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偉忠通訊員楊小菊武蓉蓉報導為了解「穩外貿」政策落實情況及政策效應,近期,人行銀川中支選取寧夏具有行業和規模代表性的59家進出口企業,採取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相結合方式開展調研。調研顯示,寧夏進出口雖有下滑,但涉外企業抵禦外部衝擊韌性增強,市場信心有所回升。
從外匯局跨境資金監測平臺統計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寧夏進口、出口分別同比下降32.2%、27.3%。其中,對美出口同比下降25.6%,佔轄區出口總值的13.4%;自美進口同比下降39%,佔轄區進口總值3.5%。根據人行銀川中支此次開展的調研結果,59.3%(35家)的企業認為,影響出口的第一重要因素是國際市場需求下降,而人工、土地、原材料成本上升,佔比18.6%;第二重要因素是貿易摩擦的預期不明朗,短期調整存在困難,佔比為39.3%;隨後是融資難、融資貴因素,佔比為19.6%。同時,企業對「穩外貿」政策中的減稅和提供補貼、設置專項項目資金扶持給予較多積極評價,79.7%的企業認為減稅和提供補貼的政策作用最為明顯,29.3%的企業認為設置專項項目資金扶持政策對「穩外貿」發揮了較為明顯的作用。企業認為,當地政府應當在提供減稅和提供補貼、專項項目資金支持方面進一步改善,兩項佔比達到54.2%。
調研同時也顯示,寧夏轄區內絕大多數企業尚無產業向外轉移計劃,59家樣本企業中僅有3家(佔比5.1%)目前有轉移產能的打算。絕大部分企業認為當前並非境外投資的好時機,境外投資必要性和成本收益仍有待考察,並對國內市場信心較強。寧夏涉外企業通過調整材質使產品退出清單、完全轉嫁或共同分攤關稅成本、利用政策性保險降低收匯風險等措施規避損失,減少貿易摩擦對自身的衝擊。在59家樣本企業中,33.9%(20家)的企業已將其出口市場轉移至非美市場。在25家對美出口企業中,72%(18家)的企業已將對美出口業務轉向歐盟、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地區。被調查企業表示,目前低成本等傳統優勢已減弱,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訂單,必須緊貼國際市場新需求,研發核心技術,做強自主品牌,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外貿競爭新賣點。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