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正式誕生,到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區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四十年的變化,讓曾經的小漁村變成了如今的國際化大都市,如今的深圳擁有全球第三大貨櫃港、亞洲最大陸路口岸、中國五大航空港之一,擁有華為、招商、平安、騰訊、萬科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在這40年裡,不僅科技、製造、航運等行業蓬勃發展,深圳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步!
可能在大眾眼裡,深圳似乎沒有「985」工程院校,經常聽到的也是兩所優秀的「雙非」學校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但事實上,深圳已經擁有了兩所「985」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山大學(深圳)。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前身是始建於2002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17年獲批成立開展本科教育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其兩院院士(含雙聘)共計17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等等。
根據2018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哈工大(深圳)共發表SCI檢索高達3600篇,授權專利超過500項,還有獲各類獎項85項,其中國家級獎項共11項。哈工大(深圳)還授牌西門子、華為、大族雷射、美的等近60家企業為校企合作產學研基地。
雖然比不上本部眾多的優秀成果,但對於一個僅有18年歷史的分校來說,這些成就是相當可觀的。
其在近幾年的招生中,哈工大(深圳)分數就非常高,甚至有時趕超本部!
以四川為例子:
首先,由於本部的名氣,為廣大家長學生朋友們所熟知,其次,按地理位置來說,深圳由於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加之自然氣候條件也相對適宜等等因素,才會使得深圳校區分數頻頻超過本部的情況。
深圳市政府五年投入約300億元,用於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和教學科研設備投入,可謂是「財大氣粗」。深圳校區重點發展醫科和工科兩門學科,這兩門學科依舊是當下的熱門學科,可見中山大學對深圳校區也是相當重視的。
與此同時,深圳校區將在2020年秋季學期正式迎來第一批莘莘學子,屆時,中山大學「三校區五校園」的格局正式形成,廣州校區可以進一步強化本部的傳統學科優勢,不斷推陳出新;珠海校區可以對接國家海洋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為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深圳校區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大灣區的發展添磚加瓦。
根據相關信息:
廣州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其歷史文化底蘊是相當豐富的。廣州不僅匯聚了一大批高知識人才,還有著豐厚的教育資源。其兩所985高校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所211高校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
深圳的教育事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也在不斷發展,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為代表的一批後起之秀也在不斷進步。其在高等教育上絲毫不遜色於廣州。
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其發展日新月異。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才為改革開放事業添磚加瓦,深圳越來越繁榮!
註: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