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搶奪戰打響:深圳已引進24所高校,17所985,北青島南深圳!

2020-12-13 中國校園在線

近年來,青島當前引進的高校越來越多,除了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外,增加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重量級高校,他們要麼到青島建分校要麼建立研究院,而且還有一大批名校有望加入其中。

青島高校引進地圖

為什麼要大力引進高校?

傳統的高校分布,讓一些年輕的非省會發達城市有些尷尬。除了青島,國內其他城市也加入到了正常高校搶奪戰。比如,被譽為創新之都的深圳,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經濟體量已經相當龐大,其每平方公裡產出GDP、財政收入等指標均居全國大城市首位。與深圳經濟地位不相匹配的便是教育資源的匱乏。比如,從代表高校質量的「985」和「211」院校數量上來看,北京分別有8所和18所,上海分別有3所和7所,廣州各有2所,深圳則均為0。

為了更緊迫的吸引大學的進駐,深圳市政府在今年9月出臺了推動深圳高等教育全面發展的文件《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

深圳高校引進地圖

深圳未來目標

《意見》提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是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規定未來10年內要發展20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20萬人。深圳計劃引進建設的高校也是大腕雲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華盛頓大學等。到2030年一批優勢學科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為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城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科技支撐和文化引領,並推動深圳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創新人才高地。

深圳當前高校現狀

不知不覺,深圳已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這還不包括已經和深圳籤署協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未來中國大多數985高校將落戶深圳,幾乎佔據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2018年科研資金支持名單(高校)

本地高校及科研機構6所

深圳大學8881.39萬元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4240萬元

南方科技大學3159萬元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1080萬元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365萬元

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公室60萬元

外來985大學17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920萬元

清華大學2910萬元(其中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1900萬、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籌備辦公室160萬、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850萬)

北京大學2550萬元(其中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60萬、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430萬、北京大學深圳醫院60萬)

華中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950萬元

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920萬元

中山大學729.51萬元(其中中山大學·深圳549.51萬、中山大學深圳研究院180萬)

武漢大學深圳研究院622萬元

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510萬元

西安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450萬元

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324萬元

山東大學深圳研究院320萬元

天津大學深圳研究院300萬元

浙江大學深圳研究院240萬元

東南大學深圳研究院239萬元

廈門大學深圳研究院210萬元

湖南大學深圳研究院74萬元

深圳北航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30萬元

外來211大學1所

中國地質大學深圳研究院200萬元

香港高校6所

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1330萬元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910萬元

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822萬元

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740萬元

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240萬元

香港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130萬元

外來其他高校3所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800萬元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260萬元

深圳羅茲曼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50萬元

2025年高校數量達20所,3-5所排名進全國前50

儘管目前落戶的深圳的高校大多還是研究院性質,不過根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與深圳市籤署的協議,未來這些著名高校將建設深圳校區,招收研究生或本科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校」。

官方統計顯示,深圳現有高校13所,分別是: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廣播電視大學,共有全日制在校生9.98萬人。

根據深圳市制定的目標,到2025年,深圳高校數量計劃達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達至20萬人;3-5所高校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50;進入教育部學科評估前10%、世界ESI排名前1%的學科,分別達到50個和30個以上。

