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今年輕人東西壞了就扔了換新的,而老一輩人東西壞了修一修接著用。不過,生命中總有一些東西不捨得扔、不捨得換,比如愛人送的第一個包,比如找了很久的一雙明黃色的鞋子,再比如花了半年積蓄買的一件皮衣……
然而時光總會殘忍地在我們心頭之物上留下印跡:長時間磨損的包帶、不小心劃破洞洞或是被染上的顏色……
李業柱與宋紅梅夫婦每天就與這些物件對話,用自己化腐朽為神奇的雙手,還物件只如初見。這就是城市裡的修補匠人,雖然工作並不起眼,但是他們用雙手修補著歲月痕跡,用心給予顧客心靈的慰藉。
縫衣針、牙籤這種看似簡單的東西,卻是李業柱在修補皮具時最順手的工具。
讓舊物宛如新生
「我的南瓜包已經被『開膛破肚』了!」高敏(化名)通過宋紅梅微信發送的圖片,看著自己心愛的南瓜包一點點地被拆解開來。
這個LV的南瓜包是高敏的第一個LV包。經過多年時光洗禮,包口位置的包邊已經爆皮、脫落,無法再用。雖然有不少名牌包,但是高敏卻對這個情有獨鍾。「不僅因為是第一個,還因為這個包特別好背,單肩背也不會覺得累。」難捨之際,高敏找到了李業柱夫婦。李業柱答應要找找看有沒有合適的材料。
幾天後,高敏接到了李業柱的電話,「材料找到了,不過鑑於您的包比較貴,有幾點需要提前跟您確認一下。」LV南瓜包包口與包帶材質相同,顏色較淺,經長時間使用後,皮質有了「包漿」的效果。「新換過後,包口會是新皮的顏色,短期內與包帶會有一點點色差。」李業柱邊給高敏解釋,邊給她展示要更換的皮料。
「包剛買來時就是這個顏色!」高敏此時仿佛看到了包剛買來時的樣子。「舊物修復,很多時候難免會略有差異。」李業柱說,送來的東西都是顧客心頭之物,因此他處理起來也是慎之又慎,很多時候反覆確認後才敢開工。
修補前後對比圖:磨損嚴重的包包(上圖)被修復得宛如新生(下圖)。 記者 段婷婷 攝
他仔細分辨包的裝飾、走線的方式,心中有數後才開始拆解,邊拆解還邊用手機拍下細節,以便照樣復原。然而拆解過程並不容易。包帶位置的飾扣非常特殊,縱然李業柱店裡有一盒盒的工具,卻沒有一個能夠打開。他求助了同行,跑了很多家五金店都沒找到合適的工具。
「很多國外的包都存在這個問題。」李業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他在狹小的空間內,手工一點點拆線、再一點點穿針引線縫合,氣定神閒。「連針腳傾斜的度數都跟原先一模一樣。」高敏仔細看了又看,無論從材質還是針腳上都跟之前極為接近。只花了300塊錢,整個包宛如新生。
上萬元的奢侈品
李業柱和宋紅梅的小店,在濟南的鬧市裡顯得非常不起眼。門前的千佛山東路車水馬龍,門口沒有停車位,宋紅梅常常拿著修好的物品等在路邊,顧客開車經過就直接拿走。
店鋪很小,只能放下一節老式的玻璃櫃檯,裡面整齊碼放著五花八門的養護材料,有著擁擠卻整齊有序,像極了小時候記憶中的小賣部。
宋紅梅坐在門口的小馬紮上,把手裡的鞋子一點點清理乾淨,用保鮮膜仔細包裹好,放到一側的格子櫃中。李業柱則坐在櫃檯後面,小心翼翼地將櫃檯上一個已經爆皮的包包一點點拆解開來。
踏進這家小店,時光仿佛慢了下來。
此時,一位中年男子抱著一摞衣服來到店裡,來這裡的多數是熟客。「又來活了!」他一邊把衣服放在櫃檯上,一邊打趣說。他身材偏胖,每次買了新衣服都會先拿到這裡改大小。「這個冬天都不用再買新衣服了」,宋紅梅給他量了量尺寸,然後一件件地記錄下衣服要改動的地方。店裡的業務細碎、繁雜,看上去都很接地氣,比如擦鞋、洗鞋、翻新、補色、改型、織補、修褲腳、修鞋、運動鞋氣墊維修……
雖然看上去都是小攤的業務,可他們手底下修護的常常是上萬元的奢侈品。
十幾道程序
「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想做好並不容易。」李業柱介紹,皮具護理洗護翻新需要很好的眼力,來確認皮具的組織結構、紋路規律以及走線手法等等。
修復過程要經過清洗、消毒、調色、試色、噴塗、上色、固色、手感等十幾道程序,一件用舊了甚至用破了的物件才能宛如初見。
整套程序嚴謹講究,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就拿調色來說,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全靠眼力。」李業柱說,調淺了還能彌補一下,萬一要是深了那基本就很難再改回來。
「幹得時間越長,膽子越小。」李業柱介紹,比如漆皮包的上色需要在無塵的條件下一次性噴塗成功,一旦黏上任何灰塵都是無法還原的。
如今這樣的手藝人在城市裡已經越來越少了。「每天早上8點開工,晚上8點下班,遇上顧客著急的還得加班加點。」李業柱說,長時間與物件打交道,要耐得住寂寞,要學會與它們對話。
