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5 07:2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徐賢飛
12月4日,金華市委書記趙光君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調研市區城建工作,重點考察城區水庫的保護和開發情況。他強調,生態化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標誌,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方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以生態廊道建設為抓手,以三江六岸景觀提升為重點,把城區水庫作為優化城市空間和功能的節點,彰顯亮麗的生態底色,進一步擦亮宜居城市品牌,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升都市核心區綜合承載力。副市長祝倫根參加調研。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金華修建了一批水庫,「五水共治」後水質得到明顯提升,蕩漾的清波與蒼翠的丘陵相映成趣,水面上時而有飛鳥掠過,一派山清水秀的美景。趙光君一行考察了金東區的東湄塘水庫、菱塘水庫、巢塘水庫,金華山旅遊經濟區的長嶺水庫、成功塘水庫、躍進水庫,婺城區的水角壠水庫、郭力壠水庫、清塘水庫,一路察看地形地貌,詳細了解運行管理情況,仔細詢問規劃建設思路。趙光君說,這些水庫離城近、環境優、布局好,是拓展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位的寶地。他強調,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元素。金華有縱橫交錯的河網、星羅棋布的水庫。這幾年,大家以斷腕之志換回了綠水青山,接下來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立足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全局,進一步鞏固深化治水成果,統籌推進江河、水庫及周邊區塊開發建設,努力把水做活、做精、做美,使城區早日呈現碧波映城、城託青山、山水相依的生態美景。
趙光君強調,要高度重視水,高效地利用水,科學地設計水,進一步做優三江六岸濱水風光帶,通過水系開發利用把南山、北山的良好生態導入城市,讓城市更富活力、更有靈氣。要堅持適度開發,對現有生態景觀重點加強保護,秉持最小幹預原則,把城市建設與改善水質、修復水生態環境結合起來,打造與區域景觀統一協調的水景,實現人、生態、文化的和諧共生。要拉高標杆、謀定後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利用,將城區主要江河、水庫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因地制宜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加大對周邊區域控規力度,有效整合各方資源,積極探索開發建設模式,加快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新亮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的需求為尺度,按照活水、清水、親水的要求,使城市水系的水利功能、生態功能、景觀功能、文化功能、產業功能融為一體,讓水真正融入市區、融入生活,為市民群眾和外地遊客提供更多環境好、品質高的公共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