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這一封建制度,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2020-12-17 黃嶽麓說歷史

導語:清朝滅亡後,這一封建制度,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主體:我國真正地結束封建社會,是在清朝滅亡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實行的是一夫多妻,一個男人就可以有特別多的老婆,但正室只有一個,而這是特別合法的事情。尤其是納妾是特別多的,這最開始原始部落,在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之後,女子的地位就下降了。

當在迎娶妻子的時候,這些女方為了顯示自己娘家的勢力,都會有許多的侍女陪嫁,除了要服侍自己的女主人,還要跟男主人傳宗接代,而後來不只是一些貴族們有納妾的權利,只要有錢和實力就可以納妾。而在那個時代,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這些女子的地位卻特別的低。

也有一些出身不好的女子,而當時也有對他們的規定,這些做妾的女子是不可能被扶正的,即便是正妻去世,他們也不可以上位,而這些喪妻的男人,一直無妻,或者是重新娶一些大戶人家的女子。尤其是他們所生的孩子待遇特別的大,正室所生的孩子會繼承家裡所有最好的東西。

但是有這些小妾生的孩子,卻只得到一些特別少的東西,還不被家人重視,而他們叫自己的母親只能是姨娘,正妻才稱呼為母親。到了唐宋的時候,這些女子的地位就成了定局,也有一些人把這些女子當作貨物隨意買賣。直到清朝滅亡之後,才把納妾廢除。

有了一夫一妻。因為古時候會發生許多的戰爭,而那個時候,男子都打仗去了,所以男子特別少,而女子特別多。所以一個男人可以有許多的女子,當時時代特別亂,制度執行不下去。

所以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終於規定一夫一妻,但是在當時香港地方是屬於英國管轄的,而那個時候納妾的這一個現象還是有發生的,直到1971年的時候才徹底廢除。

