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樓主
轉眼又到年終,是不是又要寫總結了?其實現在的很多公司的年終總結已經模板化,也都跳不出主要業績、亮點經驗、問題分析、未來計劃幾個維度,我就不再贅述。
去年新東方年會上的歌曲猶在耳邊,總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幹活的累死累活,到頭來幹不過寫PPT的」——新東方年會節目《釋放自我》
年底除了述職,少不了總結大會或是公司聚會,而會上領導經常會說:「小A,你對過去這年有什麼看法?」這時候倘若表達出色,那做PPT的也幹不過會說的。
今天我就分享一下:年終總結髮言如何表達才能看出水平?方法簡單易用,也可以應用到其它即興發言場合。一年都幹過來了,可別輸在不會表達上。
總結髮言的目的
我們要探討的場景是員工在公開場合圍繞「年度工作」進行即興演講,首先我們要明白表達的目的。
演講者雖然面對的是領導及廣大同事,但在項目管理體系的干係人管理中,領導是權力高且利益相關性強的人,同事是權力低、利益相關性一般的人,那麼要重點管理的就是領導。
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領導希望聽到什麼?
主管領導或許是想看到你的成長,上級領導是想了解你對工作的思考與規劃。無論哪個領導,最想聽到的其實是「明年會更好」,他可以放心讓你去做。
「商務合作其實就是不斷地超越對方的期望值;不斷地超越顧客或消費者的期望值;不斷地超越上司的期望值。」這才是商業經營的最大秘訣。——大石哲之,《靠譜》
如此一來,演講者表達的目的也就清晰了,那就是獲得領導的認同和認可:讓領導認同自己的理念、工作方式、價值觀;讓領導認可過去的成績、未來的規劃。
貫穿始終的「一個不變」
為了讓領導認同,我建議演講的第一部分是「一個不變」。
什麼能夠讓人產生認同感?信念、初心、原則、價值觀等等。
戰國時期,商鞅通過秦國寵臣景監走了內部通道,獲得了一次秦孝公面試的機會。商鞅發言的主題是「帝道」,結果秦孝公時睡時聽,之後怒罵景監都找的什麼人。「帝道」的治國理念顯然是與秦孝公的想法背道而馳的。
第二次,商鞅又講了「王道」,這次秦孝公覺得這人還行。
第三次,商鞅講了「霸道」強國之術,秦孝公高興得不得了,「語數日不厭」。
商鞅三見秦孝公才有了後來的商鞅變法,留下一段君臣之絕唱。
商鞅面見秦孝公核心就是讓其認同自己的治國理念,而這個理念就是他要堅持的初心。
在職場中,若領導的風格是冒險、超越,那你就不能說自己是穩重、紮實。
「一個不變」就是以某個主題或信念,來喚起領導及同事的認同。
舉個例子:
過去這一年,作為一名營銷人,我體會最深的就是營銷人不變的「激情」。儘管整個行業出現了嚴重下滑,但是我們依然積極樂觀,迎難而上。越是艱難,我們越是衝到前線,站到有炮火的地方。
「英雄惜英雄」,當你表達出「我與你是同一類人」時,那你就更容易被接納。
突出亮點的「一系列改變」
第一步是以「一個不變」獲得認同,第二步則是以「一系列改變」獲得認可。
「一系列改變」就是總結重點業績,突出亮點。這裡可以套用一個經典句式:為了……我們通過……達成了……
舉個例子:
為了提升品牌形象,我們通過「抓兩頭帶中間」的方式,一頭是從設計源頭,我們進行了13款產品的改進升級,一頭是產品出廠檢驗,我們制定了90款單品的《檢驗說明書》,這樣,使得生產有方向,質量有標準,最終促成了質量投訴<1%的目標。
在描述業績時,建議做到三點:
事實求是,不吹噓重點突出,不囉嗦條理清晰,不雜亂注意這裡的場合是表達看法,而不是個人述職,對於改變可以說自己團隊取得的成績,儘量不要局限到自己個人工作上。
在「不變」與「改變」之間要建立聯繫:因為我們有激情,所以我們做出了很多大膽創新,因為我們對質量的堅守,所以我們對產品不斷進行改良。
故事化的「幾個具體點」
在講完「面」上的「不變」與「變」之後,我們需要用「點」來喚起共鳴,也就是講幾個具體的故事。故事化思維,可以讓我們的演講更富感染力,提升可信度。
任正非曾經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華為5G技術領先跟一位俄羅斯小夥有很大關係。
據說這位俄羅斯小夥不會談戀愛,只會做數學,來華為公司十幾年,整天就知道玩電腦,沒有人知道他在崗位上做啥。但是突然有一天,這個小夥子告訴任正非,他突破了2G到3G的算法,然後,華為無線電上就領先了愛立信。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一下就能感受到華為對於技術研發的重視與投入。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故事如果歸結為兩個字,那就是「衝突」,有了衝突才能吸引人聽下去。
講故事可以用「漢堡包模型」,先講客觀條件,再講戲劇反轉,這就是衝突的「兩片麵包」,最後再展開講中間的「肉餅」——故事內容。
比如,我們講述產品變好的故事:
①先拋出衝突:今年,我們的面霜重磅推出,但一開始市場並不買帳。②再具體解釋:我跟一個老客戶聊,我說:「我們新面霜上市了,您不買點?」她不願意買,因為她覺得我們公司的產品包裝差,產品功效也一般。後來,我免費送了她一盒。沒幾天,她就找到我興奮地說:「你們新面霜真不錯,包裝高大上,用起來保溼效果非常好。」她又找我買了10盒,送給親戚朋友。
年終總結也是一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有人報喜不報憂,這樣的總結就是片面的,也就談不上「突破」。所以,我們也可以講某個具體的失誤,從中我們得到了什麼教訓,由點及面,舉一反三。
故事可以穿插在整個發言當中,不一定非要在「不變」、「變」之後。
許一個未來
發言最後,我們需要談談「未來」,與年終總結「承前啟後」的主題契合,進一步獲得領導的認同。
你可以立下軍令狀,也可以引導大家暢想未來,有時候恰恰是你描繪的願景最能打動老闆。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當年到中國投資,馬雲用10分鐘左右時間「談了一下對於未來的構想,為何要幫助中國的小企業去實現夢想」。恰恰是這個關於未來的構想,讓孫正義當即決定投資。
最後,總結一下年終總結髮言的邏輯:
一個不變:貫穿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獲得認同。一系列改變:總結亮點,贏得認可。幾個具體點:用真實案例提升感染力。許一個未來:描繪願景,給他人以信心。這樣的表達以時間線為鋪墊,總結過去,暢想未來,加上具體的事例,就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
參考資料:《靠譜》,[日] 大石哲之《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司馬遷《10分鐘商學課:高手的自我修煉》,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