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這天為了紀念誰?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第四個答案你聽過沒?
屈原投汨羅江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秋瑾英勇就義
一、紀念屈原
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是最常見的說法。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但卻遭到了一些貴族的強烈反對。
胳膊扭不過大腿。屈原幾度被貶職,後被趕出都城,流放在外。
在流放中寫下廣為流傳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
後來楚國被秦軍攻破,眼看國家被侵佔,加上懷才不遇,屈原悲痛欲絕,五月初五這天,抱石跳進汨羅江。
楚國百姓,乘舟救屈原,但是沒有找到他的軀體,怕魚蝦吃掉屈原身體,於是就準備食物丟進汨羅江,希望魚蝦不傷害屈原的身體。
人們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從這兒逐漸形成。
二、紀念伍子胥
吳國夫差戰勝越國後,抓住越王勾踐,夫差準備放走勾踐,伍子胥站出來反對,但是夫差沒有聽。
夫差在小人的挑撥下,賜死伍子胥。
伍子胥自刎而亡,臨死前要求,將自己的眼睛挖出掛在吳國東門上,要親眼看見越國滅掉吳國的過程。
夫差聽後,大怒,下令將伍子胥投入大江之中。
伍子胥去世九年後,吳國被越國所滅。
伍子胥是蘇州古城的建造者,對於蘇州人來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伍子胥去世的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於是,蘇州人便把這天作為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三、紀念曹娥
曹娥是東漢時一個十四歲的姑娘,其父溺水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首。曹娥晝夜江邊號哭,是日,曹娥跳入江中尋父,五日後,從江裡抱著父親回來。
這件事傳至縣府,歌頌其孝,為曹娥立碑,曹娥所住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所跳之江改名為曹娥江。
曹娥跳江之日也是正月初五,因此在這天紀念曹娥。
四、紀念秋瑾
秋瑾是現代革命的女詩人。
秋瑾擅長詩詞歌賦,喜歡騎馬射箭,有再世花木蘭之稱。
參加革命時,為了不連累家人,和家人訣別,聲明脫離家庭關係。
後來在策划起義時失敗,拒絕眾人讓她離開的要求,並遣散眾人後,獨自一人被清兵所捕,堅決不供出眾人動向。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
後人敬仰秋瑾的詩,為了哀悼她的事跡,於是在詩人節這天紀念她,而詩人節也是端午節。
所以端午節為了紀念秋瑾這件事情很少有人知道。
上面介紹了端午節紀念的四個人,除了這四個人,還有人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但是關於端午節紀念某位歷史人物的說法,學術界的人大都認為是後世杜撰附會之辭。我們大家僅做了解就好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翟山鷹商業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