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孕小二才子,今天給你們更新最全最新育兒知識!大家認真聽哦!對寶寶受益一生!你都知道有哪些嗎?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中醫有句話叫四季脾旺不受邪,這是醫聖張仲景說的。這句話就說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體正氣的來源,任何時候,只要脾氣旺盛,那麼人體就不容易受邪,就不容易生病。
容易積食,這是小孩的特點,現在絕大多數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們給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裡面了,一下就瘀住了。
小兒推拿消食法:寶寶出現積食症狀,家長可以在家先給孩子進行積食推拿,幫助消食、清熱。
小兒推拿怎麼調理呢?小編分享7種小兒推拿
(1)清胃經: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脾和胃連起來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次數:5—10分鐘
通過運動幫助消化: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如果寶寶吃多了,不妨帶寶寶戶外活動一下,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如散步、曬太陽等、既有利於健康,又能促進親子感情。
(2)清大腸經::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除溼熱,導積滯。次數:5分鐘
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3)清天河水:位置:位於前臂正中線位置
作用:清熱去火、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腸胃積熱。次數:10分鐘
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餓一頓飽一頓,這樣會打亂腸胃的生物鐘,影響消化。
(4)順運內八卦: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次數:5分鐘
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飽。寶寶白天運動量大,吃東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動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過多過飽,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不要吃得太飽。
(5)推四橫紋(或掐揉四縫)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節橫紋處
作用:退熱、消脹、散結。次數:5分鐘
早上和中午寶寶剛睡醒時,1小時內(至少30分鐘)不要進食,因為胃腸等內臟從低運轉恢復到正常需要一定的時間,否則也無益於消化和吸收。
(6)摩腹: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次數:100-200次
對於尚處於哺乳期的媽媽來說,一定要忌口,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若媽媽飲食無度,嬰兒就可能「奶積」。
(7)下推七節骨:位置: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洩熱通便,多用於便秘、脫肛等症。次數:100——300次
今天講到這裡,謝謝寶媽,眾大網友的關注,和收看,除了這些以外,你還知道哪些育兒經方法呢?小編今天發的文章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