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齊魯網評:「鬥轉星移」,腳踏實地建設航天強國

2020-12-23 閃電新聞

2020年6月23日09時43分,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隨著它在北鬥三號組網「大棋局」的落子定盤,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顆「收官之星」帶著幾代人不斷求索的夢飛向了那片壯麗的星空!

1994年我國啟動了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建設,即為「北鬥一代」,第二步則是在2004年,啟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2012年形成區域無源服務能力。而第三步正是在今年,形成全球無源服務能力。一顆顆組網衛星不斷發射升空,在天空中「織」出了一張信息網。

逐夢「北鬥星」的背後是幾代人的接力奮鬥,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北鬥」星光日漸耀眼。「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北鬥人始終沒有動搖走自主可控道路的決心。北鬥一號解決了衛星最基本的問題,例如供配電的太陽帆板、控制系統的轉動機構等,這些核心產品的國產化,讓北鬥衛星有了一副「中國體格」;北鬥二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攻克了以導航衛星總體技術、高精度星載原子鐘等為代表的多項關鍵技術,讓衛星導航系統的「心臟」跳動出「中國心率」。三代北鬥系統通過探索與實踐,也交出了閃亮的答卷。

曾有人問,北鬥為何讓國人如此提氣?答案4個字:自主創新!以國為重是北鬥的核心價值觀,自力更生是北鬥的風骨,不斷創新則是北鬥的靈魂。從「兩彈一星」到「神舟」「北鬥」,從「東風」到「銀河」「天河」,歷史經驗一再證明,我國科技發展較好的領域,靠的就是自主創新。變「為我所用」為「由我所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世界科技領域佔上一席之地。

衛星導航的競爭不僅是技術體制的競爭,同時也是星座與信號的競爭。中國與歐洲、美國就衛星頻點和軌位問題經歷了多年的協調工作,背後充滿了大國航天的「博弈」。如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成功組網,標誌著我國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有了和美國GPS導航系統實力PK的「資本」。第一次達到元器件100%國產化要求,第一次提出合作與兼容……這些都讓中國的航空航天和衛星監測技術在世界上更有底氣。

德國科學載荷項目組負責人、基爾大學教授羅伯特·維默爾-施魏因格魯伯曾說過,「中國航天的發展速度『讓人驚嘆』」。沒有奮勇拼搏,哪來的「中國速度」「中國奇蹟」?新時代下,更多的科研骨幹、領軍人才、青年才俊和創新團隊抓住機遇、不負韶華、勇立潮頭、銳意進取,在這條「通天大道」上,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大潮,才讓我們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徵程上蹄疾步穩,驚喜連連。