(小e綜合青塔、澎湃等數據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高校爭奪戰之深圳:引進17所985+1所211+6所香港高校
    而根據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最近公布的《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關於2018年科技研發資金基礎研究、技術攻關、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股權投資、創業資助和科技應用示範項目的公示》名單顯示,用於支持深圳本地大學、與深圳合作的國內外著名高校及科研機構(含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的資助項目數量佔總項目的70%左右,項目類別主要包括基礎研究
  • 深圳未來建設17所985院校,6所香港高校
    2018年科研資金支持名單(高校)本地高校及科研機構6所深圳大學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公室60萬元外來985大學17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920萬元清華大學2910萬元(其中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1900萬、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籌備辦公室160萬、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850萬)北京大學2550萬元(其中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60萬、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430萬、北京大學深圳醫院60萬) 華中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950萬元
  • 深圳這所成立不到十年的大學,如今已經達到985高校的水平
    南方科技大學、深圳技術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除了不少知名大學到深圳開設校區和深圳大學,其他的學校很多人應該了解的比較少,因為一般要麼是剛成立的綜合改革試點大學,要麼是中外合作辦學高校。
  • 這個高教強省,又喜迎一所一流大學;經濟第一大省正瘋狂建大學,光深圳就引進17所985!
    深圳再被提議建立「高等教育特區」現已引進17所外來985據媒體報導,擁有豐富高校資源的省九三學社,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遞交提案提出,廣東應該在深圳建立高等教育特區,引進國際頂尖大學,與灣區相關高校組建聯合學院、特色學院。事實上,對於在深圳建立高等教育特區的呼籲兩年前就曾出現。
  • 深圳坐擁兩所985,高校實力比肩廣州
    可能在大眾眼裡,深圳似乎沒有「985」工程院校,經常聽到的也是兩所優秀的「雙非」學校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但事實上,深圳已經擁有了兩所「985」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山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前身是始建於2002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17年獲批成立開展本科教育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來深圳讀大學吧!深圳截至2016年已經擁有高校11所
    從南科大到港中大(深圳),再到2016年開始首次本科招生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孩子在家門口上名校的夢想不再是奢望。經過砥礪奮進的五年,深圳截至2016年已經擁有高校11所,其中全日制高校10所,全日制在校生9.05萬人,專任教師499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佔50.9%,全職院士10名。特別是2016年,高等教育喜報頻傳,一大批高校落戶深圳。
  • 廈門擁有廈門大學,深圳將擁有大多數985高校
    對只有一所「雙一流」高校的廈門乃至福建來說,廈門大學之於廈門乃至福建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一直到不久前天津大學籌備在福州建立校區,廈門大學一直都是廈門乃至福建省內僅有的一所211和985高校,但廈門大學的稀缺優勢似乎一直都未能受到廈門乃至福建的足夠重視,部屬的廈門大學與廈門一直像是分處兩個並不怎麼交叉的體系。
  • 投檔分排名前100,深圳大學等17所四非高校,憑啥備受青睞?
    北清交復移居第一梯度,投檔分均在690分以上,北京2所上海2所,也符合之前人們的普遍預期。前30名裡面,華南理工和國防科技大是985高校,北郵、北外是211高校。北郵的位次也是相當高的。北交的排名也相當不錯,超過了川大、山大、重大、中南和湖南大學等老牌985強校。
  • 高校異地辦,哈工大深圳分數線反超本部?武大深圳校區被教育部駁回...
    今年9月份的時候,華僑大學公布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在重慶籤署市校合作協議,此前,重慶也引進了多所優質大學。為改變這種狀況,此類高校一般會選擇到沿海經濟發達的城市建立分校(區)。 這類分校(區)與本部地位平等,統一招生、統一管理,是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代表有: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威海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威海校區;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東營校區。
  • 高校觀察:這所網紅大學深圳校區到底為何被叫停?原因很簡單!
    眾多名校紛紛牽手深圳,區位優勢或是最大吸引力從2000年開始,深圳市政府就先後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籤署合作辦學協議,引進一流校進駐深圳辦研究生教育。已有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高校投入使用。那麼,為何深圳成為國內著名高校的心水之地呢?
  • 今年的4所「雙非」高校實力強悍,其中深圳大學分數線超過985名校
    985、211工程的大學都是實力強悍的,在學科建設和師資力量上也得到大力的扶持,因此名校一般指這一類大學,不僅僅是建校的歷史悠久,並且也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得很好。除了985、211高校之外,還有我們所知道的「雙非」大學,這些大學雖然沒有名校的頭銜,但是部分的大學實力不輸985、211過程的學校。
  • 浙江50億元重金「請」高校 各地爭引名校進展如何?
    據重慶市政府《重慶市引進科技創新資源行動計劃(2019—2022年)》,到2022年,應累計引進10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與渝合作;截至目前,重慶市已累計籤約引進世界知名高校11所,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20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8所,國家級知名科研院所8家。  海南亦有新動向。
  • 深圳的學生這樣選擇大學系列3:廣東985級別高校
    今天我們來講講深圳的學生如何選擇廣東985級別高校,這個分數段的選校是個幸福的煩惱,高分反而不好選擇。中國除了北大清華,其它中國名校放到國際上都是半斤八兩,就如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這樣的著名高校也被誤譯成「雙鴨山大學」這樣的笑話,可見國內很多名校放在國際上也就並不出眾。
  • 深圳第14所高校9月正式開學!深圳的高校資源能否追上京滬?
    深圳作為我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得益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讓這座城市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時間內成長為我國的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但是一所年輕的城市,必然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底蘊不足,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和教育氛圍,都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有比較大的缺口,關於這一點,早在深圳作為經濟特區開始建設之初,深圳這座城市的建設者就想到了這一問題,和深圳幾乎同時開始建設的就是深圳的第一所大學深圳大學。
  • 深圳這2所大學的排名竟然超過了不少985高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近日一份國外權威機構發布的大學排行榜單引起教育界人士廣泛熱議,位於深圳的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排名竟然超過了不少985高校,具體請看下圖:在這份美國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深圳大學位居全國高校第32位、比上年上升258名;成立僅10年的南方科技大學位居第
  • 深圳迎來第九所大學,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招生,高校潛力看齊京滬
    深圳的第九所重點大學,也是中國科學院的第四所大學——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最近在深圳高交會上揭幕。這表明深圳高等教育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深圳高等教育的總體規模和水平已大大提高。這是一所具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任校長朱清時擔任第一任校長,自成立以來(特別是在過去的五年中)發展迅速,並已進入QS高校排行榜第八位。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實驗校,南科大的下一個十年的發展值得期待。南方科技大學是過去十年深圳高等教育發展的代表。
  • 又一所新高校坐落在深圳!未來深圳高校數量將高達20所左右
    在很久以前時,當地的多所學校就已經發布了招生預警,其在片區內已經不能夠承受再多的學生人數。儘管當地一直在致力於發展教育事業、建設學校,但是學校的供需矛盾一直在不停的增加,給深圳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於是針對這一現狀,深圳將進行改革教育措施。近年來,深圳在高教領域一直不斷的發展著,其境內已經坐落了多所知名高校。
  • 哈工大(深圳)錄取分數力壓校本部,學霸用腳投票多「殘酷」
    校本部早在1999年,就被列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與清北、華東五校、西安交大發展為國內首個頂尖高校聯盟C9。不過,在2000年後的發展中,哈工大逐漸落後於C9成員,一度與蘭大、吉大等共同提名低分也可撿漏的性價比超高985。
  • 最有望入選雙一流的5所高校,深圳大學位列榜首
    這樣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加快改革、加快發展,並推動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類似於之前的985,目前一流大學是國內高校的至高榮譽,也是無數考生心目中的理想學府,除去已經入圍的高校,還有哪些高校具備入圍的條件,誰最有望入圍下一輪世界一流大學名單?
  • 哈工大(深圳)錄取分數力壓校本部,學霸用腳投票多「殘酷」
    校本部早在1999年,就被列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與清北、華東五校、西安交大發展為國內首個頂尖高校聯盟C9。研究生院與研究院等形式依然可行,清華、北大兩校在深圳已有研究生院,人大、上海交大、山大、廈大、湖大、南開、蘭大、西北農林8所985高校,均在深圳設置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