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運河一路從北到南,經過浙江杭州,驅車大概40分鐘就來到了鄰居城市紹興市,這裡被譽為「中國第一水城」,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小橋流水,輕鬆愜意地划著船還能咪一口黃酒吃一顆茴香豆,這是紹興給我的初印象,對於紹興,還有哪些值得玩的地方?
和很多人一樣,初識紹興是因為魯迅先生筆下的文章,它有著純純的黃酒,古樸的烏篷船,喧鬧的戲臺,穿著長衫賒久喝的孔乙己,還有著戴著烏氈帽的船工,以及刻著早字桌的三味書屋,紹興這座古城與水密不可分,水已經融入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與江蘇周莊、同裡等處的船的確不一樣,主漿較大,末端有個長板,船家坐在船尾,一隻腳就可以操作。
隨處可見的烏篷船,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這座水城的歷史和文化,修長的船身,烏黑的藤篷和頭戴氈帽的船家,成了一道在紹興隨處可見的風景。過去人們出門種田、捕魚捉蝦、走親訪友、婚喪嫁娶,都離不開這小小的烏篷船,如今它基本告別了過去作為居民主要交通工具的使命,而是作為一種城市文化的載體,成為了水城紹興的旅遊象徵。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紹興可能是源於《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中的仁昌醬園指的就是紹興這座古城,距離紹興市中心不遠處的安昌古鎮,古樸而悠久,小鎮因戰亂曾多次遭破壞,後在明清時重建,一條河道貫穿全鎮,家家戶戶枕水而居,十七座古色古香,連通兩岸,曾經坐船到紹興城要4個小時,如今只需要不到1個小時的車程就能抵達。
紹興人愛吃醬肉,還有醬雞、醬鴨、醬魚乾,仿佛什麼都能醬一醬再吃,在保鮮手段還不發達的年代裡,清代的缸已經有百年的歷史,這種老缸能夠保證醬油的生產過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上好的黃豆和小麥粉做原料,2009年紹興醬油傳統釀造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漫步在魯迅故裡,你會發現這裡沒有滿街的店鋪和客棧,也沒有刻意營造出的古鎮情調,而是自然而然地展示著水鄉古鎮應有的樣子,一直走到盡頭就是魯迅筆下令人神往的百草園,這裡和你印象中的魯迅故裡有什麼不同?歡迎來和分享你的紹興旅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