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東大的13歲小姑娘宋文清。圖片由本人提供
19日,本報一篇《13歲天才小美女考上東大?》引來眾多讀者關注,2000年出生的她高考超本一線被東南大學少年班錄取了!不過當時並不清楚這位小才女的具體信息,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多方打探,終於找到了她!她叫宋文清, 2000年3月出生,山東泰安二中的學生,今年高考成績609分,超過山東重點本科線(554分)55分。昨晚當記者連線時,小姑娘媽媽表示,考上東大很高興,女兒正打算開學一個人帶著行李來報到呢!
打算獨自一人來南京上大學
「哦,考上啦,不錯,還行。」媽媽把考上東大的好消息告訴宋文清,但沒想到小姑娘回答得如此淡定。媽媽說,「她是對高考成績不滿意呢,但考上東大還是很高興的。」雖然還有一個多月才開學,一家人早已把從泰安到南京的路線摸熟了,「動車到南京只要兩個多小時很方便。」宋媽媽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人雖然沒來過江蘇,沒到過南京,從其他途徑經常聽到有關南京的信息,很喜歡南京這座六朝古都,也了解東南大學是全國一所非常有名的學校,而且宋文清即將就讀的是東大的吳健雄學院,吳健雄學院是東南大學優秀拔尖人才的培養基地,學院現設有高等理工實驗班、「2+2」學科大類強化班(包括信息電子類強化班、機械動力類強化班),丁肇中是吳健雄學院的名譽院長。
「孩子說了,她要一個人帶著行李去東大報到。」13歲,獨自一人拖著行李出遠門?宋文清的打算,媽媽並不吃驚,「她一直就是個很獨立的孩子,如果她堅持一個人去,我尊重她。」
小學只讀兩年,8歲開始上初一
從幼兒時期起,宋文清就是這樣一個獨立的孩子。她喜歡和大孩子在一起玩,大孩子在一旁寫作業,她湊上去瞄幾眼,大孩子們討論題目,她也託著腮認真地聽著。不知不覺中,宋文清的口中常冒出大孩子們交流的內容,「我和她爸爸驚訝地發現小學生們的作業她都會寫,而且寫得很快。」小學報名時,老師也大吃一驚,這個小姑娘掌握的知識遠遠超過了一年級孩子的水平。完全是無心插柳,宋文清媽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老師諮詢孩子能不能跳過一年級,經過評估,老師們發現宋文清的程度上三年級完全沒問題。於是6周歲那年,別的孩子上一年級,宋文清直接從三年級開始上。小文清完全跟得上,學習成績還挺出色,小學讀了兩年,讀完四年級,老師就發現這個孩子太神奇了,很多六年級的內容竟然都會了。
於是8歲那年,宋文清正式被泰山博文中學初一錄取了。入學時,宋文清比同學小了整整4歲,身高矮了一個頭,「看上去特別瘦小,曾經有段時間我很擔心。但慢慢的我發現文清和同學相處很融洽,大家都很照顧她。」直到初三,宋文清的身高終於躥了上來,宋媽媽這才鬆了口氣。
去年就曾參加高考,但發揮不太理想
初三參加中考,宋文清發揮穩定考上當地重點高中泰安二中。進高中後,成績也一直不錯,在班級前20名。其實,去年還在高一的宋文清就參加了高考,並參加了南方科技大學在山東的自主招生考試。不過高考發揮不太理想,沒達到一本線。不過,今年宋文清又報考了東大少年班,東大少年班招收成績優異、智力出眾、身體健康、具有較好心理素質和較強生活自理能力的十五周歲以下的在校非高三理科學生,只要高考成績達到所在省份本一省控線就可以被錄取。宋文清在今年高考中發揮出色,考出609分的好成績,超過山東重點本科線(554分)55分,順利被東大錄取了。東南大學的招生負責人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雖然每年總有兩三名天才少年生成功考東大少年班,但13周歲應該是近幾年來最小的一個,一般都滿15周歲,14周歲就已經比較少見了。
雖然在班上年齡最小,但在宋文清的高中班主任李廣安老師的眼中,宋文清學習努力,並且成熟很有主見。宋文清好朋友也說,雖然在班裡大家都把她當小妹妹看,但她蠻有主見,蠻有想法的,也很獨立。
媽媽對她的教育是「順其自然」
