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貿」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寧夏涉外企業抵禦外部衝擊韌性增強

2020-12-19 同花順財經

本報訊記者陳偉忠通訊員楊小菊武蓉蓉報導為了解「穩外貿」政策落實情況及政策效應,近期,人行銀川中支選取寧夏具有行業和規模代表性的59家進出口企業,採取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相結合方式開展調研。調研顯示,寧夏進出口雖有下滑,但涉外企業抵禦外部衝擊韌性增強,市場信心有所回升。

從外匯局跨境資金監測平臺統計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寧夏進口、出口分別同比下降32.2%、27.3%。其中,對美出口同比下降25.6%,佔轄區出口總值的13.4%;自美進口同比下降39%,佔轄區進口總值3.5%。根據人行銀川中支此次開展的調研結果,59.3%(35家)的企業認為,影響出口的第一重要因素是國際市場需求下降,而人工、土地、原材料成本上升,佔比18.6%;第二重要因素是貿易摩擦的預期不明朗,短期調整存在困難,佔比為39.3%;隨後是融資難、融資貴因素,佔比為19.6%。同時,企業對「穩外貿」政策中的減稅和提供補貼、設置專項項目資金扶持給予較多積極評價,79.7%的企業認為減稅和提供補貼的政策作用最為明顯,29.3%的企業認為設置專項項目資金扶持政策對「穩外貿」發揮了較為明顯的作用。企業認為,當地政府應當在提供減稅和提供補貼、專項項目資金支持方面進一步改善,兩項佔比達到54.2%。