有夢想就有目標,有希冀才會奮鬥。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腳踏實地,自主創新,我們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自會多幾分自信;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上,自會多幾分從容。(文/高飛)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2020-10-20 09:54 來源: 南方網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從嫦娥五號「挖土」歸來看中國超凡戰略定力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人類探月歷史60年來由中國人書寫的又一壯舉,是我國月球探測技術的偉大飛躍,是我國航天科技實力的重大體現,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對建設航天強國具有特殊而深遠的意義。航天事業的厚積薄發,一個個圓滿成功的背後,展現的是中國超凡戰略定力。
  • 【地評線】桂聲網評:「強治理」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管理
    從2016年起,南寧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先後開展集中整治年、鞏固提升年、制度建設年、城市精細化管理年,持續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今年,南寧更是立足「強」字下功夫,突出抓好「強治理」工作,以「繡花」功夫推動綠城品質升級,城市治理各項工作日顯成效——城市發展空間布局更為優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空氣品質持續鞏固提升,綜合環境更加優異,「繡」出了一座天藍、地淨、水清的生態宜居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城市治理體系支撐。
  • 【地評線】大洋網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提高「七種能力」
    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這一論斷。  回顧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三次講話,各有重點。誠如總書記所言,「我們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如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即將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解決問題的需求更為迫切。  如何在今天解決實際問題?
  • 【地評線】大洋網評: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探索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強國之路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同時,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入2035年遠景目標。中國科學技術成果可謂遍地開花,為我國建成科技強國,提供了重要支撐。誠然,建設科技強國,我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但我們也有很多有益經驗,值得總結與推廣。
  • 「地評線」天府網評:把「人民至上」大寫在新的五年規劃上
    他強調,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此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抓好落實工作,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增添新動力、開創新局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br><br>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 【地評線】天府網評:「你笑起來真好看」激勵發展自信
    【地評線】天府網評:「你笑起來真好看」激勵發展自信   聚焦西部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近年來實實在在的生活變化,通過記者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實地採訪,拍攝群眾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概,捕捉他們自然綻放的笑容,對比脫貧前後的反差,並通過短視頻及文字的形式客觀真實地表現出來,讓我們原原本本地看到了西部貧困地區通過脫貧攻堅帶來的巨大變化。讓貧困群眾自己來講述生活的變化,通過真實的鏡頭和簡潔的文字,還原脫貧前後翻天覆地的變化。
  • 【地評線】天府網評:讓扶貧小餐廳飄出更多幸福味
    【地評線】天府網評:讓扶貧小餐廳飄出更多幸福味 2020-08-23 16:46:21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國資報告:新型舉國體制下建設航天強國的思考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高質量推進航天強國建設,應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通過頂層制度設計,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遠近結合、整體推進,推動各方面協調行動、有機融合、增強合力,切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政策優勢、發展優勢,落實到航天強國建設的各個環節。 (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新型舉國體制」下高質量推進航天強國建設。
  • 烏山時評:為航天強國建設貢獻福州力量
    中國航天領域年度盛會——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18日至21日在福州召開。為航天強國建設貢獻福州力量,一個重要的契機到來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近年來,福州把發展航天產業作為科技創新、產業提升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設海絲衛星產業基地,培育了福大創新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
  • 【地評線】大洋網評:提升廣交會影響力,助力新發展格局
    【地評線】大洋網評:提升廣交會影響力,助力新發展格局,.2020-12-10 20:48:30,.204301,.周璇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2020-12-18 19:57:23,.204442,.張婧妍
  • 「地評線」桂聲網評:以職教鍛造大國工匠 推動中國智造升級
    再來看看他們的就業方向——航空航天、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和高端製造產業,一點都不誇張地說,這些人就是推動中國智造升級的重要力量。過去,一些人對職業教育帶有一定的偏見,當家裡的孩子高考結束之後,很少有家長會鼓勵他們報考職業院校。不過,現在這樣的情況正在得到改變。
  • 《女神降臨》文佳煐「醜得好用心」!網評扮醜最成功的女星,黃正音...
    為了要演出「任朱靜」妝前妝後的樣子,文佳煐也是豁出去了~圖片來源:TVN《女神降臨》在化妝前,「任朱靜」是一個大家眼中的醜女,為了凸顯醜小鴨變女神的反差,文佳煐不但頂著濃濃的野生粗眉,還畫上紅斑與痘痘,皮膚狀況看起來超級糟糕。
  • 「地評線」映象網評:奔馳在太行山上的「圓夢」高鐵
    12月12日,鄭太高全線貫通,鄭州至太原間線路全長432公裡,最高運營時速250公裡,從鄭州到太原最快旅行時間由3小時38分壓縮至2小時24分,12月11日開始發售鄭太高鐵焦太段動車組列車車票……這一串數字的背後,是無數鐵路人克服疫情影響,以日為戰、與時間賽跑的歷史見證;是鐵路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六穩」「六保」決策部署,踐行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最有力行動;是鐵路部門實現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兩手抓
  • 「地評線」中安時評:九天攬月凱旋歸,續寫航天新傳奇
    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九天攬月凱旋歸,中國航天創造了新的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所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航空科普名家王亞男:中國爭做航天強國,更需開拓創新思維
    1999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程碩士。1999年進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貴州集團工作。2005年進入《航空知識》雜誌社,歷任見習編輯、責任編輯、主編助理、執行副主編、編輯部主任等職,現任《航空知識》主編。2013年榮獲中國新聞出版政府獎期刊獎。2016年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2018年被評為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 「強國教育叢談」提升學校軟實力:實現教育強國夢的硬道理
    會議為我國各項建設事業都勾勒出了清晰的宏偉藍圖,也為我國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樹立了新的發展目標,那就是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將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強國。書寫好教育強國的奮進之筆,我們就不能只採取「經濟決定論」裹挾下的提升學校「硬實力」的發展路徑,還應該在提升硬實力的基礎上,著力提升以價值性、文化性、制度性為核心的學校軟實力。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堅守初心使命,為人才培養培根鑄魂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與推動教育強國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70年來,人民教育出版社擔當使命責任,堅守初心,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履行編書育人使命,為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建設人才作出了巨大貢獻。70年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始終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邁出了改革的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