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

2020-12-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義烏召開

2020年08月25日 14: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

字號

內容摘要:8月21日,「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義烏召開。

關鍵詞:

作者簡介:

    「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會議現場之一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8月21日,「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義烏召開。本次座談會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中共義烏市委承辦。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出席開幕式並講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社科聯主席盛世豪出席座談會,中共金華市委書記陳龍致辭,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許徵主持開幕式。

  在學思踐悟中讓真理之甘歷久彌新

  焦揚追溯了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歷史背景並提出,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是義烏和復旦共同的紅色基因,也是黨和國家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把這一紅色基因和精神財富轉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懈動力,在學思踐悟中讓真理之甘歷久彌新,在奮發有為中讓信仰之光更加燦爛輝煌,在波瀾壯闊的新時代長徵路上,盡己所能、竭盡心力,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答卷。

  追望大道,溯信仰之源;信仰恆在,品真理之甘;歷久彌新,答時代之問。焦揚表示,首個《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義烏翻譯、在上海出版,復旦大學連接兩地,是百年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作為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重鎮,陳望道老校長工作治學50餘年的地方,復旦大學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和期望,從《共產黨宣言》中不斷汲取真理力量,把望老首譯宣言、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一是要堅持把《共產黨宣言》這門必修課學好。二是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這門真功夫練好。三是要堅持把培養「宣言精神」忠實傳人這篇大文章做好。

  朱國賢認為,回望《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刊行百年的歷史,可以清晰看到,這一萃取時代精華的《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閃耀真理光芒,生根中國大地,引領時代正道,成為指引中華民族前行的航標燈塔。我們要在重溫經典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在撫今追昔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在踏尋先行者的足跡中傳承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誠實踐者、自覺傳播者,在努力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生動實踐中彰顯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朱國賢提出,陳望道首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浙江誕生,在上海出版,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思想傳入中國,指引中華民族走向新生的裡程碑事件。《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是穿越時空的思想火炬,要深入汲取其蘊含的歷史價值、真理價值和時代價值。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的創舉是用理想之光照耀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的真實寫照,是對紅船精神所傳達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的生動詮釋,具有恆久的精神力量和真理張力,值得永遠憧憬、研讀和領悟。《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是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幟,我們要在學深悟透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賡續經典,走在前列。讓首譯精神和首創精神引領浙江發展,讓黨的創新理論在浙江土地上開出更加絢麗之花,結出更加豐碩成果,用浙江實踐和浙江經驗驗證偉大思想的真理性和正確性。

