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傑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中國夢是民族夢、國家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也是每一個殘疾朋友的夢。我們都要凝心聚力,在實現人生夢想的同時,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美好夢想早日實現。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的精彩人生……
半溪綠水當門過 千樹紅花對君開
每一年春天,風和陽光都會如期而至。
三月的鹹豐縣城,滿眼是綠,透著一股子清新。正午的陽光慷慨地照下來,那春花,那青草,那嫩芽,靜靜地瀰漫著滾熱的香,那是歷經久冬醉人的熟香,是歲月品讀,是生命詠唱。
「所謂快樂,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態度。」看著自己農莊枯樹上綻放出的新芽,34歲的吳輝發出感慨。
把唐崖土司文化與生態農業相結合,吳輝創辦的「道知味生態農莊」很快在鹹豐縣城聲名鵲起,並逐漸家喻戶曉。
除了絕佳的地理位置和優美宜人的生態環境,更吸人眼球的是,莊主吳輝是一位在4歲時就失去了雙手的農家子弟。
在短暫的頹廢、迷茫過後,這位懷揣夢想的少年發奮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為自己多彩的人生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希冀飛向更高的天空。
天道酬勤,不負苦辛。「自從營業以來,農莊經營持續向好,2018年,營業額達到600多萬元。」說起去年的營收,吳輝欣慰地笑了。
馬爾克斯說:「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吳輝用他的微笑告訴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專注於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生活不在於我們有過怎樣的日子,在於我們選擇記憶些什麼;人生不是我們活過的樣子,而是我們最終成為的樣子。」如今的「道知味生態農莊」已經成為鹹豐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勵志創業基地,吸引著州內外眾多創業者慕名前來。
對於每一個前往取經的人,吳輝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儘可能多地給出自己的經驗。
吳輝更是現身說法,用自己的切身經歷鼓勵和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創業就業,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食髓知味,甘之如飴。對於吳輝和他所幫助過的大多數殘疾人來說,那些歲月曾經給予的苦難俱往矣。
壯士斷臂可問道 英雄禪心能知味
「道知味」生態農莊位於鹹豐城郊的太平溝村,從縣城中心驅車,不過十分鐘而已。
第一次到這個地方時蠻不以為然,心想在灰灰的馬路旁,縱使掛上一排紅燈籠藉以吸引視線,裡面又能做出多少名堂?
進入之後,發現裡面林木妖嬈,桃李爭妍,一排排盆栽有序地立在道路兩旁,仿佛婀娜多姿的迎賓小姐在歡迎客人的到來,一灣河水輕盈地流過,與農莊相擁相抱,互訴衷腸,相映成趣。
疏林花谷,曲水流觴。詩意的生活情趣,盡在方寸間的一草一木。
大廳之內,別有洞天。這裡有迂迴的廊道、潺潺的流水、翠竹、芭蕉及各式盆栽有序地分布,包房是木質結構的小屋,屋頂四周飛簷高翹,土家風韻靈動。
九曲迴廊之下,幾尾錦鯉悠然自得,水草青石點綴其中,讓水池更顯生機勃勃。一泓活水以水車為牽引,溝通前後,小水車軲轆日夜不停,咕嚕地轉動著,似在牽動水磨。水邊的琴臺上,衣著紗裙的樂者自得其樂,沉浸在自己營造的氛圍中。
與時俱進的一流環境,自成一格的廳堂雅室,能把室內室外景觀做到這樣的極致,鹹豐僅此一家。
「農莊內可以同時開席56桌。」吳輝介紹,「道知味」生態農莊建築面積達2500平方米,在緊鄰農莊的一側,還修建有一個「土家特色館」,客人可以現場選擇自己喜歡的肉製品。
「2015年規劃農莊,然後外出考察,建築和裝修一共只用了半年時間,2016年6月開始營業,安置了30多個人就業。」兩年多來,「道知味」已成為眾多饕客念念不忘的美食聚集地。
