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我國有一封建制度,直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2020-12-17 騰訊網

清朝滅亡後,我國有一封建制度,直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往往只能依附於男人。而有權有勢的男人除了正妻外,大都還會有多房小妾。如今人們或許覺得不合理,但在古代這一行為不僅合理,而且合法。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的體制大都繼承於明朝。滿清入關以後,曾短暫使用過《大明律》,後來迅速頒布了自己的律法《大清律例》。

順治時期才開始進行《大清律例》的修訂工作,經過後面兩朝的不斷完善,最終在乾隆時期開始大規模實行。同時還制定了五年小修,十年大修的規則。而且那時候清朝的皇帝們為了讓百姓們對於朝廷有所敬畏,所以他們想方設法的讓百姓還有官員精通法律,費盡心思做了不少普法工作。《大清律例》中的一條夫妻法規,並且被中國一個地方沿用許久,直到1971年才被廢除。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國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並廢除了納妾制度。可是有一個地方,卻一直實行著《大清律》,這個地方就是九龍城寨。九龍城寨為何忠實地實行著大清律?這道理簡單不複雜,香港島、九龍(界限街以南)割讓給了英、國,成了殖民地。這一法律的延用,讓不少「有賊心」的人開始為自己「謀利益」,用這種律法做擋箭牌,給自己納妾討小老婆找藉口。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納妾制度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不滿,於是香港便在1971年推出了《修訂婚姻制度條例》,其中明確表明廢除納妾制度!現在在法律的保護下,我們的社會都在安穩的前行,希望大家都要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不要隨意違法。1972前香港澳門的那些普通男性又何嘗沒有這種心思。大清都亡了三百多年了,香港男人還在鑽研其律法想娶三妻四妾。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後,這一封建制度,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導語:清朝滅亡後,這一封建制度,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主體:我國真正地結束封建社會,是在清朝滅亡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實行的是一夫多妻,一個男人就可以有特別多的老婆,但正室只有一個,而這是特別合法的事情。尤其是納妾是特別多的,這最開始原始部落,在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之後,女子的地位就下降了。
  • 清朝滅亡後,這個封建制度沒有滅亡,一直延續到1971年
    在古代封建制度中,女子的地位很低,女子必須依附於男子才能生活,而男女地位不平等的表現就是一夫多妻制。男子不僅可以娶一個妻子,還可以納很多小妾。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很多封建制度也隨著清王朝的覆滅而滅亡了。
  • 科舉制的廢除加快了清朝滅亡?清政府為何要廢除科舉制?
    科舉制度歷史悠久,創製於隋,直到清朝末年被廢。
  • 清朝滅亡後,殘餘的100萬清軍都去哪了?其中一支到1984年才發現
    1912年2月12日,隨著隆裕皇太后以太后的名義頒布了《退位詔書》,標誌著在中國已持續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王朝轟然倒塌,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我們對它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面對列強的入侵,慈禧太后掌控下的清朝只是一味的委曲求全,讓那些心有家仇國恨的民兵毫無用武之地,那麼在清朝滅亡後,那殘餘的百萬清軍都去哪了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了解清朝軍隊創辦模式。
  • 清朝滅亡後,那些殘餘的清軍去哪了?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1644年清軍入關,滿族人隨即建立了清王朝,不過他們當初可能也是沒有料到,清朝會成為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同樣沒想到綿延上千年的封建制度會終結於清,只能說是世事難料。清軍作為清朝的國家軍隊,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不管是由貴族子弟組成的八旗軍,還是由漢人組成的綠營,戰鬥力都是不俗。
  • 我國廢除一夫多妻制後,姨太太何去何從?解決方式讓現代男性羨慕
    我國廢除一夫多妻制後,姨太太何去何從?解決方式讓現代男性羨慕文/觀心通史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是以男權為中心,家庭倫理講究以父、夫和子為綱,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在這種社會制度中,婚姻自然不存在公平、自由。古代一夫多妻制直到「辛亥革命」爆發後,封建思想逐漸被打破,新潮思想迅速被年輕人所接受,女性在新潮思想的宣傳下,地位有明顯的提高。
  • 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
    在歷屆的教招考試當中,關於學制的知識點是教育學部分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我國學制的發展歷程。很多考生在學習初期能夠分得清地位以及具體內容,但是只是死記硬背,沒有理解的成分,難免造成失分。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在考試中主要涉及到四個學制。一:《欽定學堂章程》也就是我們各類教材中常見的壬寅學制,因為頒布於1902年,屬於壬寅年,故稱之為壬寅學制。
  • 科舉廢除後的清末人才選拔機制
    從科舉廢除到高考設立,經歷了約50年的歷史。清末廢科舉、辦新學,是一大拐點,不僅終結了存在1300年的科舉制,更是近代教育的發端。從1905年科舉制徹底廢除到1912年宣統帝溥儀退位宣告清朝滅亡,科舉制廢除後的七年裡,清朝的人才選拔機制,是一鍋「舊制既去、新制未成」的夾生飯,還是一劑「教育救國、實業興邦」的續命藥呢?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清朝是怎麼滅亡的?確實,清朝覆滅的太過突然和迅速,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就宣布了退位,宣布了清朝滅亡。 清朝究竟是怎麼滅亡的?