皮具的修護是件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匠人們靠的是手藝和功夫。比如修一雙鞋子,即使容易一些的,也需要幹好幾個小時;修一個包,費勁一點的就得耗費一兩個周。不過,這也給李業柱夫婦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記者了解到,一年下來小店營業額有二三十萬元。「這些年我們從一無所有到現在,買了房、買了車,還給兒子買了房。」說起來,宋紅梅非常知足。
從地攤到高端
這個行業,夫妻倆已經幹了十幾年,確實可以稱得上白手起家。
2004年,為了照顧在山東的父母,李業柱辭掉東北機關單位的工作,跟妻子宋紅梅來到濟南。為了謀生,夫妻倆用僅有的積蓄開了一家餐廳,然而不到一年就關門了,積蓄也都砸在了裡面。
幹點啥謀生?在考察了不少行業之後,夫妻倆看中了修鞋、擦鞋這行。「一方面當時沒有錢,幹這行不太需要成本;另一方面當時有朋友在幹這個,覺得還不錯。」於是,李業柱和宋紅梅一拍即合,在山師東路支起了地攤。當時,擦一雙鞋只需要2元,會員價僅1元。就從1元起步,李業柱和宋紅梅開啟了「職業生涯」,憑藉高超的手藝,顧客口碑傳播,他倆的生意越做越紅火。
在擦鞋、修鞋的過程中,顧客的需求越來越多,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修鞋,給鞋子補皮、上色等業務也越來越多,一些顧客還把破損的包包、衣服等都拿來修補。
通過參加行業培訓以及同行間的交流,再加上自己的用心琢磨,李業柱的修補技藝越來越好。就這樣,夫妻倆的業務越做越多。擦鞋只有一兩塊錢,可是複雜的修補一單能達到幾十元,即便如此,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顧客。
李業柱精心調色後,準備為顧客翻新一雙皮鞋。
如今,在李業柱的店裡,LV、香奈兒等大牌琳琅滿目,過萬的包包、衣服、鞋子都司空見慣。修補一雙鞋或者一個包也不再是幾毛或者幾塊錢的小買賣,而是一單幾百甚至上千的熱門生意。
事實上,近十年,人們在衣著等方面的消費更新速度加快,對舊物修補的需求直線下降。
為了生存,行業裡把細分品類整合到一起的趨勢越來越明晰。無論是鞋、包、衣服,甚至包括其他皮革類、針織類的物品,都能融合到一個店鋪中去。
而且,隨著奢侈品消費需求的提升,衣物、鞋子修補一改低端屬性,越來越高端化。而李業柱夫婦的小店,恰恰見證了這十多年的行業變遷。
李業柱的店鋪很小,只能放下一節老式玻璃櫃檯。
是真是假 搭手一摸就有數
長時間與奢侈品打交道,李業柱與宋紅梅都成了奢侈品鑑定專家。不管是什麼牌子的包,他們打眼一看、上手一摸,基本就能判斷真假。
「我覺得LV的包主要有四個生產地,做工都有不同。做工最好的還是義大利產的,其次是法國和美國,西班牙生產的做工稍微差一些。」穿著格子襯衣、毛背心的李業柱看上去再樸實不過,但是說起奢侈品牌頭頭是道。
「其實真品和假貨之間有很多地方是有出入的,只是很多人不注意而已。」李業柱給記者展示了GUCCI經典雙G花紋真假兩款,在李業柱的指引下仔細辨別,果然差別明顯。真品的G字花紋的橫紋下類似一個小三角,而假的G字橫平豎直,顯得很單薄。
李業柱說,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很多奢侈品的五金件是手工打造的,往往並不是那麼光滑、整齊;而機器加工的零件一眼就能夠看出來。
再比如,每件奢侈品都有自己的出生證明,也就是唯一編碼,有的比較顯眼,有的比較隱蔽,但是仔細找都能夠找到,像LV的「身份證」就是兩個字母加4個數字組成。
不過,正品的做工時刻在調整,而假貨的做工也時刻在更新,因此需要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見識和知識儲備,才能夠提升分辨真假的能力。「奢侈品真假鑑定要從材質、做工、金屬配件等多方面綜合判斷,不能單就一個方面做出判斷。」
相關連結
皮具使用及護理小常識
1.要保持皮具乾爽,不使用時最好放置在通風處,避免潮溼和太陽暴曬,防止皮具發黴、爆裂。
2.皮包儘量不裝過重的物品,防止皮具變形或對包帶造成損害。
3.不要在雨雪天氣穿戴或使用吸水性皮具。
4.皮具不要與掉色衣物放在一起,避免串色,淺色皮具儘量不與易掉色服飾搭配,一旦串色,有些皮具是無法補救的。
5.皮衣類要掛起存放,防止皮面褶皺,包類皮具要保持平放,防止變形。
6.皮具最好交替使用,可以延長使用壽命。
7.奢侈品皮具要定期到專業門店進行護理,不要自己護理,方法不當會造成不良後果。若有破損、掉色等現象,需要專業門店及時修復。
8.皮具護理最好一年不少於3次,若使用頻率高,護理次數要相對多一些。
(來源:生活日報 shenghuori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