相關焦點

  • 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 100周年座談會在...
    8月21日下午,「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義烏舉行。傍晚,浙江省委書記車俊會見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校長許寧生一行。雙方圍繞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進一步提升省校合作能級深入交流。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一百周年座談會義烏舉行
    8月21日,「追望大道、信仰恆在——紀念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座談會,在陳望道故裡浙江義烏市舉行。座談會現場。圖片來源 :林胤儒本次座談會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復旦大學主辦,復旦大學望道研究院、中共義烏市委承辦,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紀念《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翻譯出版10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陳望道(1891年~1977年)是教育家、語言學家,浙江義烏人,曾留學日本。
  • 「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追望大道》作者陳振新教授、陳光磊教授分別向義烏市檔案館、城西街道、義烏市圖書館和望道中學代表贈送了「四史」教育讀物。這是繼上海市檔案館、國歌展示館展覽之後,「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所到第三站。
  • 中新網:講活歷史故事 紀念陳望道首譯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這場「真理之甘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最早成員之一,著名學者、翻譯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全譯本、積極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以及在復旦大學教書育人、治學治校的人生軌跡,同時展現了現代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陳望道長年生活、工作的地方。
  •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巡展在國歌展示館...
    7月1日,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巡展在楊浦區國歌展示館開幕。中共楊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東昌,上海市檔案局(館)副局(館)長鄭澤青和復旦大學檔案館館長黃岸青出席開幕式,並為「真理之甘·信仰之源」主題巡展揭幕。
  • 陳望道之子追憶父親:他翻譯《共產黨宣言》是歷史選擇
    童笑雨 攝中新網義烏8月23日電 題:陳望道之子追憶父親:他翻譯《共產黨宣言》是歷史選擇作者:嚴格 童笑雨「別人眼裡的望老,像『紅頭火柴』一點就燃。但相處的28年,他從未發過脾氣。他是個低調、和善的老人,在治學上嚴謹。由他來翻譯《共產黨宣言》,我認為是歷史的選擇。」
  •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
    由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檔案局(館)共同主辦的「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力圖用好紅色資源、講活歷史故事,再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光輝歷程,為全市和學校的「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
  • 陳望道:千秋巨筆傳真理,《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位翻譯者
    陳望道,是教育家、語言學家、翻譯家。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是我國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先驅,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91年1月18日,在浙江義烏分水塘村的一家農戶家庭,陳望道出生了。求學陳望道的父親陳君元經過多年的努力,也攢了一些家業。
  • 重溫宣言精神 感悟信仰力量——我區舉行紀念《共產黨宣言》首個...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100周年主題活動,重溫宣言精神,感悟信仰力量。  100年前,由陳望道先生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在浙江誕生、上海出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真理在華夏大地的進一步傳播,指引著無數愛國人士投身無產階級革命,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作為一方具有紅色革命歷史的熱土,上虞與《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有著百年不解之緣。
  • 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
    就這樣他加班加點工作,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克服各種困難,用一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忠誠和激情,完成了《共產黨宣言》全文的中文翻譯任務。 1920年4月底,陳望道興衝衝帶著剛剛完成的譯稿趕往上海。可是不巧的是《星期評論》面臨停刊,《共產黨宣言》中文版連載計劃無法實現了。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被譽為「千秋巨筆」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譯本   陸茂清  「五四」前後,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大地興起,一些進步報刊開始介紹《共產黨宣言》,但只是翻譯部分章節或片斷,尚沒有完整的中譯本《共產黨宣言》問世。  陳望道擔起了這個歷史的重任。
  • 獻禮《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100周年 話劇《陳望道》在義烏公演
    今年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問世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作為復旦大學「紅色基因鑄魂育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校對話劇《陳望道》進行了全新的創作和打磨,並首次走出校園,來到陳望道家鄉義烏公演,在《共產黨宣言》翻譯之地重溯陳望道追求真理、堅持信仰的歷史脈絡,體悟和弘揚《共產黨宣言》精神。
  • 浙江日報: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
    為建黨助航 為革命發力——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重大歷史意義《共產黨宣言》的問世,如同春雷震裂了舊思想的枷鎖,打破了舊世界的秩序,人類社會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使無產階級和勞苦群眾找到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社會,擺脫奴役和壓迫、走向新生和發展的光明大道
  • 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
    今天讓我們走進「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線上微展覽第三輯,一起來了解下陳望道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1920年5月,他與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6月參與建立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中共一大後,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成立,陳望道出任書記。
  • 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首譯本
    此後,很多有識之士,包括梁啓超、趙必振、李大釗、朱執信、宋教仁等都曾節譯或部分介紹過《宣言》。但《宣言》完整翻譯成漢語則是在1920年,譯者為陳望道。陳望道其人與譯書緣起陳望道(1891—1977),浙江省義烏人,原名參一,後改名「望道」,意即寄希望於革命道路。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發起人之一,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語言學家。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歷史背景 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怎樣的...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上,沒有一種思想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宣言》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精闢地概括和詮釋。  1920年初,陳獨秀離京赴滬、籌備建黨前,特地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走《共產黨宣言》的英文本,準備到上海物色合適人選把它翻譯成中文。
  •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誕生 設計師:願以...
    紀念郵票描繪了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工作場景。 復旦大學供圖 中新網上海8月14日電 (陳靜 李沁園)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公開出版。一百年後的2020年8月,一手奮筆疾書,一手拿著沾了墨汁的粽子,還原陳望道「柴屋勤譯」場景的紀念郵票誕生。記者14日獲悉,這一套一枚、面值1.2元人民幣的紀念郵票由魯迅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主任李晨設計完成,描繪了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工作場景。
  • 大道薪火——《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誕生記
    1920年8月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陳望道山東廣饒縣《共產黨宣言》紀念館收藏的1920年8月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精通德語、英語、日語等《共產黨宣言》主要版本語言之一、擁有較高的中文文學素養、具備較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有可能翻譯《共產黨宣言》。放眼當時中國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區區數十人,誰有這個資格?邵力子給戴季陶推薦了一個小同鄉:「能承擔此任者,非杭州陳望道莫屬。」
  • 光明日報客戶端: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
    5月27日,在上海解放紀念日和復旦大學校慶日之際,由復旦大學與上海市檔案局(館)共同主辦的「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開幕。這一展覽再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理論走向實踐的光輝歷程,為「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歷史教材。
  •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翻譯經典 外語精通功底厚 陳望道出生在浙江義烏西鄉山區一個叫分水塘的小村莊裡。 少年時代的陳望道和中國當時許多愛國志士一樣,相信「實業救國」。 16歲時他就翻山越嶺,來到義烏縣城繡湖書院學習數學和博物。隨著眼界的擴大,他覺得要興辦實業,富國強民,非遠赴科學技術發達的歐美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