  • 建國後,國家為何立刻廢除一夫多妻制?與這兩人惹出的案子有關
    引言: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文化,自母系氏族過渡到男權社會之後,女性就處於劣勢,成為男人的附屬品,我國的婚姻制度也發生了改變,變成一夫多妻制度,這種制度一共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清朝覆滅,進入民國時期,才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度。
  • 清朝滅亡後,此人立志復國,不惜當漢奸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174,閱讀約3分鐘每一次改朝換代的背後,都有一群忠於前朝的人,他們可能追隨前朝,也可能伺機發動復闢戰爭。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在煤山自縊時,有一批大臣跟著他。到了清朝後期,也不乏反清復明的聲音。
  • 越南末代皇帝,清朝滅亡後他仍做了20年皇帝,子孫至今想著復國
    越南與中國是鄰國,在歷史上,越南自從10世紀初獨立建國後,歷朝歷代都是中國藩屬國,阮朝是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歷史上也是中國清朝藩屬國,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阮朝末代皇帝,也是越南末代皇帝,他就是保大皇帝阮福晪,在清朝滅亡後,他還繼續在越南做了20年皇帝,不過他的一生與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相比就是同病相憐
  • 科舉制度是如何從繁榮走向滅亡的?
    進士碑林考中進士已經很難了,那麼考狀元有多難?三年才有一次鄉試,然後還要參加會試和殿試,所以每三年全國才出一個狀元。 僵化的考試制度阻斷了許多有才華的讀書人的仕途,比如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19歲時參加縣府的考試,縣、府、院試均奪得第一名,取中秀才,可是之後的鄉試一直不中,直到71歲時被補為貢生(到國子監讀書的優秀秀才的稱號)。
  •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後代去哪了?你絕對想不到的結局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從此清朝滅亡。中國進入共和國時代,而退位時愛新覺羅氏貴族已有14萬人左右,如此多的愛新覺羅後代他們下場如何?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從後金到清末算起,將近300年,歷經11代12位皇帝,在這期間,皇帝們擁有特權,並擁有眾多后妃,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
  • 清朝滅亡後,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
    清朝滅亡後,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在史書記載中清朝是最後一個朝代,從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打下大金到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這段時期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雖然到最後一步步衰敗了,但是這近300年的統治為當時做出的政績是不能否認的,愛新覺羅家族由一個小家族發展為皇家勢力和人口迅速壯大,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在清朝滅亡,14萬的皇室成員去哪兒了?不說你也許不知道!
  • 它是清朝的一個大事件,它改變了清朝的制度,那麼它是什麼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存在的最後一個王朝,它一共存在了二百多年,在這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它一共經歷了十個帝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不是由漢族的人建立的而是由滿族這個少數民族建立的。但是,在清朝成功地建立後,清朝的統治者十分看重漢族的人民,並且還鼓勵自己的後代要多學習漢族的文化。
  • 中國歷史上萬惡的「三寸金蓮」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後才被最終廢止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她們作為一個配角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取悅男性,而裹小腳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追溯歷史,中國婦女開始裹小腳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如果年齡變大後再裹,不僅足骨成型疼痛加倍,而且再也不能達到「三寸金蓮」的效果。在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後,裹足的風氣日盛。北宋是一個「重文抑武」和「守內虛外」的朝代,作為統治階級的士大夫階層特別喜歡附庸風雅,喜歡舞文弄墨,他們承繼了五代時期的陋習,那就是喜歡婦女的小腳。
  • 雍正是清朝閉關鎖國的根源?如果當初繼承人換成他,結局或許不同
    中國擁有將近五千年的悠長歷史,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封建王朝,我們經歷過無數朝代的變遷更替,而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就是清朝了。雖然結束封建王朝的統治代表了新時代的進步發展,但當時我們廢除舊王朝是除於一個無可奈何的悲慘狀態,被其他國家的軍隊欺壓的根本抬不起頭,這才有了推翻封建王朝的舉動。
  • 清朝滅亡後,牢獄中的10萬犯人作何處置?民國這樣做顯得比較聰明
    引言:清朝滅亡後,那些犯人怎樣了,這些你曾經有思考過嗎?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就是某位新帝登基,為了展現自己的仁愛之心,便會大赦天下,放罪犯回家。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大牢中的10萬罪犯是怎樣處理的呢?他們又去了哪裡呢?
  • 清朝最後的守陵人, 族內分工明確, 世代只專注於一件事
    中國古人有其獨特的信仰,死後不但要求厚葬,有條件的人還要有人守靈,自殷、商到明朝中前期,守靈者都採用活人殉葬的方式,直到明英宗朱祁鎮,他臨終時決定廢除活人殉葬制度,其繼任者憲宗出於對先帝的尊重,也堅持不要殉葬,兩代皇帝開了先例,活人殉制度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