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

2020-12-13 黨史頻道

原標題:為建黨助航 為革命發力

編者按: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近現代,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從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到南湖革命紅船起航、一大黨綱開天闢地,一直到《之江新語》問世、新思想萌發,對於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報策劃推出「思想的力量——慶祝新中國70華誕全媒體採訪行」,重點回顧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鬥力量的重要意義,在觀點版刊發報導,並在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在線新聞網站觀點頻道、「學習有理」微信公眾號上同步推出。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如同春雷震裂了舊思想的枷鎖,打破了舊世界的秩序,人類社會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使無產階級和勞苦群眾找到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社會,擺脫奴役和壓迫、走向新生和發展的光明大道。《共產黨宣言》不愧是指引共產黨帶領無產階級和廣大勞苦群眾走向光明、走向幸福、走向自由、走向富裕的指路明燈。

99年前,熱愛馬克思主義的青年先進知識分子陳望道首譯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把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思想、科學社會主義的標誌著作傳入中國,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為大批傑出的革命志士的成長、為中國人民革命運動的興起,發揮了重要的助航、鑄魂、發力的作用。

一、《共產黨宣言》是共產黨人的共同綱領和指路明燈

1847年初,馬克思、恩格斯接受由德國工人建立的獨立的無產階級政治組織「正義者同盟」的邀請,為其起草黨綱。當時,該同盟內部思想是混亂的,空想社會主義佔據主導地位。馬克思、恩格斯一邊為其撰寫黨綱,一邊用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引導同盟的組織者和成員,著力把這一工人組織改造成為無產階級政黨。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影響下,「正義者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口號也由「人人皆兄弟」改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精心撰寫的黨綱《共產黨宣言》定稿並正式發表,受到該同盟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賞,同時在各國工人運動中產生巨大影響,在世界上產生極大震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寫了《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震動了世界。」

《共產黨宣言》之所以「震動了世界」,一是因為《宣言》第一次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宣言》從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鬥爭日益尖銳、不可調和的趨勢出發,提出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即「兩個必然」的科學論斷。

二是因為《宣言》系統地論述了無產階級要奪取政權、改造社會、發展經濟的思想。《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同時《宣言》強調無產階級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有步驟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總量。

三是因為《宣言》精闢地闡明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徵。《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一特徵的闡述,指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終極目的。

四是因為《宣言》科學地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重要性和指導思想。《宣言》指出,無產階級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組織自己的政黨。並強調在各國工人政黨中,共產黨是最先進、最堅決、始終推動運動前進的部分。共產黨代表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同時代表社會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宣言》還強調共產黨最近目的是組織階級力量,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自己的政權,長遠目的是消滅私有制,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共產黨宣言》的這些重要思想和論斷的提出和闡述,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形成,也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從此《宣言》成為各國工人運動的共同行動綱領,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爭取自由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成為各國共產黨組織發展壯大的指路明燈,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共產主義運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理論指導和思想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上,沒有一種思想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對人類產生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是與《共產黨宣言》的領航、奠基作用分不開的。

二、五四運動為《共產黨宣言》在中國落地開花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在1919年上半年召開的「巴黎和平會議」上,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中國被西方列強要求將德國在我山東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北洋軍閥政府居然要在這份合約上簽字。消息傳到國內,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於是五四運動爆發。這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北京十幾所學校的3000餘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並舉行示威遊行,抗議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隨後抗議活動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區、100多個城市,很快形成一場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群眾性愛國運動,迫使北洋軍閥政府沒有出席巴黎和約籤字儀式。

這場偉大的愛國運動,使「五四」期間中國的先進分子為挽救國家危亡、追求救國真理而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發生了質的變化。「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舊文化的鬥爭,「五四」後的新文化運動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即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指導作用逐步顯現出來。五四運動對中國人民的思想特別是對中國先進分子的思想產生了重要的洗禮、淨化和激勵的作用,開始找到了國家求獨立、民族求解放、人民求幸福的科學真理——馬克思主義,並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紮根、發芽、開花、結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也為中國革命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偉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此起航。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其突出的標誌就是有力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一些傾向社會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聯合起來。當時,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聚集一批有社會主義思想傾向的愛國知識分子,積極開展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介紹、研究和宣傳。李大釗在北京大學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誌,熱情傳播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一股嶄新思潮在中國大地上湧動。在這樣的情勢下,人們迫切需要準確地、完整地對馬克思主義重要著作特別是代表性著作進行學習和研究,而不滿足於一般性的概況和片言隻語的介紹,於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共產黨宣言》中文翻譯的工作,提到了中國革命的日程上來了。

三、陳望道毅然決然擔當翻譯《共產黨宣言》重任

「五四」時期,進步刊物《星期評論》為了適應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需要,擬約人全文翻譯並連載發表《共產黨宣言》。進步人士邵力子得到這一信息後,表示可以請理論和語言功底俱佳的陳望道來做這件事。陳望道,浙江省義烏縣分水塘村人。1891年出生,中央大學畢業,曾留學日本,是我國最早學習、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之一。1919年6月,陳望道回國後,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擔任國文教員。「五四」時,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帶領學生發起國文教育改革和學生自治運動,遭到當局鎮壓,引發了轟動全國的「浙江一師風潮」。正當此時,陳望道收到邵力子發來的請其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函。本來就對社會主義十分憧憬,對馬克思主義充滿敬仰的陳望道,來不及脫去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戰袍,毅然決然應允了邵力子的請求,擔當起了全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重任。

