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中小企業已復工,但實現真正復產仍困難重重——政策持續利好...

2020-12-16 經濟日報

「再不復工,下個月我就要破產了」

這場疫情對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疫情衝擊之下,一些競爭力較弱、本來就面臨生存困難的中小企業將會面臨停產破產。」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政研處處長宋烜懿看來,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夠有效復工復產。

「受疫情影響,初步估計我們企業生產線全部停產的損失要達到1.5億元。我的資金只能支撐到本月,再不復工,下個月我就要破產了。」江蘇一家化工企業老闆告訴記者,他的企業有2000多名員工,企業真正能復工得到三月底。事實上,除了一些保障疫情相關物資和涉及民生相關重要物資的中小企業能夠很快復工之外,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短期內很難真正復工。

「據我了解,有些企業即使被批准復工,也沒有真正實現復產。」據宋烜懿介紹,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很多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員工主要來自於全國各地,他們在回到工作地時需要經過嚴格檢查和隔離,而企業因為需要承擔很高的風險和費用成本,寧可暫時不復工。

其二,中小企業面臨最主要影響復工的因素是產業鏈不完整。「運輸環節上,物流還沒有完全恢復;原材料上,由於多數企業從全國甚至全球各地採購,物流、人工不足等因素導致企業原材料短缺,加之企業原材料庫存不足,以及上下遊企業尚未復工,都導致中小企業很難實現真正復工復產。」宋烜懿說。

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通過對國內6422家中小企業進行調研得出數據顯示,86.46%的中小企業受到疫情影響較大。截至2月14日,已復工中小企業僅佔59.29%,39.13%的企業還需要2周甚至更長時間復工。38.9%的企業經營暫時處於停頓狀態;29.43%企業受疫情影響特別嚴重,將導致虧損。企業對今年的經營預期中,41.84%的企業比較悲觀,預計企業會出現虧損;只有9.41%的企業比較樂觀,認為可以實現盈利,7.71%的企業認為經營將與去年持平。76.87%的企業都在開動腦筋,積極生產自救。

「有技術儲備,我不愁產品賣不出去」

「我們廠2月11號就已經復工,這在當地算是比較早復工的企業。」方明(化名)的企業是江蘇省無錫市一家專做設備的裝備製造企業,他對於企業目前的現狀感到比較樂觀。「現在車間裡復工的員工主要來自江蘇省內,其中還有一半的員工仍在隔離期。再過一周人員基本上到位,就勉強可以開線生產了。」目前方明的工廠主要處理年前接的一些訂單,「做完這批訂單,我們就沒有業務可做了。」

雖然對行業內大環境有些擔憂,但方明的企業由於有比較充裕的技術儲備,可以在裝備製造的細分領域根據需求推出多樣化的產品。「我們企業有200多項技術專利,東方不亮西方亮,只要企業一開工,我們隨時可以轉換細分行業,不愁產品賣不出去。」方明的胸有成竹來自他從2008年開始堅持不懈的技術研發,「走這條路剛開始挺痛苦的,但現在來看,技術研發這條路走對了。和一些技術儲備不足的同類型企業相比,我們的日子還是要好過一些的。」

「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疫情是困難,也是機遇。」宋烜懿認為,優勝劣汰是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必然過程,疫情爆發只是加速了部分企業的退出。「能夠挺過這次疫情的企業,必然是一些競爭力較強的企業。這些勝出的企業也可以從倒下的企業中尋找機會,通過收購的方式擴充企業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

儘管受困於疫情,但一些抗風險能力較強的中小企業表示,對後市還是比較看好。「今年上半年對於企業將是一個調整期,預計今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市場會有爆發性的增長。」宋烜懿說,「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苦練內功,加強自身能力提升,蓄勢待發。」

這次疫情給中小企業敲響了警鐘。政策「輸血」施救,企業更得「止血」自救。「政府的扶持政策可以緩解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但真正抵禦風險還是要靠企業自身實力足夠堅強。」宋烜懿說,「我們一直呼籲中小企業要走專精特新發展的道路,往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多研發特色新產品,創新模式,才能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有這些好政策,企業一定可以挺過去」

