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作為我國著名數學家,他的成就可以說是享譽世界,22歲時便在美國的加州伯克利分校獲得了博士學位;26歲時成為了史丹福大學的終身教授;27歲一舉突破世界級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讓世人知道了中國並不是一個數學沒落的國家;甚至數學大師辛格,都曾說過:「丘成桐一個人就是哈佛的一個數學系」,由此可見丘成桐的實力有多麼強大。
當然丘成桐的成就還不止這些,就拿國際上知名的數學獎項來說,丘成桐教授幾乎都獲得了個遍,為了幫助國家數學發展,丘成桐教授在清華大學成立數學科學中心,清華大學也聘請了丘成桐教授為清華學堂數學班首席教授,這樣成就、這樣的地位,可以說是真真正正地給中國數學爭了口氣。
對此世界著名青年數學家、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執行主任劉克峰教授都稱他為「數學皇帝」,要說數學水平當今社會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和他比肩,當然丘成桐教授除了自身數學能力驚人之外,其教學能力更是非常強大,培養出來的孩子90%都去了世界著名的學校,但是在教育他人的過程,丘成桐教授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他所教的學生裡,數學成績好都會孩子幾乎都有著3個特徵。
特徵一:專注力強
丘成桐教授在上課的時候發現,班級中數學成績好的孩子上課都特別專注,而成績差一點的孩子上課總會有一段時間在一旁玩耍或者溜號,除了上課之外,就連在平時做題的時候也是,成績好的孩子更願意先將全部精力用於做題,之後在想著其他的事情,相反成績差的孩子更喜歡邊寫邊玩。
而數學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嚴謹的學科,不像其他課程前後關聯並不是很大,數學幾乎落下一堂課,那可是被落下一大截,這也是為什麼網上會有一個段子說:「上課數學課撿了支筆,就再也沒有聽懂數學課」的關鍵原因,雖然段子中描述的有些誇張,但確實如此,所以那些上課專注的孩子,數學成績都不會太差。
不過孩子的專注力並非一天兩天形成的,就像習慣一樣,都是從小養成的,若是孩子小時專注力就很差,那麼等孩子上小學後再想努力培養,那就太晚了,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時期就是學齡前。
因此我從孩子3歲就開始培養他們的專注力,不過由於孩子的特殊性,培養專注力的方式肯定不能過於枯燥,於是我選擇了這套深受孩子喜愛的《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專注力訓練》。
要知道傳統專注力書籍,無非就是連線、走迷宮、找不同這老三樣,但是這套好奇狗專注力訓練書,它就非常全面了,除了傳統的專注力遊戲之外,還有「找出缺少的玩具」、「短句記憶法」等等遊戲。一改傳統,同時還包含7大類的思維遊戲,300幅精美圖片,400道遊戲題,還贈送200張貼紙。這貼紙可是迎合了孩子的內心,每次拿貼紙作為獎勵特別管用。
最關鍵的是這套書中,還有一個貫穿全書的角色,那就是孩子們都喜歡的好奇狗,通過好奇狗的帶領下,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也不會感覺孤單,並且好奇狗還會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更好地提升專注力。(強力推薦)
特徵二:對數學有興趣
丘成桐教授曾在一次演講上說:我想很重要的當我們開始要做一個學問,尤其是你真的要做一個出色的科學家,跟你的興趣和你一開始所立下的志向有很大的關係。
也就是說孩子能否學好數學,和孩子的興趣以及所立下的志向有著很大的關係,若是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學數學只是為了買菜時能算明白帳,那麼這樣的孩子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成為一個數學家。
而孩子的興趣都是從小立下的,和父母的引導、教育也都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們想要讓孩子真正學好數學,那麼一定要幫助孩子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孩子立下志向,並全力以赴的支持孩子、培養孩子,這樣孩子的數學成績絕對差不了。
不過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孩子數學興趣,並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做數學題,而是要將數學趣味化,讓數學變得更有趣,這樣才能吸引孩子產生興趣,而我國絕大多數的數學啟蒙都很難做到,為什麼這樣說呢?看看這幅圖就知道了。
大家設想一下這樣內容單一、黑白配色、枯燥乏味的數學,孩子會真正喜歡上它嗎?再來看看國外的數學啟蒙,二者可以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所謂興趣,一定是讓孩子感興趣,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充分感受數學的趣味性,並在玩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
我剛拿到這套《其實數學很好玩兒》的時候,都忍不住翻看很久,更何況是本身就對色彩敏感的孩子呢?
特徵三愛思考
數學是一個非常考驗邏輯思維的學科,在學習數學以及應用數學的過程中,絕對不是靠單純的背誦公式就能夠學會的,數學和其他學科最大的差距就是,數學更需要用腦去思考。
而愛思考的孩子在這方面就會有著很大的優勢,在做數學題的時候愛思考的孩子往往會仔細思考真正理解題目的意思在進行接下來的答題,而解題過程也會更加嚴謹,避免犯一些沒必要的小錯誤,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在成績上獲得更好的提升。
丘成桐教授對我國數學的貢獻可以說是非常重大,不僅為我國的青年才俊提供了更好的教育,還提出很多中國孩子目前的問題,了解自身問題,並進行改正,那麼才是真正的提升。
我是小青媽媽,專業母嬰培訓師,同時也是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共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