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復旦大學前校長陳望道翻譯出版《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7月17日,「傳承宣言精神,踐行育人使命——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學習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主任徐光春出席並作大會主旨報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講話,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致辭,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出席會議。
會議上,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正式揭牌並成立,將作為黨的初心使命專門研究機構和黨史黨建思政育人的重要智庫。同時,復旦大學啟動「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工程」,推進陳望道研究和「宣言精神」的研究闡釋與宣傳,把紅色基因融入立德樹人血脈,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培養接續奮鬥者。
培養一代又一代「宣言精神」忠實傳人
焦揚在致辭中表示,「信」,是理想信念,是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發端於《共產黨宣言》。總書記的重要回信既為研究宣傳闡釋《共產黨宣言》精神提供了新的土壤和養分,也為新時代培養「宣言精神」忠實傳人指明了方向、賦予了使命,體現了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統一,篤志、篤學和篤行要求的統一,育德、育智和育才目標的統一。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表示,培養「宣言精神」忠實傳人,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要強化理論武裝、築牢理想信念之根,培養懂馬信馬、有根有魂的青年人才;二要傳承紅色基因、夯實崇高信仰之基,啟動實施「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工程」,成立望道研究院,努力打造「宣言精神」和望道研究的理論高地、文化高地、育人高地;三要深化三全育人、塑造立德樹人之魂,將回信精神貫穿融入到各項工作中,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突破,加快構建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復旦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和一流人才培養體系;四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深固「信仰之源」,帶動馬克思主義學科群整體發展,把「兩大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反哺到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服務黨的理論創新。
她認為,對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最好的落實、對「宣言精神」最好的傳承,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宣言精神」忠實傳人,把黨和人民的偉業接續奮鬥下去,不斷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貢獻智慧力量。
傳承弘揚追求真理精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翁鐵慧表示,本次學術研討會既是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傳承弘揚陳望道老校長追求真理精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體現。
她表示,一要在百年歷史進程中體味真理的味道。從陳望道先生首譯《共產黨宣言》至今的100年中,馬克思主義真理武裝了中國共產黨,指導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改變了中國歷史,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向中國和世界持續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不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真理的味道始終都甘之如飴,並且經過百年的歷史回味,這股甘甜在新時代顯得更加醇厚清香。
二要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感受信仰的力量。以黨員志願服務隊形式宣講傳播馬克思主義這一做法值得全國高校學習借鑑。要從紅色基因中挖掘教育資源,復旦把望老故事的無形教育資源通過展示館的有形方式固化下來,引導師生在聽故事、看歷史、作講解中學思踐悟、細照篤行,值得各地各高校學習借鑑;要從歷史傳承中激發使命擔當,引導師生透過歷史的學習,不斷檢視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中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要從榜樣示範中突顯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每一位黨員都能成為傳遞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火種」,切實做到「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三要在學思踐悟中堅定走好新時代長徵路。要引導師生在品讀經典中築牢思想根基,在理論本源上不斷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大問題的理解和認識;要引導師生在學習「四史」中堅定理想信念,由理論的清醒走向行動的自覺,把對理想信念的堅定由自在走向自為;要引導師生在拼搏奮鬥中投身強國偉業,不斷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讓青春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得到淬鍊,在為黨和人民奉獻中收穫成長,努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激勵引領上海上下共同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周慧琳表示,總書記重要回信,是復旦的大事,也是上海的大事;既是對復旦師生的肯定和勉勵,也是對上海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錘鍊意志品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反覆學習、深刻體悟。要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不斷創造新精彩,續寫新榮光;要更加堅守初心使命,貫徹落實總書記在上海提出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紮根人民、服務人民,讓初心持續照亮砥礪前行的航程;要更加堅持拼搏奮鬥,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狀態,不畏艱難,奮發有為,完成好中央賦予上海的新使命新任務。
他表示,一是要深化研究闡釋,為《宣言》精神賡續鼎新做出上海貢獻。要著眼建黨百年,集合「五路大軍」,發揮好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以及部校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核心陣地優勢,推出更多有較大影響的理論著作和理論文章,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二是要傳承紅色基因,以「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接續紅色文化主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建成後,要進一步與《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等紅色文化資源連點成線、連線成網,進一步彰顯上海作為「黨的搖籃」的特殊重要地位,讓紅色基因更好融入城市血脈、根植人民心中。三是要融入「四史」學習教育,為完成好總書記賦予上海的使命任務凝聚精神力量。要持續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進一步堅定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堅定人民群眾自覺跟黨走的信心決心,在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中書寫新篇章。
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做得更實
在大會主旨報告中,徐光春表示,宣言第一次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改造社會、發展經濟的思想,闡明了未來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徵,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重要性和指導思想,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形成,也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起到領航和奠基的作用。
二是《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他表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先進知識分子在馬克思主義的感召下聯合起來,成立學術研討會,創辦雜誌,積極開展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介紹和宣傳,使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嶄新思潮在中國大地上開始傳播,對《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的誕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
三是陳望道在《共產黨宣言》傳播中的使命和擔當。作為中文全譯本首譯者,陳望道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標誌性著作《共產黨宣言》推向上海,推向全國,其翻譯工作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中文全譯本的問世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加勁,為中國共產黨建黨領航,為中國革命英才築魂,為中國革命的深入開展發力,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歷史上發揮了引領思想、激勵精神、鼓舞鬥志、凝練意志的作用。
他希望,在新時代,復旦大學全體師生黨員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做得更實,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提出的殷切期望,讓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在中國大地高高飄揚,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大地上發展得更好,發揮出更強大的優越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