疫情過後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是各部委、各級政府部門面臨的重要任務。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出臺20條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堅定信心,強化措施,實現有序復工復產,渡過難關。其中,中小企業最關注的當屬金融扶持政策。

記者從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下稱「中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了解到,面臨困難的中小企業最大訴求就是對貸款資金的需求。「與防疫物資相關的中小企業由於訂單量激增,資金需求較大;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帳面流動資金僅能維持企業1至2個月的生產經營,需要額外流動資金補充。因此,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資金困難或貸款到期還款困難的情況。」中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星說。

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中行北京分行根據監管機構及中國銀行總行相關文件精神,迅速制定出臺了多項疫情防控期間業務應急工作方案以及流程優化方案,推出了務實高效的差異化、全產品專項金融服務方案,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微企業伸出援手。

「這筆資金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資金支持,我們公司就可以幫醫院應急向上遊供應商緊急採購用於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必要設備了。」據北京京陽騰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耿智焱介紹,公司主要是做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實驗診斷,服務對象就是醫院的感染科。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公司也在第一時間被醫院納入了採購體系,負責北京市、遼寧省兩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核酸檢測設備採購、安裝和培訓工作。

「疫情當前,物資都比較緊缺,需要現款排隊,因此現金流是否到位十分重要。原先批貸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全部審批流程,但這次中行北京分行僅用了兩天時間就走完了全部審批流程,給了我們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據耿智焱介紹,授信資金使用也很靈活,「只要拿到上遊採購的合同,授信的錢就及時撥付。」目前,公司採購的兩臺設備已經完成安裝培訓工作,可以用於正常標本的檢測。「有了這些好政策,企業一定可以挺過去。」耿智焱說。

據中行北京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朱延東介紹,目前中行北京分行中小企業授信業務已經全部實現全流程線上操作,無論是在疫情期間或是疫情結束後,都能確保中小企業貸款的快速審批。「疫情爆發以來,我行在近兩周的時間內,已批覆中小企業貸款36筆,授信金額合計3.2億元,同時對3戶中小企業辦理了貸款延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朱延東說,「下一步,中行北京分行還將採取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力度、簡化業務流程、縮短審批時效、減免費用等措施,全力以赴為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提供金融支持。」

耿智焱告訴記者,由於京陽騰微的業務方向屬於醫療行業內的細分領域,疫情爆發後企業一直奮戰在一線並未停工,因此公司運營狀態良好。「由於公司幫醫院墊付了不少款項,而醫院的資金都用於防疫,一時無法回款,因此未來公司資金鍊還是會有一定壓力。」

總的來說,中小企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對於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小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政策幫扶是雪中送炭;而對於其餘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幫扶政策可以說決定了企業的生死。

「國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繼快速有效的出臺了幫扶中小企業政策,充分體現出各地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深切關心和關注。這些政策將對短期內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發揮積極作用。」儘管政策持續利好,但宋烜懿表示,政策措施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於落實。

「目前各地短期內出臺的幫扶政策是及時雨,解了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下一步,我們建議國家層面各級政府能夠出臺時效性長一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宋烜懿說。

對於一些短期內較難實現復工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宋烜懿建議,可以根據需要分批覆工。「在市場尚未恢復時,一方面加強對未來發展戰略的思考和研究,加強新產品新模式的開發;另一方面可通過網絡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對企業的粘性和勞動技能,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相關焦點

