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到了1歲時突然多了一個「愛好」,那就是打人,很多媽媽覺得孩子有「暴力傾向」,但真相卻完全不是這樣。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很多寶媽都想糖果媽媽反映,自己家1歲多的孩子,突然變得「暴力」起來,經常打人,還尤其喜歡打人的臉。
其實寶寶「打臉」還是暗藏嬰兒的發育規律的。
1歲暴力娃娃愛「打臉」
昊昊今年14個月了,一歲的寶寶本應該是最可愛的時候。但是最近昊昊媽可因為這1歲的娃愁壞了。
原來是因為最近昊昊多了一個新愛好,就是打人,而且還特別喜歡專挑大人的臉打。昊昊媽幾番教育都沒有效果,只要大人在昊昊的面前,就難逃他的「魔掌」。
昊昊媽一時也不知怎麼辦才好,心想著不會是寶寶有暴力傾向吧?
專家:寶寶打人暗藏嬰兒發育規律
1)寶寶只是想摸你
很多時候寶寶的打你,其實只是在摸你,想和你互動。大家都知道手部屬於精細動作,對於1歲大的小朋友來說,完成「摸」這個動作其實並不容易。
他們很容易就控制不好力度,你會發現寶寶在打你的時候,臉上是笑的,這可不是什麼「壞笑」,而是因為摸到你而開心。
2)需求沒有被滿足
由於寶寶的語言系統還沒建立,所以很多寶寶有需求時,就會通過這種最簡單的辦法,去告訴大人他想要什麼。
尤其是在尿了、餓了等情況下。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會選擇用「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沒有被滿足時的憤怒。
3)寶寶處於自衛心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的某些動作,在他看來是充滿威脅或攻擊性的。尤其在他玩玩具或吃飯的時候,寶寶會處於自衛心理做出攻擊的舉動。
4)口腔發育帶來不適
最後一點是源自於寶寶身體的不適,1歲的寶寶正在長牙,這個階段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難受的,你常常能看見寶寶把各種東西放進嘴裡咬。
這個時候的寶寶非常煩躁,所以也可能出現攻擊行為。
為什麼更喜歡打媽媽?
其實很多人也都發現了,寶寶更喜歡打媽媽。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媽媽和寶寶在一塊的時間最長,接觸的時間越長,也越容易被寶寶的暴力波及。
另一個原因就是寶寶和媽媽更親,寶寶喜歡觸碰媽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寶媽都反應,自己家的寶寶經常打自己、揪自己頭髮等。
家長應該阻止寶寶這種「暴力行為」嗎?
1)學會冷處理
當孩子第一次出現打人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回應。1歲的寶寶已經能感知到我們的情緒了,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還小,覺得不以為意。
如果孩子在打你時,你還對他笑臉相迎,那麼孩子會覺得你是認同這個行為的,下次還會繼續打你。
正確的方法是,用簡單的語言和手勢告訴他這是錯誤的,媽媽不喜歡,並且表情保持冷漠。
這樣即使孩子聽不懂,也可以通過你的表情,知道你不喜歡這樣的舉動,下次就不會再犯了。
2)如果是為了玩具,那麼請把玩具拿走
有些寶寶做出攻擊行為是因為玩具,這個時候不要把玩具給他。讓他知道通過攻擊是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的。
3)幫孩子轉移注意
當寶寶出現急躁的情緒時,要適時的幫助他轉移注意力。帶他看一些喜歡的動畫片,玩一會喜歡的玩具。還可以帶寶寶去室外,和其他寶寶互動。
還可以讓寶寶洗一個舒服的溫水澡,讓他從急躁的情緒中走出來。
4)表揚寶寶的正確行為
當寶寶做出一些好的舉動時,要適時的表揚他,讓他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
5)家長要做一個好的榜樣
另外家長在生活中,也不能出現打人這樣的行為。即使是夫妻間的玩笑,也不可以。更不能經常威脅孩子說要「打」他,這都會給他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糖果媽媽留言板:你家寶貝有打人的行為嗎?你又是如何幫助他克服的呢?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