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當前引進的高校越來越多,除了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外,增加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重量級高校,他們要麼到青島建分校要麼建立研究院,而且還有一大批名校有望加入其中。
青島高校引進地圖
為什麼要大力引進高校?
傳統的高校分布,讓一些年輕的非省會發達城市有些尷尬。除了青島,國內其他城市也加入到了正常高校搶奪戰。比如,被譽為創新之都的深圳,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經濟體量已經相當龐大,其每平方公裡產出GDP、財政收入等指標均居全國大城市首位。與深圳經濟地位不相匹配的便是教育資源的匱乏。比如,從代表高校質量的「985」和「211」院校數量上來看,北京分別有8所和18所,上海分別有3所和7所,廣州各有2所,深圳則均為0。
為了更緊迫的吸引大學的進駐,深圳市政府在今年9月出臺了推動深圳高等教育全面發展的文件《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
深圳高校引進地圖
深圳未來目標
《意見》提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是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規定未來10年內要發展20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20萬人。深圳計劃引進建設的高校也是大腕雲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華盛頓大學等。到2030年一批優勢學科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為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城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科技支撐和文化引領,並推動深圳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創新人才高地。
深圳當前高校現狀
不知不覺,深圳已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這還不包括已經和深圳籤署協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未來中國大多數985高校將落戶深圳,幾乎佔據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18年科研資金支持名單(高校)
本地高校及科研機構6所
深圳大學8881.39萬元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4240萬元
南方科技大學3159萬元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1080萬元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365萬元
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公室60萬元
外來985大學17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920萬元
清華大學2910萬元(其中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1900萬、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籌備辦公室160萬、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850萬)
北京大學2550萬元(其中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60萬、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430萬、北京大學深圳醫院60萬)
華中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950萬元
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920萬元
中山大學729.51萬元(其中中山大學·深圳549.51萬、中山大學深圳研究院180萬)
武漢大學深圳研究院622萬元
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510萬元
西安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450萬元
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324萬元
山東大學深圳研究院320萬元
天津大學深圳研究院300萬元
浙江大學深圳研究院240萬元
東南大學深圳研究院239萬元
廈門大學深圳研究院210萬元
湖南大學深圳研究院74萬元
深圳北航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30萬元
外來211大學1所
中國地質大學深圳研究院200萬元
香港高校6所
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1330萬元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910萬元
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822萬元
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740萬元
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240萬元
香港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130萬元
外來其他高校3所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800萬元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260萬元
深圳羅茲曼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50萬元
2025年高校數量達20所,3-5所排名進全國前50
儘管目前落戶的深圳的高校大多還是研究院性質,不過根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與深圳市籤署的協議,未來這些著名高校將建設深圳校區,招收研究生或本科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校」。
官方統計顯示,深圳現有高校13所,分別是: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廣播電視大學,共有全日制在校生9.98萬人。
根據深圳市制定的目標,到2025年,深圳高校數量計劃達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達至20萬人;3-5所高校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50;進入教育部學科評估前10%、世界ESI排名前1%的學科,分別達到50個和30個以上。
(小e綜合青塔、澎湃等數據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