  • 遼寧稅務「四力」齊發 助力企業復產復工
    給力: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助力企業復產復工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出臺,遼寧省各級稅務部門在全覆蓋、廣泛性宣傳輔導的基礎上,努力將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力求快、準、全地將戰「疫」優惠政策送到企業手中,保證企業復工復產順利進行。
  • 官渡區六甲街道按下復產復工「播放鍵」
    當全國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之時,六甲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王亭懿早早地就忙碌著開始聯繫企業復產復工,她一心想把因疫情影響的工作進度盡力補回來。檔案中詳細記錄了每個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個人健康信息承諾書》和《復工人員健康登記表》等信息。為了能儘快復產復工,經濟發展辦公室依託三級網格體系,運用上門宣講、宣傳欄、電子屏、微信群、公眾號等方式向企業宣傳復工復產相關政策、申請流程、審核主體,為復產復工掃除信息壁壘。
  • 樂器協會積極調研指導企業 著力破解復工復產四大難題
    近期全國各地樂器企業復工復產的步伐正在提速,在中國樂器協會調研的骨幹企業中,已有超過五成的企業陸續復工,全力以赴確保生產經營穩定運行。然而,開工不足、防疫物資短缺、原材料緊缺、成本陡升、樂器供應鏈不暢、出口受阻等困擾因素,讓樂器企業對未來發展預期保持謹慎。
  • 四川:專項信貸措施助力企業復產復工
    當天,農行四川分行出臺加強金融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12條」措施,包括專項信貸資金保障和專屬信貸政策兩個方面,是在該行疫情初期出臺的三個「足額保障」、四個「優先審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抗擊疫情的專項舉措,再次提速信貸審批投放。
  • 雖然面臨物流和供應鏈不穩等問題,但利好因素也在不斷集聚 機械...
    瀋陽新松品牌與公共關係部部長哈恩晶說,目前新松全自動摺疊型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和口罩均已通過歐盟CE認證,口罩還通過了美國FDA認證。  雖然行業復工有序推進,但復產不達標現象依然存在。中機聯調查顯示,機械工業行業中小企業達產率已由3月初的49%升至3月中旬的70%,職工到崗率由3月初的51%升至3月中旬的62%,仍遠低於同期行業重點企業的復工率。「由此可見,機械工業廣大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程度比大型企業更大,復工復產的難度也更大。」陳斌說。
  • 30億元優惠利率貸款解決廣州青創企業復產復工難題
    30億元優惠利率貸款解決廣州青創企業復產復工難題金羊網  作者:  2020-04-26 目前,通過各方努力,各類渠道幫助青年企業家完成近
  • 中小紡企復工復產難題有解!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給各行各業中小企業帶來不小的影響。由於存在疫情導致的返程交通阻礙、員工復工意願不強、物流運輸不暢、防控物資保障等因素,不少中小企業逼近生存紅線。隨著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出臺的多項利好措施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政策落實,紡織中小企業已開始響應,提交復工申請,制定復工方案,尋求在疫情之下復工難題的解決之道。
  • 增加國家凍豬肉收購、養豬出欄500頭就能領錢,多方鼓勵復產的政策...
    33 湖南:2019-2020年生豬生產主要扶持政策彙編發布,補助、補貼、貸款等更多利好。34 海南:東方市7家養豬場復工,全市生豬存欄量31457頭。35 湖北:漢川恢復生豬屠宰穩定市場供應。2 雙匯:下屬31家公司已陸續復工,產能達春節前八成。3 上海光明集團:供應豬肉7107噸,約佔市場供應60%.4 大北農:加大養豬產業的投資,助力全國生豬產能加速恢復。
  • 外資酒店集團在華穩步復產復工
    外資酒店集團在華穩步復產復工 看好中國市場戰略布局未受疫情影響中新網上海5月29日電 (記者 李佳佳)「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在中國大陸的所有酒店都已經恢復開放」,近日,希爾頓大中華區及蒙古總裁錢進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說,截至目前,希爾頓在大中華地區的255家酒店都恢復運營。
  • 缺工缺料運銷不暢 製糖種蔗遲滯 應多方協力支持儘快復產復工
    2019/20榨季糖業回暖,截至2020年1月底,食糖產銷總體平穩,糖價持平略漲,但春節後,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處於生產旺季的南方甘蔗主產區陷於產得慢、賣得難、種不濟等困境,甚至威脅到了下一榨季甘蔗種植面積及產量,由此觀之,穩定企業與農戶預期,穩妥推進復產復工應成為後期重點工作。
  • 萬華全面復產
    我們在廠內除了做好自我防控,在與外隔絕的情況下,積極行動通過各種渠道籌集了不少於一個多月的防疫物資;改造了近30間員工宿舍作為隔離單間以備復工復產後外地員工返崗隔離;制定了應急防控預案,成立了以返廠復工及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進行定點、定片、定人網格化管理,全力以赴築牢復工復產「安全屏障」。
