然國家平時有存糧,但國家人口也多,真要開倉賑災,其實也未必足夠。再說,這種情況還不知要維持多久,所以只能儘量節約糧食。

因此,熬粥就是最節省的辦法,粥裡面可以摻水,而人喝了水以後,也能產生飽腹感。這樣就可以用少量的糧,解救更多災民的飢餓。在那種情況下,有一碗粥喝,對災民來說也是一件幸福事了。

二、像國家這種開倉放糧賑災的機會,並不是特別多,一旦到了這時候,就說明情況比較嚴重了。什麼地方開倉放糧,災民就會往哪裡聚集,可有的人明明不困難,卻也要去湊這個熱鬧。

災民人數之多,糧食本身就不夠分,再加上這些假冒的人,就更是不夠用。所以往往只會熬粥,久而久之,就只會有真正飢餓的人,才會來領取了。

三、我們已經解釋了,為什麼不直接派米,那有人或許會問,不是還可以做麵食嗎?比如做些饅頭或是饃饃,這樣不是更能飽腹嗎?但要做這些東西,必定會花費更多時間。可如果換成熬粥的話,一次就可以做很多,也就能滿足更多災民的需求。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將粥換成乾糧,這樣倒是方便災民儲存,他們餓的時候再拿出來吃也可以。但問題是,當時的環境下,飢餓的人有多少,這些人在極度飢餓的狀態下,必定會四處搶糧食吃。

那麼前面排隊的災民領到饅頭,說不定還沒走出去,就已經被別人搶了。而粥就不會,災民往往領了之後,第一時間就喝下去了,別人也不容易搶,畢竟一不小心就全灑了。

最重要的是,饅頭等麵食雖然飽腹感強,但人在飢餓的狀態下,往往是狼吞虎咽。饅頭、饃饃這類食物不易消化,很容易給大家帶來更多危險。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熬粥給他們喝。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會想,古代災民那麼可憐,可朝廷都只是給他們施粥,這樣會不會太小氣,太過於「表面功夫」了。但實際想想,施粥才是最好的辦法。不僅可以幫助到更多的災民,也能帶給他們飽腹感。關鍵人在饑寒交迫的時候,喝一口粥,總比吃硬邦邦的食物要舒服。

再說,直接派米的確是方便,但除了糧食不夠分,和可能被搶之外,災民還要找地方將它煮熟。別人都是千裡迢迢趕來領糧的,結果還要自己煮,那領來幹什麼?而且災民必定萬分珍惜糧食,就算拿到米且有地方煮,他們還是會熬成粥,如此一來不是多此一舉嗎?

所以,朝廷在賑災這方面,並不是「小氣」,或是只為了做「表面功夫」,而是的的確確為災民考慮過的。只有幫助到更多災民,才能使國家持續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農政全書》《中國通史》)