結語:大家如果喜歡,請點擊訂閱關注作者,方便下次可以找到文章哦。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後,這個封建制度沒有滅亡,一直延續到1971年
    在古代封建制度中,女子的地位很低,女子必須依附於男子才能生活,而男女地位不平等的表現就是一夫多妻制。男子不僅可以娶一個妻子,還可以納很多小妾。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很多封建制度也隨著清王朝的覆滅而滅亡了。
  • 清朝滅亡後,我國有一封建制度,直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清朝滅亡後,我國有一封建制度,直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往往只能依附於男人。而有權有勢的男人除了正妻外,大都還會有多房小妾。如今人們或許覺得不合理,但在古代這一行為不僅合理,而且合法。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的體制大都繼承於明朝。
  • 科舉制的廢除加快了清朝滅亡?清政府為何要廢除科舉制?
    科舉制到明朝時達到鼎盛,趨於成熟,為何到了清朝就被廢除,而且廢除後的第六年清朝就滅亡了,是不是清朝的滅亡與科舉制有關?清代科舉制度基本沿襲了明代的八股取士,主要禁錮文人思想。科舉制度在選拔人才上體現了公平公正,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劣勢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到了近代,科舉制根本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清朝科舉制度的廢除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
  • 清朝滅亡後,殘餘的100萬清軍都去哪了?其中一支到1984年才發現
    1912年2月12日,隨著隆裕皇太后以太后的名義頒布了《退位詔書》,標誌著在中國已持續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王朝轟然倒塌,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我們對它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其中不僅是因為「它」開啟了中國不堪入目的近代史,同時也正是「它」的滅亡,才讓中國有了如今的地位。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的君主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的統治,每年都會在全國範圍內徵兵,以保持一定數量的軍隊。
  • 董元奔‖決定中國封建制度誕生、成熟和滅亡的三次文化爭鳴
    從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生、發展和走向滅亡的過程來看,文化確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文化繁榮的典型表現是文化爭鳴,從春秋戰國時期到近代,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過好多次文化爭鳴,其中較大的有三次,這三次文化爭鳴與封建制度的命運息息相關。第一次,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爭鳴使法家脫穎而出,封建制度得以確立,法制從此就一直是封建國家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 清朝滅亡後,那些殘餘的清軍去哪了?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1644年清軍入關,滿族人隨即建立了清王朝,不過他們當初可能也是沒有料到,清朝會成為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同樣沒想到綿延上千年的封建制度會終結於清,只能說是世事難料。清軍作為清朝的國家軍隊,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不管是由貴族子弟組成的八旗軍,還是由漢人組成的綠營,戰鬥力都是不俗。
  • 清朝如何走向滅亡和日本的立憲過程的?
    也不像兩次鴉片戰爭期間那般愚蠢,一味言戰,不遵守條約或者侮辱,實力遠超自己的對手自己找打,I'I,開始嘗試趨利避害和在各個列強中玩平衡,這也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至甲午戰爭中,30多年的和平作出了貢獻,這部分有機會我們還會詳細展開,同時1876年清政府還向外國派出了,同時1876年清政府還向外國派出了,第一位正式代表,1880年清朝在倫敦,柏林,華盛頓等地都有了駐外使館
  • 建國後,國家為何立刻廢除一夫多妻制?與這兩人惹出的案子有關
    引言: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文化,自母系氏族過渡到男權社會之後,女性就處於劣勢,成為男人的附屬品,我國的婚姻制度也發生了改變,變成一夫多妻制度,這種制度一共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清朝覆滅,進入民國時期,才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度。
  • 清朝滅亡後,牢獄中的10萬犯人作何處置?民國這樣做顯得比較聰明
    引言:清朝滅亡後,那些犯人怎樣了,這些你曾經有思考過嗎?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就是某位新帝登基,為了展現自己的仁愛之心,便會大赦天下,放罪犯回家。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大牢中的10萬罪犯是怎樣處理的呢?他們又去了哪裡呢?
  • 李蓮英的姐姐隱瞞真相,清朝滅亡後才說出,慈禧原來不是病死的
    中華文明傳承了幾千年,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封建王朝佔據了很漫長的歷史,大家對於清朝的歷史,應該是比較熟悉了,尤其是晚清的歷史,確實有不少秘密,等待著我們探索發現。比如當時李蓮英的姐姐,就選擇隱瞞真相,在清朝滅亡之後,才說出了慈禧太后的真正死因,原來她並不是病死的,其中到底存在什麼秘密呢,一起來探究一下。
  • 科舉廢除後的清末人才選拔機制
    從科舉廢除到高考設立,經歷了約50年的歷史。清末廢科舉、辦新學,是一大拐點,不僅終結了存在1300年的科舉制,更是近代教育的發端。從1905年科舉制徹底廢除到1912年宣統帝溥儀退位宣告清朝滅亡,科舉制廢除後的七年裡,清朝的人才選拔機制,是一鍋「舊制既去、新制未成」的夾生飯,還是一劑「教育救國、實業興邦」的續命藥呢?
  • 清朝的封建制度達到歷史頂峰,這三件事是最好的證明
    為了維持皇權的統治各種制度不斷完善。清朝時期封建制度達到頂峰,並沒有發生以上事件,他不斷加強皇權的統治,首先在選取宦官是基本上都是漢人,當時滿人屬於貴族,而且人數較少,執政者是不允許滿人當太監的,滿人一出生就享有國家補貼,不會因為生存不下去而進宮做太監。漢人人數眾多,有些活不下去的窮人選擇進宮做太監,太監在清朝地位低下,說白了就是滿人根部不會重用漢人。
  • 聊聊封建制度
    在中國分封制時期與西歐封建時期,封臣只效忠封君。比如歐洲中世紀有句諺語說:「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我只對給我發工資的人負責,其他人一律不管。如果和我提國家民族大義,不好意思,我的頭腦裡還沒這個概念。歐洲的國家概念,還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才有(對應清朝前期);至於民族概念,就更晚了,得到19世紀。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確實,清朝覆滅的太過突然和迅速,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就宣布了退位,宣布了清朝滅亡。 清朝究竟是怎麼滅亡的?
  • 清朝滅亡後,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
    清朝滅亡後,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在史書記載中清朝是最後一個朝代,從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打下大金到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這段時期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雖然到最後一步步衰敗了,但是這近300年的統治為當時做出的政績是不能否認的,愛新覺羅家族由一個小家族發展為皇家勢力和人口迅速壯大,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在清朝滅亡,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
  • 科舉制度是如何從繁榮走向滅亡的?
    三年才有一次鄉試,然後還要參加會試和殿試,所以每三年全國才出一個狀元。我們現在說的高考狀元,是每一個省每一年的高考第一名,這在明清時代充其量只能算是解元。還有一種更輝煌的成就:如果考生在鄉試、會試、殿試時都是第一名,就是解元、會元、狀元連中三元,這在封建王朝中簡直是裡程碑式的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歷史中,連中三元的一共只有十餘人。
  • 雍正是清朝閉關鎖國的根源?如果當初繼承人換成他,結局或許不同
    中國擁有將近五千年的悠長歷史,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封建王朝,我們經歷過無數朝代的變遷更替,而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就是清朝了。雖然結束封建王朝的統治代表了新時代的進步發展,但當時我們廢除舊王朝是除於一個無可奈何的悲慘狀態,被其他國家的軍隊欺壓的根本抬不起頭,這才有了推翻封建王朝的舉動。
  • 改革失敗是清朝滅亡的原因?袁世凱才是關鍵,北洋六鎮實力太強大
    與其說清朝是革命黨人推翻的,倒不如說清朝是袁世凱給推翻的,而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黨人,其實只是導火索罷了。所以說清朝的滅亡,和改革失敗與否,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繫。如果那個人不是袁世凱,那麼光靠革命黨那點力量,清朝不可能滅亡,至少可以劃江而治。
  • 自主命題高重複率論述題之一:科舉制度廢除對中國近代的影響
    但是到了近代,科舉制度因為西方文明的影響以及自身的日趨保守最終未能逃脫被廢除的命運。科舉制度的廢除對清政府的命運、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關於科舉制廢除的得失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探索。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參加人才選拔考試的制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 清朝滅亡了108年,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是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這才使得有志之士們紛紛揭竿而起,將清政府徹底推翻。但是在清朝滅亡後,為何如今依舊有人在看守皇陵?守陵人:自古以來便有的職位在1912年,清政府正式滅亡,這個曾經統治中國268年的封建王朝終於吟唱完它最後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