調研同時也顯示,寧夏轄區內絕大多數企業尚無產業向外轉移計劃,59家樣本企業中僅有3家(佔比5.1%)目前有轉移產能的打算。絕大部分企業認為當前並非境外投資的好時機,境外投資必要性和成本收益仍有待考察,並對國內市場信心較強。寧夏涉外企業通過調整材質使產品退出清單、完全轉嫁或共同分攤關稅成本、利用政策性保險降低收匯風險等措施規避損失,減少貿易摩擦對自身的衝擊。在59家樣本企業中,33.9%(20家)的企業已將其出口市場轉移至非美市場。在25家對美出口企業中,72%(18家)的企業已將對美出口業務轉向歐盟、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地區。被調查企業表示,目前低成本等傳統優勢已減弱,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訂單,必須緊貼國際市場新需求,研發核心技術,做強自主品牌,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外貿競爭新賣點。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穩外貿穩外資的「三大抓手」
    自疫情發生以來,穩外貿穩外資、穩產業鏈供應鏈的政策急管繁弦。然而,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貿外資領域受到的衝擊逐步顯現。儘管二季度數據表明我國具有較強的出口韌性,但除了防疫用品、在線設備等品類出口大增外,不少主要商品出口仍有回落。此外,疫情後產業鏈外遷的潛在風險也進一步加大了穩外貿穩外資的壓力。
  •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談企業...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談企業融資等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李延霞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企業融資難題是否有所緩解?如何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去槓桿接下來怎麼推進?
  • 人民日報刊文: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效應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效應(大家手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世界各國調節經濟運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當宏觀經濟運行出現波動時,單純依靠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難以有效應對,需要充分發揮二者的協同效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續健康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中央根據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同效應,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了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 中國紀檢監察報: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該怎樣不斷鞏固擴大經濟恢復成果?如何繼續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競爭新優勢?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國民經濟保持恢復態勢,「六穩」「六保」政策體系持續發揮支撐效應11月經濟數據顯示,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
  • ...以及我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付諸實施,效果逐步...
    2020-03-13 15:46:07來源:FX168 【商務部:江浙滬重點外貿企業全部復工】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表示,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以及我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付諸實施,效果逐步顯現。
  • 全國人大代表王天宇:新冠疫情的宏觀經濟衝擊與政策展望
    國內疫情防控的根本性反轉,使得復工復產得以全面推進,但經濟復甦和增長又受到全球供應鏈中斷和外貿進出口停滯的衝擊,一季度GDP增長率同比下降6.8%,出口下降11.4%,貿易順差減少80.6%。由於全球產業供應鏈向國內的傳導具有時間上的滯後效應,疫情對服務業、外貿業影響較大,行業復甦周期延長,後三季度經濟形勢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 江蘇農行以更優質金融服務助力穩外資穩外貿
    今年以來,面對境外疫情衝擊和國際環境變化的新形勢,江蘇農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集團跨境金融服務優勢,積極有序推動外貿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提升產能,在降低經營成本、保障供應鏈順暢、增強抗風險能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為全省穩外貿外資貢獻江蘇農行力量
  • 廣西出臺系列金融政策為外貿外資企業減壓
    中新社南寧6月11日電 (記者 張廣權 林浩)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周紅波11日在南寧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西出臺穩外貿專項貸款、低利率政策性貸款、降低出口信用保險費率等針對性措施,支持外貿外資企業渡難關,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繼續保持利用外資正增長的省區之一。
  • 「連續三個月正增長」跑出外貿加速度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展望未來,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穩外貿基本盤,重中之重在於保市場主體,保外貿企業,只要外貿主體能夠穩住,外貿就一定能夠穩住。
  • 如何評價一季度外貿進出口表現?全年走勢如何?海關總署回應|疫情...
    來源: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攝【新民晚報·新民網】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下降6.4%,如何看一季度外貿表現?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和擴散,我國外貿進出口全年走勢如何?在今天上午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加快蔓延,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發生衰退,世界貿易組織也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下滑較大。國際市場的需求萎縮必然會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外貿新訂單減少等問題開始逐步顯現,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不容低估。
  • 【地評線】京彩好評:「連續三個月正增長」跑出外貿加速度
    這是繼1至9月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以來,連續第三個月保持正增長。對外貿易不但關係中國經濟發展,對穩定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也具有重要意義。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是落實「六穩」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內在要求,也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 從半年報看安徽發展新動能:逆勢增長,外貿企穩向好
    編者的話 今年上半年,我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整體經濟運行由降轉增、穩步復甦。即日起推出「一線調研·從半年報看發展新動能」系列報導,解讀經濟發展新亮點、新變化,報導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有哪些舉措。
  • 後疫情時代 「一帶一路」是外貿企業的出路嗎?
    他坦言,儘管2月末經濟活動開始逐步恢復,但新冠疫情的影響仍要持續一段時間,全球供應鏈和貿易物流的阻斷也都可能增加,令中國進出口活動進一步承壓。有關調查顯示,國內幾千家外貿企業存在出運和收匯被迫推遲的情況,甚至部分訂單出現轉移。每年3-5月是出口下單的高峰期,但不少外貿企業出現新訂單不同程度下降,且物流堵點也從國內變成國際,歐美多地港口關閉、航線停飛,空中運力縮減了一半、費用大幅上漲。
  • 「地評線」京彩好評:「連續三個月正增長」跑出外貿加速度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展望未來,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世界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外貿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目前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仍較大,主要發達國家尚未有效控制疫情,外貿企業面臨突出困難。
  • 數字看「六穩」:信心增強預期穩
    「30879億美元」——國際收支穩。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達30879億美元,讓世人看到了中國經濟抵禦外部衝擊的強大「利器」。  「76.2%」——發展質量高。  就在這時,國家政策送來了「雪中炭」。「去年,增值稅改革給我們減稅800多萬元,出口退稅提速也節約了大量資金成本,企業有了充足的『彈藥』應對外部風險。」粘君來說。  巨輪遠航,少不了風雨洗禮,躲不開驚濤駭浪。去年,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既來自於國際形勢的波譎雲詭,也體現為國內改革發展的複雜艱巨。
  • 積極財政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1—2月全國財政收支運行綜述
    總體來看,當前財政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積極財政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中央收入下滑較大  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9.9%,中央、地方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1.2%、8.6%。
  • 中國外匯丨2018:涉外企業的困頓與突圍
    《意見》聚焦進口環節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立足於優化進口結構,優化國際市場布局,積極發揮多渠道促進作用,改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條件,提出了涵蓋這四個方面的多項具體政策,以推動企業加大先進技術設備是進口,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人民銀行也對貨幣政策進行了調整,將2018年的主要任務由上半年的「去槓桿」轉變到下半年的「穩槓桿」。
  • ...潛在水平,政策轉向跨周期調節——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
    首先,從內需來看,全球經濟復甦共振,房地產開發投資在高施工率的帶動下仍然保持韌性,消費在就業和收入好轉之後將會繼續反彈;其次,外需逐漸好轉繼續對出口形成支撐,相關製造業仍能保持較高景氣,內外需共振將會對工業生產形成支撐。(三)投資動力切換,消費選擇分化,外貿穩定增長1.
  • ...華龍兩江評: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逆勢而上凸顯外貿強勁韌性
    日前,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相關情況,並就熱點問題答記者問。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外貿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進出口回穩向好、好於預期。1-10月,中國進出口總額達25.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 「抗疫情 穩外資 穩外貿」系列報導 金融聚力克時艱 春融行動促復產
    為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要求,穩定四川外資外貿基本盤,外管局四川省分局聯合省級相關部門以及相關銀行機構,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抗疫情、穩外資、穩外貿」系列活動。四川工行積極響應與參與,「對症下藥」解決涉外企業面臨的困難,以實際行動紀念外管局四川省分局成立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