宋媽媽坦言,她和宋文清的爸爸都是普通工人,對宋文清並沒有特殊的教育,從小也沒上過什麼輔導班,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在媽媽看來,文清也不是那種過目不忘、無師自通的孩子,「智商一般般吧,但情商不錯。」「她不喜歡在家學,更喜歡去學校,和老師同學相處得都不錯。」閒暇時,宋文清喜歡看文學書或者找同學玩。文清也喜歡旅遊,「她打算到南京後,把南京的景點好好玩個遍。」宋媽媽說,宋文清性格很獨立,她幹什麼事情都很讓大人放心,13歲的她即將一人踏上求學路,離鄉背井在南京學習生活,但媽媽並不擔心。「比起辛苦的學習,生活自理應該簡單多了。很小的時候,女兒就會幫我做家務了,暑假在家炒菜、拖地、抹桌子,什麼都會做。」這個暑假,媽媽說教宋文清洗襪子,小姑娘接過襪子,邊洗邊說:「媽媽你看,我會洗的,不用教。」
宋媽媽說,目前女兒還沒有考慮選什麼專業,「我們從東大老師那了解到,孩子進入吳健雄學院後,先不分專業接受兩年的綜合知識訓練,兩年後根據自己的興趣考慮專業。」這次,宋媽媽依然選擇順其自然,「兩年後文清喜歡什麼專業就選什麼,我們不幹涉。」
還有更牛的
雲南「神童」11歲考上人大
2011年,11歲的少年許恆瑞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將到法學院就讀,眾多媒體都將鏡頭對準了這位雲南11歲「神童」。是否11歲的許恆瑞背後有一個重金打造起來的教育團隊?2011年9月11日,記者通過多方打聽終於聯繫上許恆瑞教育團隊的負責人。教育團隊負責人單老師告訴記者,許恆瑞自2008年開始學習初高中課程,教育團隊也是自那時起成立的,所有加入教育團隊的教師,均經過「海選」式的選拔,而面試官中也有許恆瑞本人。
學籍掛在彌勒一中,很少上課只參加考試
記者聯繫到許恆瑞在彌勒一中的班主任金和璞,金老師告訴記者,許恆瑞只是學籍掛在彌勒一中,平時一般都不在學校上課,只是考試等少數時候才出現。不過由於許恆瑞太「特殊」,金老師還是對這個11歲的孩子印象很深刻。負責幫助聯繫許恆瑞在彌勒一中參加考試等相關事務的範老師告訴記者,許恆瑞到彌勒一中基本是來參加考試,也偶爾隨堂聽過課。許恆瑞背後有一個教育團隊,這個教育團隊主要在昆明幫助許恆瑞進行學習。許恆瑞在彌勒學習的時間不超過2%,在彌勒學習的時候他組織過一些中學老師來對他進行專題輔導。
8歲接受初高中教育,有專門教育團隊
單老師介紹說,許恆瑞的教育團隊成立於2008年,那時許恆瑞8歲開始接受初中和高中的教育。記者詢問教育團隊的規模,單老師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高考的6個科目每個科目都有一名專門的教師負責。
單老師說,自己是在讀研三的時候,應許恆瑞父親許文林之邀,開始組建這個教育團隊的。教育團隊只是針對許恆瑞一人開展教學工作的,並沒有連鎖式的運營。
2005年,年僅10歲的張炘煬以高出遼寧當地的普本線47分的優異成績考上天津工程師範學院。成為中國目前最小的大學生。
2歲時,父親教他識字
張炘煬成名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通過報社,電臺,學校等各種途徑找到炘煬的父親張會祥「取經」。
張會祥說:「20個月才會說話的炘煬不是神童。他只是記憶力好,領悟力強。2歲時我開始教他識字,給他買一些兒童讀物,三個月後他就認識了1000多個字。」而教育大綱要求小學生在小學階段識字3500個。張會祥認為6年的小學教育對炘煬來說節奏太慢。「按部就班的上課、升學,不僅浪費資源,也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於是他為兒子量身打造了跨越式的學習模式:20個月完成小學,兩年完成初中,直接進入高三,在校學習2個月,由父親指導一年參加高考。
「自主學習」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自主學習」是張會祥育子經的重頭戲。識字以後,張爸爸有意訓練炘煬自學能力,多動腦、多用眼、多用耳、少動筆。
「只要他能說出數學題目的解答方法,就沒必要寫在紙上」。這讓張炘煬避免了很多學生遇到的繁重作業。張會祥說:「動筆對這麼大點的孩子來說太累了,炘煬小學時我就為此專門找過老師,允許他不交作業。」書中稱這叫「徒手識字」。
張炘煬曾經念的長徵小學是當地一所知名學校,可進校後發覺生源太多,1個班有80多個孩子。於是,張會祥果斷地把孩子轉到一所班級容量30多人的小學。他認為,老師更多起引導學習的作用,真正學出成績還是要靠自己。
記者了解到,2011年,僅僅16歲的張炘煬又成為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數學專業錄取。(記者 蔡蘊琦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