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 2020-08-20
□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網際網路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宋建寶
當今世界網際網路技術和產業的新發展、新應用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法律制度、司法審判等方面帶來增益和機遇,同時也帶來風險和挑戰。為促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完善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體系,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最高人民法院於2019年12月5日在中國浙江烏鎮舉行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首席大法官、大法官、司法官員、專家學者圍繞「以法治方式推動建立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經過認真磋商討論,最終通過並發布《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烏鎮宣言》(以下簡稱《烏鎮宣言》)。《烏鎮宣言》對於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中國也具有重要影響,我們應當給予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
對於世界來說,《烏鎮宣言》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烏鎮宣言》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價值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價值觀包含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相互依存的各項全球價值觀,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最為基本的價值觀基礎。歷史上,不同國家和國家集團之間為爭奪國際權力發生了數不清的戰爭與衝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權力觀期望國家之間的權力分配不要通過戰爭等極端手段來實現,倡導各國通過國際體制和機制來維持、規範相互依存的關係,從而維護共同利益。國際社會中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曾經被描述為一種排他的零和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利益觀則倡導全球利益同時也就是本國利益,一個國家採取有利於全球利益的舉措,同時也符合自身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要求就是國家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觀的核心要義是,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由政府、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等共同參與和互動的過程,並持續不斷地強化國際規範和國際機制,以形成一個旨在解決全球問題、具有規範約束力和機制約束力的「全球機制」。《烏鎮宣言》提出「共享共治」「開放合作」「互利共享」「兼容並蓄」「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反映和契合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因此說《烏鎮宣言》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價值觀。
第二,《烏鎮宣言》是國際社會推動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標誌。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汙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願意,實際上都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之中。因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世界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對於網絡空間來說,世界範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智慧財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世界各國互聯互通,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烏鎮宣言》明確提出,「推動構建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不僅確認世界各國已經處在一個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更是與會各方向國際社會表達推動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國際願景。《烏鎮宣言》也由此成為國際社會推動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標誌。
第三,《烏鎮宣言》體現了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現代國際理念。不同國家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文化傳統、法律制度等存在差異,各國發展網際網路的國家利益、戰略目標、核心訴求也存在差異,因此各國對網際網路領域的關注焦點和處理問題的立場態度、方式方法不盡相同,甚至大異其趣。隨著全球網絡空間挑戰增多,加強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推進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已是大勢所趨。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獨自掌握,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結構如何完善應該由各國共同來決定。《烏鎮宣言》明確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應當「基於本國社會、經濟、法律和制度建設的實際,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網際網路發展戰略和國家利益」。《烏鎮宣言》的這一主張,彰顯了科學、民主、多邊、透明的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現代國際理念。《烏鎮宣言》承認各國在社會、經濟、法律和制度方面,尤其在網際網路發展方面的客觀現實差異,這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理念。《烏鎮宣言》尊重各國主權,充分考慮和兼顧各國利益訴求,這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平等協商的民主理念。《烏鎮宣言》提出的「共享共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義。「共治」理念明確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治理思維和治理機制,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共享」理念則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根本目的,要求堅持同舟共濟、互信互利,擯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觀念,提倡實現多方共贏,反對個別利益優先。
第四,《烏鎮宣言》是推動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裡程碑。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網際網路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但是網絡空間並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網絡空間的活動主體是現實的,網絡空間的所有活動主體都應當遵守法律規定,正當地行使各項權利、履行各項義務。「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有效的法律約束將影響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烏鎮宣言》明確提出「推進網際網路法治建設」「努力推動形成網際網路領域的國際規則」,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運用制度規則治理網絡空間的法治理念。《烏鎮宣言》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對於各國加強網絡法律制度建設,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說,《烏鎮宣言》是國際社會推動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裡程碑。
第五,《烏鎮宣言》是國際社會加強網際網路司法交流合作的重要步驟。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絡空間,對各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各國應當共同努力,防範和反對利用網絡空間進行的恐怖、淫穢、販毒、洗錢、賭博等犯罪活動。無論是竊取商業秘密,還是惡意攻擊網絡系統,世界各國都應當根據各自國內法律和國際公約堅決予以打擊。網絡空間的無界性和網絡活動的全球性,對現實司法的主權性和地域性都提出了嚴峻挑戰,這需要世界各國司法機關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共同打擊網絡空間的各種違法犯罪,共同保護所有網絡活動主體的合法權益,共同營造安全清朗的國際網絡空間,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烏鎮宣言》提出「努力建設常態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並希望「通過分享各國信息技術司法應用經驗、典型案例和數據資源以及舉辦國際論壇對話等,促進網絡空間治理規則和方式的相互借鑑、相互銜接和有效協作」。《烏鎮宣言》向建設常態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邁出重要一步,勢必將推動各國司法機構共同應對機遇和挑戰,開啟國際社會網際網路司法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對於中國來說,《烏鎮宣言》的重要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烏鎮宣言》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獨自掌握,全球治理結構如何完善應該由各國共同來決定。隨著全球性挑戰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國際社會應當適應國際力量對比新變化,積極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對於中國如何參與全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網際網路大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組織召開世界網際網路法治論壇,召集與會各方深入研討、相互啟發、求同存異,最終通過並發布《烏鎮宣言》。《烏鎮宣言》面向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為推動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為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因此說,《烏鎮宣言》是中國推動全球網絡治理變革的重要實踐,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
第二,《烏鎮宣言》是中國參與、引領國際規則制定的重要標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是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和國際多邊主義的積極參與者,理應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針對國際規則制定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並且「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利益」。中國作為網際網路大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機遇和挑戰,為世界搭建了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形成了國際社會推進網際網路法治發展的普遍共識。《烏鎮宣言》提出的「共享共治」「開放合作」「互利共享」「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充分體現了中國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同時也融入了中國關於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的基本原則,例如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等等。《烏鎮宣言》確實發出了中國聲音,注入了中國元素,因此說《烏鎮宣言》是中國參與、引領國際規則制定的重要標誌。
第三,《烏鎮宣言》高度認可了中國網際網路司法的實踐探索和成功經驗。近年來,中國法院積極應對網際網路發展的變革需求,將司法體制改革和法院信息化建設作為「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全面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在網際網路專業化審判機構建設、網際網路司法便民利民、網際網路司法在線訴訟、網際網路司法智能化應用、網際網路司法協同治理、網際網路司法裁判規則體系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和重大突破。中國法院在網際網路司法領域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積累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網際網路司法在世界範圍內確實起到領軍作用。《烏鎮宣言》從體制、機制、制度、規則等方面正式表達了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國際願景和努力方向,例如加快智慧法院建設、設立網際網路法院、推動完善信息化時代的訴訟制度、探索信息技術在司法中的運用、保護智慧財產權和虛擬財產權利、明確網絡主體行為規範和權利邊界等等。這些內容實質上就是中國網際網路司法已有實踐探索的總結和升華。《烏鎮宣言》全面體現了中國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司法方面的巨大進步,吸納了中國網際網路司法實踐的大量成功經驗。因此說,《烏鎮宣言》高度認可了中國網際網路司法的實踐探索和成功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司法的能力、質量、效率和公信力都得到全面提升,為國家數字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提供了服務保障,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網際網路司法是社會發展和司法實踐的時代產物,必將隨著社會進步、科技創新和法治建設而與時俱進。「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展望未來,正如《烏鎮宣言》開篇所言,中國將與世界各國一道,「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享、兼容並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網際網路發展戰略和國家利益,共同應對網際網路時代挑戰,努力推動形成網際網路領域的國際規則,推進網際網路法治建設和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推動構建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