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可口可樂是什麼顏色
可口可樂是備受人們喜愛的碳酸飲料,不管是其品牌知名度、市場佔有率還是消費者認同度,在飲料王國中都是遙遙領先。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天有將近17億人次的消費者在暢飲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大約每秒鐘就會售出19400瓶飲料,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廠商。而且,可口可樂口感甜爽,碳酸氣體充足,喝起來也很是過癮。可是,你知道嗎,最開始的時候可口可樂的顏色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紅褐色。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可口可樂是作為一種藥物出售的,因為當時有很多的美國人都認為碳酸飲料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也正因如此,美國藥劑師約翰·斯蒂斯·彭伯頓打算發明一種讓很多需要補充營養的人都喜歡喝的飲料。一天,他按照自己的配料進行初加工,使其具有提神、鎮靜以及減輕頭痛的功效,接著他又在配料中加入了糖漿和水,後來又加入了冰塊,味道很是爽酷。而在品嘗的時候,一旁的助手一不小心把碳酸水倒在了裡面,誰料這樣一來味道變得更好了,最後約翰的合伙人弗蘭克·M.羅賓遜從糖漿的兩種成分,即古柯的葉子和可拉的果實中,產生了命名此款飲料的靈感,後來又經過一定的改造,可口可樂(Coca-Cola)的名字便誕生了。
從由於可口可樂具有提神醒腦、使人鎮靜以及減輕頭痛的功效,並且還是大家普遍認為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碳酸飲料,所以最開始的可口可樂是綠色的,用以表示此飲料的健康、安全。而後來,隨著可口可樂銷售的日益火爆,研發者對可口可樂的配方進行了調整,加入了焦糖,可口可樂便由原來的綠色變成了紅褐色。
「007」為什麼只喝搖晃而非攪拌的馬提尼
「伏特加馬提尼——幹度適中,搖晃,而非攪拌。」這是「007」諜戰電影系列中男主人公詹姆斯·邦德在酒吧裡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重要的是,這句臺詞除了有形象設計的目的之外,也成為成功展現人物魅力的一把利器,把一個特工的幹練、優雅和品位體現得淋漓盡致。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邦德在向服務員要伏特加馬提尼的時候,總是會提出「搖晃,而非攪拌」的要求呢?搖晃和攪拌對於馬提尼來說有什麼不同呢?實際上,馬提尼是一種雞尾酒,也就是需要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酒或飲料混合而成的飲品,通常會以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等烈酒或葡萄酒為基酒,再配以其他輔助材料,進行攪拌或搖晃。
而傳統的馬提尼則是由杜松子酒和澀苦艾酒混合而成,被稱為「雞尾酒中的傑作」「雞尾酒之王」。在西方,這種雞尾酒在飲用之前,需要先放進調酒杯裡加入冰塊攪拌或搖晃,最後再配上一枚橄欖或一片薄薄的檸檬片作為裝飾。「007」系列電影中,邦德喝的伏特加馬提尼跟普通的馬提尼實際上沒有多大的差別,只是用伏特加取代了傳統馬提尼中的杜松子酒。
而就攪拌和搖晃兩種方式來說,搖晃最終產生的效果會更好,在搖晃杯子的過程中,讓不同的酒混合均勻,能夠改良酒的整體味道和純度。而且,搖晃時杯中的酒會產生一些微小的氣泡,這些氣泡也讓馬提尼喝起來沒有那麼膩,而用勺子或是其他器具攪拌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酒的味道和質感。一般人或許不易察覺這一區別,但對於注重品位的邦德來說這一點卻不容忽視。另外,馬提尼在與冰塊一同搖晃之後,整杯酒的口感會特別冰涼,且會在杯子上面產生一種霧的效果。如此,不管從味道、口感、視覺還是品位來看,搖晃都更適合邦德的形象,能夠增添他的個人魅力。
餐巾誕生與男人的大鬍子有什麼關係
餐巾是在各種宴會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它不僅能夠保證在進食的時候更加衛生,還能夠起到裝飾美化席面、渲染宴會氣氛的作用。經常出席各種宴會酒席的人都知道,餐廳還會根據不同的宴席主題來將餐巾摺疊成各種不同的造型,比如在新婚之宴上,餐巾常會折成「鴛鴦戲水」「千年百合」等式樣。但是你知道嗎,餐巾的誕生居然和男人的大鬍子有關。
餐巾的由來有著漫長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15、16世紀的英國。當時,市面上還沒有剃刀這種工具,男人們也沒有什麼稱手的刮鬍子的工具,所以大都留著長長的鬍子。可是這些長長的鬍子卻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由於那時還沒有刀叉等進食工具,人們在吃東西的時候都只能用手抓,所以吃肉的時候很容易把鬍子弄得非常油膩,於是男人們就會扯起自己的衣襟來擦嘴,雖然鬍子是乾淨了,但衣襟卻被弄得很髒,清洗起來也非常麻煩。
女人們看到這種既不衛生又十分粗魯的行為,就絞盡腦汁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男人的脖子下面掛一塊大大的布,弄髒了之後只需要清洗這塊布就可以了,相對來說省事不少。這就是關於餐巾由來的一種說法。後來,由於這種大塊的餐巾在使用的時候略顯累贅,於是英國倫敦的一名裁縫想到了一個新主意,就是把大塊的餐巾裁成一個個的小方塊,這樣使用的時候就會更加便捷,清洗起來更省事,外形也更美觀。就這樣,最初的餐巾就一步步地發展成為我們現在見到的樣子。
另外,隨著餐巾的廣泛應用和推廣,餐巾分為了布巾和紙巾,一般來說,大眾化的飯店、餐廳等多會使用紙巾,而比較高檔、正式的宴會場所則會使用布巾。尤其是在西餐廳,人們用餐的時候常會在膝蓋或是胸前放一塊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