相關焦點

  • 古代開倉賑災的時候,為什麼都是施粥,而不直接分派大米?
    古代開倉賑災的時候,為什麼都是施粥,而不直接分派大米?在古代歷朝歷代當中,往往都會修建大規模的糧倉,以此來應對不時之需,而一旦發生災荒,政府就會開倉賑災,但是在古代為什麼都是施粥,而不直接分派大米,或者是做成其它更加容易吃飽的食物呢?
  • 【紮根教育】賑災施粥的辦法 |《感應篇彙編白話》
    賑災施粥的辦法 |《感應篇彙編白話》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直譯)濟助他人的急難,挽救他人的危困。  (白話)故事三:延平(今福建南平縣)有位祝染,每遇歉收年頭,就大設粥廠救濟饑民。在他兒子鄉試當天,鄰居夢到天神趕來預報他兒子已中狀元,而且手拿大旗,上寫著「施粥之報」四字。其子後來果然連連中式,最後考上狀元。  以前有人談論賑災救濟辦法中,以施粥救濟為最下策。然而席文襄在江南發生大饑荒時救災,特別主張用施粥賑災辦法,說要發放銀錢米糧,必須編冊詳細審核,才能杜絕許多弊端;然而受飢百姓生命已經危在旦夕,怎能再等待呢?
  • 朱元璋開倉賑災,自己偷偷打扮成災民,回來後直接斬下五位高官
    在古代社會,人類科技不發達,對大自然充滿了敬畏。人類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應對各種自然災害,一旦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大量的老百姓就要面臨饑荒。而古代統治者們也不會眼睜睜看著災害地區的人民被餓死,往往都會派人去賑災。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一位平民皇帝,他非常懂得底層百姓的疾苦。
  • 乾隆年間中原大旱,開倉賑災荒民卻越來越多,和珅一招解決問題
    相信大家都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系列電視劇,由張國立、張鐵林、王剛飾演的乾隆,紀曉嵐,和珅的故事可謂是耳熟能詳,可以說是大家兒時共同的回憶了。雖然朝廷派兵開倉放糧賑災,但災民數量並沒有減少,反而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於是,乾隆便派最信任的和珅前去賑災。和珅奉旨前去賑災,才發現,之所以災情得不到控制,是因為很多人根本不是什麼災民卻假扮災民,混在領取救濟糧食的災民隊伍中,冒領救濟糧食。而當地負責放糧的大臣們發現這一現象後,很是惱火,卻又不知該怎樣去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
  • 子路施粥給窮人,孔子派子貢砸了施捨的鍋。孔子:君子不是濫好人
    先秦神書《韓非子》中記錄了一則「子路施粥」的故事。子路在魯國做季孫氏的後邑邑宰(縣官)。季孫氏命令後邑百姓挖一條長溝,因為當時的百姓必須要給國家無償的服徭役(沒有工錢幹活),且國家不管吃喝。所以很多百姓吃不飽還要勞動。
  • 和珅賑災,卻往粥裡撒一把沙子,這是什麼道理?
    可其實和珅和魏忠賢,這些貪官汙吏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幹實事的人。 和珅迅速開始發放物資,也就是用鐵鍋熬粥分發給災民,結果幾年的觀察下來,和珅發現每天都有新面孔前來喝粥。   他們的服飾打扮明顯不是災民,和珅話不多說,當著所有人的面,直接往鐵鍋中撒了一把沙子,主持分發工作的那些士兵都很不理解,和珅這傢伙連災民都不放過,居然往粥裡面撒沙子。只見這時候和珅一身吶喊:粥好了,誰要喝粥,趕緊來。
  • 和珅賑災時往粥裡放沙子,乾隆卻大力讚賞?數百年後又被世界肯定
    早前民間遇到了一次災情,和珅作為乾隆身邊的一把手,自然跟著皇帝去一線賑災,但和珅賑災時卻在粥裡放沙子,乾隆不僅沒有責怪反而是表示大力讚賞,數百年後這個舉動又被世界肯定、認可,這是為什麼呢?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但由於古代技術相對比較落後,沒有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但凡遇到一系列的自然災害,老百姓就只能餓肚子。
  • 國家開倉賑災,和珅將糧食中摻加了大量沙子,乾隆知道後連連誇獎
    但是,賑災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很快問題就顯現了出來。因為這次災害的破壞程度實在太嚴重了,使得災民數量龐大,但與之相比,朝廷下發的賑災糧卻非常有限。 原來,和珅這招米中加沙的辦法,不但讓前來討災糧的災民數量「銳減」,與此同時,還使朝廷的賑災糧草得到「變相增長」,變得充足了起來。
  • 朱元璋開倉放糧賑災,自己卻假扮乞丐去要飯,次日連斬5位高官
    歷史上,自然災害是常有的事,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即便是在科學技術和醫療水平都比較高的現代,自然災害依舊會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影響。然而在中國古代,這些災害對於百姓來說,就顯得更加絕望,都說天災人禍,往往一場天災能讓數萬百姓無家可歸。
