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深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中國就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但是深圳作為新興城市,歷史文化底蘊不足,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為此,深圳市政府為了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豐富高等教育資源。一方面通過自主創辦新高校加快推進深圳高等教育發展,同時鼓勵和支持全市高校加強與國內外名校合作交流。
此外,引入國內知名高校合作辦學,同樣是深圳發展高等教育的重要舉措。國內諸多高校紛紛進駐深圳,一時之間,深圳地區高等院校雲集,成為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爭相投靠之地。武漢大學作為中國中部高教實力最強校,此時也不甘人後,2016年9月與深圳市籤署了武漢大學深圳校區的備忘錄。
眾多名校紛紛牽手深圳,區位優勢或是最大吸引力
從2000年開始,深圳市政府就先後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籤署合作辦學協議,引進一流校進駐深圳辦研究生教育。已有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高校投入使用。
那麼,為何深圳成為國內著名高校的心水之地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深圳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就拿最早進駐深圳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來說,作為中國最北方最具實力的高校,受制於區位劣勢發展緩慢。為了破解學校本部發展的困境,先後在威海和深圳兩地開設新校區,此舉對於這所老牌院校的發展注入了的活力。尤其是深圳校區,在招生第一年投檔線就超過了本部校區,區位優勢的影響可見一斑。
武漢大學深圳校區被叫停,其實兩年之前已經板上釘釘
深圳高教辦學模式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不久之後國家層面就有所動作。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基本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審慎決策建設新校區,原則上不支持、不鼓勵跨城市、跨省建設新校區,特別是具有本科教學功能的新校區。教育部還專門要求停止武漢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就此,武漢大學深圳校區項目流產。
其實在此之前,已有跡象表明武大深圳校區難以成行。早在17年底深圳市軌道交通6號線支線站點名稱中,「武漢大學站」榜上有名。2018年站名出現了調整,「武漢大學站」更名為「科學城東站」。由此可見,早在兩年前,武漢大學深圳校區取消已經板上釘釘。
教育部為什麼叫停武漢大學等異地辦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武漢大學作為中國著名的百年名校,辦學實力自然不容置疑。那麼為什麼教育部會叫停武漢大學深圳項目呢?原因其實很簡單,為了防止落後地區教育資源流失,保持國內高等教育資源的平衡。
自新世紀以來,中國高校教育制度進行了體制改革。高校的發展也越來越依賴於當地政府的財政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欠發達西部等地區由於經濟發展落後,財政支持不足,導致當地高校發展也舉步維艱。西部著名的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近年來發展緩慢,在各大大學排行榜中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作為東北高校的領頭羊,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深圳市作為經濟發達地區,高舉大旗引進著名院校,西部和東北地區等落後地區的高校不可能不動心。這種情形之下,將會有大量的著名高校投身於深圳的懷抱。那麼長此以往,落後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就更加難以為繼,會造成更多的人才流失。因此,教育部禁止高校異地辦學,是為了防止落後地區的人才流失,保持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相對平衡。
深圳地區經過多年發展,高等教育情況已大有改觀
教育部叫停異地辦學,對深圳的高等教育發展影響不大。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深圳地區高校已經初具規模。目前深圳高教主要有三種辦學形式組成:第一類是依託國內著名院校,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設立的研究機構(院)。第二類是著名高校香港中文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名校合作舉辦的深圳校區。第三類是重點扶持建設的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本土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大學作為本土新建不久的大學,發展速度堪稱迅猛。近年來,兩所學校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甚至不次於985院校,此外高考錄取分數也是水漲船高,儼然一副名校風範,極有希望有望進階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這也再一次展現了何為「深圳速度」。
結語
深圳地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為了提高深圳地區的高等教育水平,深圳市政府外引內建,本地高教水平得以迅速提高。教育部高瞻遠矚,為了防止國內高教資源的大量流向沿海發達地區,維持高等教育資源的平衡,及時叫停武漢大學等異地辦學是正確的決定。你覺得呢?祝願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越來越好!
不拘一隅,唯才是舉。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
往期作品
大學教授轉讓專利獲利四億,做法合適嗎?學校的回應讓人點讚!
這位211大學校長降階為普通教授,為了學術理想嗎?別有內情!
技術轉讓費5.2億?這所大學創造了最高紀錄,過程卻一波三折!
高校觀察:聲名赫赫的四所軍醫大學發展現狀如何?喜憂摻半!
高校觀察:2020年信息類院校持續大熱!這所大學堪稱行業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