  • 人工智慧助力抗「疫」:輔助中小企業復工、加速病例影像篩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之下,多地迎來復產復工高峰。面對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的雙重壓力,一些科技產品正發揮輔助作用。日前,上海臨港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Slailab)整合旗下產業資源,在遠程辦公、AI監控、自動化生產等方面助力中小企業復工,推動旗下AI企業抗「疫」,利用人工智慧加速新冠肺炎病例影像篩查。與此同時,作為產業轉化和技術孵化平臺,Slailab將實際享受的免租政策下沉到入駐企業,降低小微企業疫情期間的損失。
  • 有企業「復而不產」「復而低產」,警惕「數字遊戲」誤導決策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有的企業已經進入「復工」統計名單,但人員到崗情況並不理想;有的企業已宣布復產一段時間,但實際產能與往年同期相比懸殊較大。來自媒體的報導也顯示,「部分企業表面看起來燈火輝煌、正常運轉,但其實只開了生產機器,讓電錶先轉起來」。由此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在一些地方,統計數據顯示「復工率」已是較高水準,但實際的「復產能率」仍在低位徘徊。
  • 蘇州工業園區「搶」出復工「加速度」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蘇州工業園區集聚了近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就業人口近80萬。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儘快復工,不僅關乎企業發展、家庭生計,更關乎全球不少產業鏈的有序運轉。「復工復產,用人優先。」凱斯庫總經理黃兆斌說。
  • "動"起來 重慶百家重點龍頭企業81家復產
    全市百家重點龍頭企業81家復產   重慶日報記者2月19日從市經信委獲悉,截至當日,我市100家重點調度龍頭企業裡,已有81家復產,同時在按照獨立法人計算的全市277家重點工業企業和成長型工業企業裡,已復工復產(含春節期間持續生產)192家,佔比69.3%,這些企業及時有序復工復產,對全市工業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 企業「電數據」畫出復產「進度條」及時了解復工復產實際情況
    昨天上午,海信容聲(揚州)冰箱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國強點開「電力大數據平臺」,看到數據詳實的「企業上下遊產業鏈復產率分析圖」時,向記者連聲稱讚:「目前,廠區已有10條箱膽生產線恢復產能,實現24小時滿負荷生產。公司正依據行業上下遊企業的電力數據,完善生產計劃,力爭早日達產、達效。」
  • 江西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持續穩步回升
    中化新網訊(記者姜小毛)12月8日記者從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獲悉,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嚴峻環境、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觀經濟持續加大下行壓力,江西省工信廳按照「六穩」「六保」的總要求,強化工作舉措,主動作為打好「組合拳」,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全省工業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持續穩步回升。
  • 北京48家文旅餐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自2月份復工以來,北京國資公司所屬再擔保及其旗下國華擔保已為48家北京文旅、餐飲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授信2.43億元,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實現「精準滴灌」。「營業額持續下降,可成本一點沒少,現在咖啡生豆採購價格還漲了20%,短期現金流壓力很大!」企業負責人王虎在聯繫國華擔保時滿懷擔憂。當時,悅咖啡向國華擔保提出了融資申請。國華擔保聯合北京銀行迅速受理,並火線推出擔保方案,為悅咖啡提供了100萬元信用貸款,且擔保期限長達24個月。隨著流動資金的及時補充,企業復工復產得到了有效保障。
  • 重慶規上電子企業全部復產
    通過一手抓研發創新,一手抓補鏈成群,我市電子產業形成的「整機+配套」垂直整合全產業鏈,在疫情防控下為推動電子行業復產滿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639家規模以上電子企業全部復工復產,3月份實現產值562.7億元,同比增長27.5%,呈現強勢復甦勢頭。
  • 近3萬人復工「零感染」 「火線擴產」創新高――重慶這家筆電企業...
    僅僅20多天前,廣達開始復工之初,在廠員工只有4800人,到3月10日在職員工已達到3.3萬人,上崗人數2.8萬多人,比去年同期多1萬人,已經實現超進度、超預期實現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廣達處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面對防疫和缺工的雙重壓力,一度非常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