為了專心致志完成好這件事情,1920年春,他離開浙江一師回到家鄉,開始心無旁騖地潛心翻譯《共產黨宣言》。當時,陳獨秀向陳望道提供了英文版《宣言》,同時,《星期評論》也向他提供了日文版《宣言》,他就根據這兩個版本的《宣言》進行中文翻譯工作。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宣言》、孜孜不倦地研究《宣言》、夜以繼日地翻譯《宣言》。看他如此辛苦地工作,人也瘦了許多,他母親十分心疼,想做點好吃的讓他補養身體。於是,母親就弄來一些糯米做成粽子,又拿來一點義烏紅糖,讓陳望道用粽子蘸紅糖吃。過了一會兒,等母親去收拾碗筷時,發現陳望道粽子是吃掉了,可是滿嘴是黑的。原來,由於陳望道對翻譯工作太過專注,他一邊工作一邊吃粽子,而粽子蘸的不是紅糖,是墨盒裡的墨水,他自己居然沒吃出粽子是啥滋味。就這樣他加班加點工作,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克服各種困難,用一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忠誠和激情,完成了《共產黨宣言》全文的中文翻譯任務。

1920年4月底,陳望道興衝衝帶著剛剛完成的譯稿趕往上海。可是不巧的是《星期評論》面臨停刊,《共產黨宣言》中文版連載計劃無法實現了。正在這時,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來到上海,得知陳望道翻譯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已完成但出版遇到困難的消息後,便告訴陳獨秀、陳望道,他願意資助出版。經懂日文、英文,又對馬克思主義有深入研究的陳獨秀、李漢俊等人校閱後,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上海拉斐德路(今復興中路)成裕裡12號的一個名叫「又新」的印刷所正式問世。就這樣,陳望道這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聰明才幹,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標誌性著作《共產黨宣言》推向上海、推向全國。

四、《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

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問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正如魯迅在讀到陳望道送給他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後所稱讚的:「埋頭苦幹,把這本書譯出來,對中國做了一件好事。」

這件事好在什麼地方?一是好在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加勁。《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問世,正是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運動深入發展、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時期。作為科學社會主義標誌性著作、馬克思主義代表性著作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出版發行,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使廣大知識分子特別是先進知識分子更全面、更深入、更便捷地了解、學習、宣傳、研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二是好在為中國共產黨建黨助航。在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前後,正是中國共產黨籌建時期,上海、北京等地共產主義小組紛紛成立。陳望道本人就與陳獨秀、李漢俊等人一起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工作,是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起初,我們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共產黨,建立共產黨為了什麼,怎樣建立共產黨,在很多參與建黨工作的人的頭腦裡,還不是十分清晰的。但是學習並研究了《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後,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基本弄清楚了。1920年11月,黨的發起組起草並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宣言》,就是學習和研究了《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產物,明確闡述了我們黨對共產主義理想、共產主義目的和階級鬥爭現狀的基本認識。中國共產黨「一大」通過黨的綱領,明確提出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鬥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等內容。能形成這樣鮮明的黨綱,應該說是與《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黨內的影響分不開的。

三是好在為中國革命英才鑄魂。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一些領導人、中國革命的一些傑出的棟梁之才,不少人接觸、學習馬克思主義,是從學習《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開始的。1936年,在延安窯洞裡,毛澤東對遠道而來的美國記者斯諾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毛澤東講的三本書中,第一本就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1920年,周恩來赴法留學之前,就在國內讀了《共產黨宣言》,也就是陳望道的中文譯本,以後繼續深入學習,最終成為共產主義者。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說:「我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足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為中國革命英才鑄入共產主義之魂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好在為中國革命的深入開展發力。《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出版發行,使廣大黨的幹部、黨員能夠克服語言文字的障礙,全面、系統、深入地學習《宣言》的基本內容和思想精髓,從而確立崇高的共產主義信念和馬克思主義信仰,極大地激發革命熱情、凝聚革命力量、推動革命鬥爭。

