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復工,下個月我就要破產了」
這場疫情對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疫情衝擊之下,一些競爭力較弱、本來就面臨生存困難的中小企業將會面臨停產破產。」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政研處處長宋烜懿看來,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夠有效復工復產。
「受疫情影響,初步估計我們企業生產線全部停產的損失要達到1.5億元。我的資金只能支撐到本月,再不復工,下個月我就要破產了。」江蘇一家化工企業老闆告訴記者,他的企業有2000多名員工,企業真正能復工得到三月底。事實上,除了一些保障疫情相關物資和涉及民生相關重要物資的中小企業能夠很快復工之外,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短期內很難真正復工。
「據我了解,有些企業即使被批准復工,也沒有真正實現復產。」據宋烜懿介紹,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很多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員工主要來自於全國各地,他們在回到工作地時需要經過嚴格檢查和隔離,而企業因為需要承擔很高的風險和費用成本,寧可暫時不復工。
其二,中小企業面臨最主要影響復工的因素是產業鏈不完整。「運輸環節上,物流還沒有完全恢復;原材料上,由於多數企業從全國甚至全球各地採購,物流、人工不足等因素導致企業原材料短缺,加之企業原材料庫存不足,以及上下遊企業尚未復工,都導致中小企業很難實現真正復工復產。」宋烜懿說。
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通過對國內6422家中小企業進行調研得出數據顯示,86.46%的中小企業受到疫情影響較大。截至2月14日,已復工中小企業僅佔59.29%,39.13%的企業還需要2周甚至更長時間復工。38.9%的企業經營暫時處於停頓狀態;29.43%企業受疫情影響特別嚴重,將導致虧損。企業對今年的經營預期中,41.84%的企業比較悲觀,預計企業會出現虧損;只有9.41%的企業比較樂觀,認為可以實現盈利,7.71%的企業認為經營將與去年持平。76.87%的企業都在開動腦筋,積極生產自救。
「有技術儲備,我不愁產品賣不出去」
「我們廠2月11號就已經復工,這在當地算是比較早復工的企業。」方明(化名)的企業是江蘇省無錫市一家專做設備的裝備製造企業,他對於企業目前的現狀感到比較樂觀。「現在車間裡復工的員工主要來自江蘇省內,其中還有一半的員工仍在隔離期。再過一周人員基本上到位,就勉強可以開線生產了。」目前方明的工廠主要處理年前接的一些訂單,「做完這批訂單,我們就沒有業務可做了。」
雖然對行業內大環境有些擔憂,但方明的企業由於有比較充裕的技術儲備,可以在裝備製造的細分領域根據需求推出多樣化的產品。「我們企業有200多項技術專利,東方不亮西方亮,只要企業一開工,我們隨時可以轉換細分行業,不愁產品賣不出去。」方明的胸有成竹來自他從2008年開始堅持不懈的技術研發,「走這條路剛開始挺痛苦的,但現在來看,技術研發這條路走對了。和一些技術儲備不足的同類型企業相比,我們的日子還是要好過一些的。」
「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疫情是困難,也是機遇。」宋烜懿認為,優勝劣汰是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必然過程,疫情爆發只是加速了部分企業的退出。「能夠挺過這次疫情的企業,必然是一些競爭力較強的企業。這些勝出的企業也可以從倒下的企業中尋找機會,通過收購的方式擴充企業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
儘管受困於疫情,但一些抗風險能力較強的中小企業表示,對後市還是比較看好。「今年上半年對於企業將是一個調整期,預計今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市場會有爆發性的增長。」宋烜懿說,「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苦練內功,加強自身能力提升,蓄勢待發。」
這次疫情給中小企業敲響了警鐘。政策「輸血」施救,企業更得「止血」自救。「政府的扶持政策可以緩解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但真正抵禦風險還是要靠企業自身實力足夠堅強。」宋烜懿說,「我們一直呼籲中小企業要走專精特新發展的道路,往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多研發特色新產品,創新模式,才能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有這些好政策,企業一定可以挺過去」
疫情過後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是各部委、各級政府部門面臨的重要任務。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出臺20條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堅定信心,強化措施,實現有序復工復產,渡過難關。其中,中小企業最關注的當屬金融扶持政策。
記者從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下稱「中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了解到,面臨困難的中小企業最大訴求就是對貸款資金的需求。「與防疫物資相關的中小企業由於訂單量激增,資金需求較大;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帳面流動資金僅能維持企業1至2個月的生產經營,需要額外流動資金補充。因此,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資金困難或貸款到期還款困難的情況。」中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星說。
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中行北京分行根據監管機構及中國銀行總行相關文件精神,迅速制定出臺了多項疫情防控期間業務應急工作方案以及流程優化方案,推出了務實高效的差異化、全產品專項金融服務方案,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微企業伸出援手。
「這筆資金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資金支持,我們公司就可以幫醫院應急向上遊供應商緊急採購用於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必要設備了。」據北京京陽騰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耿智焱介紹,公司主要是做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實驗診斷,服務對象就是醫院的感染科。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公司也在第一時間被醫院納入了採購體系,負責北京市、遼寧省兩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核酸檢測設備採購、安裝和培訓工作。
「疫情當前,物資都比較緊缺,需要現款排隊,因此現金流是否到位十分重要。原先批貸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全部審批流程,但這次中行北京分行僅用了兩天時間就走完了全部審批流程,給了我們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據耿智焱介紹,授信資金使用也很靈活,「只要拿到上遊採購的合同,授信的錢就及時撥付。」目前,公司採購的兩臺設備已經完成安裝培訓工作,可以用於正常標本的檢測。「有了這些好政策,企業一定可以挺過去。」耿智焱說。
據中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朱延東介紹,目前中行北京分行中小企業授信業務已經全部實現全流程線上操作,無論是在疫情期間或是疫情結束後,都能確保中小企業貸款的快速審批。「疫情爆發以來,我行在近兩周的時間內,已批覆中小企業貸款36筆,授信金額合計3.2億元,同時對3戶中小企業辦理了貸款延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朱延東說,「下一步,中行北京分行還將採取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力度、簡化業務流程、縮短審批時效、減免費用等措施,全力以赴為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提供金融支持。」
耿智焱告訴記者,由於京陽騰微的業務方向屬於醫療行業內的細分領域,疫情爆發後企業一直奮戰在一線並未停工,因此公司運營狀態良好。「由於公司幫醫院墊付了不少款項,而醫院的資金都用於防疫,一時無法回款,因此未來公司資金鍊還是會有一定壓力。」
總的來說,中小企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對於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小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政策幫扶是雪中送炭;而對於其餘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幫扶政策可以說決定了企業的生死。
「國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繼快速有效的出臺了幫扶中小企業政策,充分體現出各地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深切關心和關注。這些政策將對短期內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發揮積極作用。」儘管政策持續利好,但宋烜懿表示,政策措施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於落實。
「目前各地短期內出臺的幫扶政策是及時雨,解了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下一步,我們建議國家層面各級政府能夠出臺時效性長一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宋烜懿說。
對於一些短期內較難實現復工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宋烜懿建議,可以根據需要分批覆工。「在市場尚未恢復時,一方面加強對未來發展戰略的思考和研究,加強新產品新模式的開發;另一方面可通過網絡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對企業的粘性和勞動技能,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