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心理結構與心理動力學》一書中記述了天文學家卡米爾·弗拉馬翁了解到的一件事情:
德尚先生小時候在奧爾良時,弗吉布先生給了他一塊李子布丁。10年後的一天,德尚先生偶然在巴黎的一家餐館裡看見有李子布丁,就問服務員自己是否可以吃一塊,服務員說已經有人預訂了,而那個預訂的人就是弗吉布先生。很多年後,德尚先生受邀品嘗李子布丁,他一邊吃一邊說:如果弗吉布先生在,就好了。這時,門開了,有一位老先生走了進來,他是偶然走錯了路,闖入了這個聚會,這位老先生正是弗吉布先生。
這個事情被簡稱為「弗吉布先生與李子布丁的三次巧合」,天文學家弗拉馬翁認為這種巧合和感應有關。作家威廉·馮·舒爾茲認為這是「相關物體的相互吸引」、「選擇性聚合」,認為這種巧合可能涉及到更加廣泛的意識深處,是超越意識的。
從科學角度看,偶然的巧合不具備意義,只是屬於概率的範疇。而科學實驗的目的是發現可重複的規律,由於實驗設置了某些限制條件,用榮格的話說,這就一定排除、幹擾、忽略了什麼。作為潛意識發現的先驅者,榮格對生活中類似的巧合是這樣解釋的:
時間和空間都是心理的可變物,世界上其實從來不存在偶然,所有的事物之間都存在有意義的相交關聯,這種沒有時間和空間特點的事物通過「共時性」匯聚在一起,對應於心理的潛意識結構。經由意識產生的時間和空間方式內的規律性聯繫,就是科學的因果律,是對這種共時性存在的呈現和表達方式之一。此外還有另外兩種呈現和表達方式:一是由於潛意識中某些事物伴有較強的情緒感覺,在意識的注意力降低時,會溜入意識,對應地,我們就會有意識地觀察到某些驚人的巧合。二是潛意識中一切共時的事物,就直接對應於世界上所有的存在物,而這些事物之間的聯繫,往往是意識不能覺察的。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講過一句話:世界對悟性從來都說著清晰的語言。很明顯,這個悟性的深度是超越意識的。
上述第一種呈現和表達方式,可以解釋生活中的巧合。第二種方式,則能廣泛地解釋西方的星座運勢、中國的爻卦、數理術數、抽籤、四柱命運,等等。榮格不僅認同東西方古代術數中內含的道理,而且回溯到各民族原始時代的佔星術,指出了佔星術與人的性格和人生之間的聯繫原則。
在這本書中榮格只講到潛意識和事物的對應關係,在《個體心理學》中則講到潛意識投射到事物,以及二者的同一性。而在這本書中榮格還談到了對於共時性事物之間的聯繫的理解,有一種獨特方式:直覺;並且指出:直覺產生真正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