山珍海味不如二兩包穀酒帶勁,大快朵頤且聽一支敬茶歌夠味。然而,創業的艱辛對於一名雙手盡失的殘疾人來說,其中的酸甜苦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道知味」,裡面卻有吳輝無法言道的滋味。
春風似剪裁錦繡 彩筆如花繪輝煌
家門口的那棵銀杏樹,是被吳輝一點兒一點兒地望綠的。
那棵樹,陪伴了吳輝30多年。
那棵樹,總是隨著秋霜的到來而落葉凋零,直至光禿禿的沒有一片葉子。偶爾會有鳥兒在上面棲息,即使沒有嬉鬧的雀鳥,那棵樹也會虯枝伸展,在大地上一遍又一遍地臨摹太陽的影子。總之,它從來沒有虛度時光,當春風吹來的時候,它很快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扇門為自己而開。」那棵銀杏樹讓吳輝學會了等待、相信,也讓他明白了堅持、成長。
頑強的吳輝不僅學會了生活自理,還能利用殘缺的雙臂正常完成學業,並學會了騎自行車,打桌球、羽毛球;他還參加過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選拔賽,並取得過不錯的成績;他的書法和國畫也有著一定的功底,看他的作品,你完全想不到他竟然是一個沒有雙手的殘疾人。
早年間,吳輝的願望就是要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擁有一份穩定的職業,職中畢業後,他又考進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選擇了市場營銷專業。
大學一年級,吳輝鼓足勇氣參加學生會主席競選並成功當選。大學期間,吳輝撿過礦泉水瓶,在寢室開過小賣部,賣過手機卡;在校園內開過餐館、行動電話超市;他還嘗試搞工程、做項目的更大營生。
大學畢業後,吳輝毅然決然地選擇重返家鄉,重新定位人生的方向。
在鹹豐縣殘聯的支持下,吳輝開了一個信息中心,開始做房產中介。在這期間,他收穫了甜蜜的愛情。
在域內房產趨於飽和的時候,他又敏銳地把目光投向了「5D列印」家裝行業。同時啟動佔地40餘畝的殘疾人創業園,與人合辦了鹹豐樹石樹藝工程有限公司,安置了20人。
家門口的那棵樹依然茁壯,吳輝希望可以在更多人的心田種上一棵樹。
讓他們在春天裡生根、發芽,恣意生長。
先行者多立壯志 引路人敢謀新篇
衣食無憂後的吳輝開始謀劃著一件大事。他說:「我有一個夢,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創業就業。」
「如果上天註定自己是一棵草,那麼我也要站在最高的地方,向陽而生。」身為州殘聯肢體殘疾人協會副主席的吳輝深知殘疾人創業是多麼的不易,多麼的艱難,在自己創業最低落的時候,生活是多麼的不堪。
「殘疾人往往容易自我封閉,不敢去融入社會,或者是沒有機會去融入社會。」吳輝決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運作一個平臺,帶動更多的殘疾人,讓他們通過這個平臺,走出他們自己的心理陰影,融入社會,體現價值,找到存在感。
通過調研,吳輝發現電商是一個趨勢。雖然大多數殘疾人因為身體原因比較封閉,但是他們通過在電腦或者手機上操作,對外賣東西是可以的。他把這個想法向鹹豐縣殘聯進行了匯報,在殘聯的支持下,一個專為殘疾人服務的電商平臺應時而生。
2018年,吳輝創辦的鹹豐縣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投入運營,當年培訓了200餘名殘疾人,部分學員在培訓結束後學以致用,結合自身優勢,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電商模式。一年來,先後有80名學員開通了自己的手機微店,40名學員開辦了個人淘寶店鋪,部分學員實現產品銷售並獲取了利潤。
吳輝還組建了鹹豐硒源巴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縣11個鄉鎮(區)集鎮和重點產業園區,與當地學員開設硒源巴特農特產商城、誠心生態農特體驗店,以「打造家鄉的味道」為目標,專注於本地優質農特產品品牌打造和線上線下銷售業務。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個春天,落英繽紛,花香滿徑。
時光知味。唯有愛,是最美的人間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