總之,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引領思想、激勵精神、鼓舞鬥志、凝聚力量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作者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主任】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
    為建黨助航 為革命發力——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共產黨宣言》的問世,如同春雷震裂了舊思想的枷鎖,打破了舊世界的秩序,人類社會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使無產階級和勞苦群眾找到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社會,擺脫奴役和壓迫、走向新生和發展的光明大道
  • 中新網:講活歷史故事 紀念陳望道首譯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這場「真理之甘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最早成員之一,著名學者、翻譯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全譯本、積極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以及在復旦大學教書育人、治學治校的人生軌跡,同時展現了現代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陳望道長年生活、工作的地方。
  •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義烏巡展開幕 2020-08-21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巡展在國歌展示館...
    7月1日,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巡展在楊浦區國歌展示館開幕。中共楊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東昌,上海市檔案局(館)副局(館)長鄭澤青和復旦大學檔案館館長黃岸青出席開幕式,並為「真理之甘·信仰之源」主題巡展揭幕。
  •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
    由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檔案局(館)共同主辦的「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力圖用好紅色資源、講活歷史故事,再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光輝歷程,為全市和學校的「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一百周年座談會義烏舉行
    8月21日,「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陳望道故裡浙江義烏市舉行。座談會現場。1920年初春,陳望道受上海《星期評論》社委託,在義烏老家進行《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工作。4月下旬,陳望道完成這部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同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上海面世,首印很快售罄。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過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的一個故事:紅糖蘸粽子是義烏的傳統食物,一天,陳望道的母親為他送餐後在屋外問:「紅糖夠不夠,要不要添些?」
  • 追尋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譯者陳望道的足跡,《閃亮的名字...
    圖說:東方衛視《閃亮的名字》第二季即將收官 官方圖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英國倫敦第一次出版;1920年8月,陳望道首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上海出版。
  • 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 100周年座談會在...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陳望道和《共產黨宣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8月21日,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浙江義烏舉行。本次座談會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中共義烏市委承辦。
  •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
    今天讓我們走進「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線上微展覽第三輯,一起來了解下陳望道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1920年5月,他與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6月參與建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中共一大後,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成立,陳望道出任書記。
  • 「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
    :8月21日,「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義烏召開。焦揚表示,首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義烏翻譯、在上海出版,復旦大學連接兩地,是百年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作為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重鎮,陳望道老校長工作治學50餘年的地方,復旦大學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和期望,從《共產黨宣言》中不斷汲取真理力量,把望老首譯宣言、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百年前,《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在上海問世「真理之甘 信仰...
    本報訊(記者李婷)1920年,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出版。這是《共產黨宣言》的首個中文全譯本,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傳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陳望道長年生活、工作的地方。
  • 陳望道:千秋巨筆傳真理,《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位翻譯者
    陳望道,是教育家、語言學家、翻譯家。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是我國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先驅,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91年1月18日,在浙江義烏分水塘村的一家農戶家庭,陳望道出生了。求學陳望道的父親陳君元經過多年的努力,也攢了一些家業。
  • 光明日報客戶端: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
    5月27日,在上海解放紀念日和復旦大學校慶日之際,由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檔案局(館)共同主辦的「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這一展覽再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光輝歷程,為「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
  • 獻禮《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話劇《陳望道》在義烏公演
    8月20日晚,由復旦大學師生表演的話劇《陳望道》在義烏文化廣場劇院公演,復旦師生和義烏人民一同在百年前的歷史浪潮和百年後的信仰溯源中穿越,感受以墨為糖的初心光芒。今年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問世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作為復旦大學「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校對話劇《陳望道》進行了全新的創作和打磨,並首次走出校園,來到陳望道家鄉義烏公演,在《共產黨宣言》翻譯之地重溯陳望道追求真理、堅持信仰的歷史脈絡,體悟和弘揚《共產黨宣言》精神。
  • 用好紅色資源 講活歷史故事 再現光輝歷程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
    由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檔案局(館)共同主辦的「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力圖用好紅色資源、講活歷史故事,再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光輝歷程,為全市和學校的「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
  • 「信仰的味道」系列報導(4)追憶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
    此時,29歲的陳望道在義烏分水塘村一間破舊的柴屋裡,將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共產黨宣言》一字一句首譯成方塊文字,在悽風苦雨中點亮了信仰的火種,給摸索中的中國帶來了理論之光。1977年10月29日,陳望道與世長辭。然而,他留下的千秋巨筆、他首譯《共產黨宣言》時「手沾墨水口來嘗,信仰味道終覺甜」佳話仍被人們傳頌著。
  •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年,復旦成立望道研究院
    今年是復旦大學前校長陳望道翻譯出版《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7月17日,「傳承宣言精神,踐行育人使命——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學習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 這個歷史圖片展上,有《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
    《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該圖片展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基本陳列的輸出展,300多件圖片資料通過精巧的排版設計,全面完整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歷史,詮釋了中共一大召開的偉大歷史意義觀展過程中,兩張《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圖片吸引了不少觀眾。從圖片上可以看到,這兩本薄薄的小冊子,封面分別是紅色和藍色,紙張微微泛黃,無聲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歷史背景 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怎樣的...
    這三本書,第一本就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1936年,周恩來同志也曾對斯諾說:「在赴法國之前,我從譯文中讀過《共產黨宣言》」。1949年7月全國文代會上,周恩來遇見前來與會的陳望道,緊緊握住他的手,當著在場代表們的面說:「陳望道先生,我們都是你教育出來的!」
  • 又新印刷所:首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誕生地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 又新印刷所:首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誕生地  97年前,在這裡,首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印刷出版。  10年前,在這裡,原盧灣區經過地毯式文物普查,一處新的不可移動文物被最終確認。  這裡,就是上海市復興中路221弄12號,原辣斐德路成裕裡,又新印刷所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