  • 昨天是臘八節 記者紅日亭體驗施粥
    位於華蓋山下的紅日亭施粥攤,貼出了一張臘八粥訊:「今天臘八節,紅日亭準備了臘八粥,歡迎前來品嘗。」很多喝粥的人說,新年的第一天,喝上一碗老人們熬製的臘八粥,感到很溫暖。  紅日亭有40多年燒伏茶的歷史。2006年,看到一些貧困者需要幫助,老人們很是心酸,決定在每年的中秋過後,辦免費施粥攤,為他們解飢。現在,紅日亭老人已經從當初的五六人發展到了26人的群體。
  • 皇帝下令開倉賑災,自己裝成難民去要飯,回朝後連斬5位朝中大臣
    皇帝下令開倉賑災,自己裝成難民去要飯,回朝後連斬5位朝中大臣 明太祖知道立即開了倉庫,要求開倉放糧救人。而他為了真的確保百姓能夠緩解當下的情況,特意自己裝成百姓,穿的十分的窮酸,去考察。所以他呆了3天後立馬回宮,沒有告訴任何官員,直接就去私下調查此事,查到了五個相關人員,而這些官員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已經性命不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河南登封少林寺臘八施粥 老外也來「討粥喝」
    隨後,在少林藥局門口,舉行莊嚴的臘八節施粥祈福法會。一時間,香案清淨,氤氳呈祥。延琳法師拈香主法,與十方善信一起,祈願世界和平,人類幸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據少林寺常住院齋堂負責人行慈法師介紹,少林寺齋堂裡的四口鍋同時啟用,從凌晨開始熬製佛粥,以保證前來的遊客及信眾都能品嘗到正宗的「少林五行臘八粥」。少林寺準備了三十鍋粥的原料,可供近萬人品嘗。
  • 古代詩人如此有才,不是應該富貴嗎,為何大多都生活窘迫
    那麼問題就來了,古代那些詩人,以我們現在來看,他們就足夠有才了。他們就算不去參加科舉,憑藉才華也應該能夠走向富貴。可古代詩人如此有才,不是應該富貴嗎,為何反而卻大多都生活窘迫呢?,可不僅全家喝粥,就連酒都是賒回來的。
  • 本周末,香江「工廠開倉日」開倉放價(組圖)
    據悉,此次開倉日大活動,500萬現金大放送,消費者直接採購完家具之後即可抽取返現金額,最高返現可達20%;同時還可以送雙開門冰箱、品牌洗衣機、空氣淨化器等豪禮;有邀請函的客戶來就抽千足金條、銀元寶,報銷油費……如此大規模的開倉活動,盡在香江全球家居CBD!
  • 煮粥的時候不能直接下米?網友直言,估計是從來都沒做過粥
    煮粥的時候不能直接下米?網友直言,估計是從來都沒做過粥。最近小編經常看到一篇有關該怎樣煮粥的文章,文章的主體是說,在煮粥的時候,不能直接下米,要再加一個步驟,只有加了這個步驟,煮出來的粥才會變得更加好吃,小編最開始被標題吸引,忍不住就點進去看了看,畢竟小編還真不知道有什麼方法能夠讓粥做的更好吃一些的。但是點進去之後,小編很失望,小編不敢相信這些方法可以讓粥變得更好吃。
  • 泉州少林寺承天寺施粥贈春聯 市民熱情一年盛一年
    28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彭思思 曾小琴 田米 呂波 見習記者 蔡梅瑩 文/圖)昨日的臘八粥,你喝了嗎?全國多地寺廟昨天都有施粥送福,咱泉州的少林寺和承天寺,也早早地備好了一鍋鍋熱騰騰的臘八粥,吸引許多市民前往,排起百米長龍。臘八節喝臘八粥,是傳統的節日習俗,南北各省有不同的熬粥食材,桂圓、枸杞、紅棗、花生、紅豆、黑豆等,隨你配。哪種更好吃,或許又要想起媽媽煮的那碗了吧。
  • 少林寺用大鐵鍋熬800斤粥施給遊客(組圖)
    遊客們爭相品嘗臘八粥    河南商報1月16日報導 昨天是臘八,少林寺用四口直徑1.1米的大鐵鍋熬了近800斤臘八粥,施給了遊客和登封的敬老院及孤兒院。    今年起,恢復臘八施粥傳統    昨天是農曆臘月初八,俗稱「臘八」,佛教中,臘八還是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今年也是少林藥局創建790周年。藥局的師父嚴格按照禪醫古例,制出了「少林五行臘八粥」。昨天,少林寺舉行了臘八施粥法會。
  • 乾隆讓和珅去賑災,而和珅卻在粥裡放沙子,災情立即得到控制
    他的貪汙,乾隆不是不知道的,但因為他有能力,乾隆便不處置他。真實歷史上的和珅,是個長相帥氣的人。不僅長得帥氣,而且還有才氣!和珅精通各種語言,無論是什麼,只要清朝用得上,他幾乎都會。寫得一手好字,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這才得到了乾隆的喜愛。和珅不僅有才氣,經歷管理能力更是出眾。歷史上的和珅,在經歷管理方面很有一套。
  • 災民沒錢買米,範仲淹不開倉放糧反而下令漲價,災民:大人英明
    此外,無論在朝主政,還是出帥戍邊,範仲淹都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為了能讓國家富強,百姓安定,即便要他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 可是即便如此,範仲淹仍沒有抱怨過一句,他心中只有一個目標——當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