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的發育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從出生後就開始有了表現,隨著慢慢長大他們的行為會很明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度關注度不高的時候,就會忽略孩子的這些表現,一旦忽略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使得親子之間產生很多問題。
園園都快一歲了,一直在媽媽的眼皮底下長大,一手帶大的孩子和媽媽關係當然也會最好,但是最近媽媽發現園園的情緒波動很大,有時候園園還會動手打媽媽,這讓媽媽心裡很委屈,媽媽一時不知道怎麼辦好。
一天帶孩子出去超市買東西,在超市裡園開始鬧情緒,朝著媽媽的臉就打了過去,打臉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媽媽對於孩子的這個舉動開始擔心產生思考。在詢問過醫生後,媽媽才得知孩子喜歡打媽媽是有原因的,這也是發育規律的問題。
1、力度沒辦法控制
孩子過於小的時候,在媽媽的陪伴下長大,當然和媽媽會很親密,也會很喜歡被媽媽抱著的感覺,孩子也想和媽媽互動摸摸媽媽,但是她們的發育程度是有限制的,沒辦法控制這個力度,會被父母認為這是在打人。
在孩子心理本來想摸媽媽,被媽媽理解成打人,當媽媽的有時候會很敏感,對於孩子的發育規律掌握清楚後,自然也會心裡平衡很多了。
2、表達情緒
和大人的處理方式不同,一些孩子會用自己的行為來告訴媽媽,他們的情緒表達出來後也希望被媽媽重視,得到關注來讓自己心裡舒服。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打人是暴力,其實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很單純的想要被家人呵護,或者自己哪裡不舒服了當時就會宣洩出來,這也是寶寶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3、保護自己
在孩子心理自己的地位被撼動了,也會發起一定的反抗,這是寶寶對於自己的保護,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會讓大人們接受不了。對大人的暴力或者動手打媽媽的臉,都是孩子無意間做出來的,或者看到媽媽對自己比較兇,產生的一些反應,這是成長中的經歷,也是每個孩子發育的程度不同造成的。
1、轉移注意力
看到寶寶生氣或者產生暴力的時候,家長們要及時的安慰寶寶,適當的讓寶寶轉移一些注意力,他們會很快的冷靜下來,也會很快的被別的事情吸引注意力。
寶寶們也有自己的宣洩方式,父母們要及時的發現,控制好寶寶的行為,也會讓寶寶不那麼的暴躁,冷靜的同時也會慢慢的學會控制。
2、冷靜
寶寶是需要父母隨時的陪伴和關注,孩子有情緒也會經常發洩在父母身上,畢竟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出現暴力的時候,要讓孩子儘快的冷靜下來,抱抱孩子讓他們感覺到父母的溫柔。孩子會很喜歡父母抱的方式,對於暴力的緩解也是幫助很大的。
3、多關注
寶寶的發育受到環境和父母的影響比較大,再加上一些自身的情況,常常會產生一些暴力的行為,需要父母們時刻的關注,多去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早的處理也會給寶寶糾正很多行為,改善很多不良的暴力。為了幫助寶寶,父母面對這些暴力的時候要多去考慮寶寶的感受。
你家的寶寶小時候有沒有暴力的行為呢,寶媽是如何解決的。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