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趙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提到健身房,除了擼鐵、跑步這樣固有的標籤外,還伴有老闆跑路、門店關閉這樣的高頻詞彙。近日,有多名消費者反映,他們在健身房花錢辦了卡,可是疫情期間關門之後,健身房再也沒有營業。還有消費者花6萬多元購買的私教課也打了水漂。
湖南的消費者阮先生向《天天315》節目組反映,他去年11月份在當地一家名叫「傳奇健身」的健身房辦了卡,辦卡時推銷員告訴他,只要堅持來健身房鍛鍊、打卡,就能獲得返現,「堅持100天返還60%,堅持200天返還100%」。可沒過多久,這家健身房就倒閉了。之後,阮先生多方尋求維權,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傳奇健身」在當地有十幾家連鎖門店。目前,這家健身房的老闆已經被警方拘留。
除了阮先生遇到的所謂「堅持打卡」就能返現的套路,還有消費者的損失更大。廣西的秦女士告訴記者,去年她在當地一家叫「菲克健身」的健身房辦了卡,可這家健身房在疫情期間關門之後,就再也沒有營業。最初,她只辦了一張會員年卡,但經過服務人員推銷,她花費6萬多元買了200節私教課。現在,健身房關門,老闆跑路,她的錢打了水漂。
和秦女士一樣遭受損失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據秦女士了解,這家健身房所屬公司已經在今年5月份更換了法人。之前的負責人表示,已經把健身房賣了,以後所有的事情都要去找新的負責人。
舉辦優惠活動促銷、關門、轉讓、失聯……健身房的不法經營者這一系列的操作不斷重複上演。在網絡上,甚至流傳著「健身房安全跑路教學課程」。這種網課只需要99元就可以報名,宣傳單上居然明目張胆地寫著「教你7到15天安全閉店,有效回籠最後一波資金,金蟬脫殼」。售課者表示,只要繳納一定的費用,就可以幫忙聯繫健身房的「接盤者」。這位所謂的老師還傳授了一些安撫消費者的「妙招」,比如,在健身房門口張貼告示,告知客戶需要前往某某律所做登記,因為公司經營不下去了要向法院申請破產。規定消費者每周前來登記的日期,等所有用戶都登記完至少要好幾個月。公司假裝在積極處理相關事宜,老闆沒有跑路,準備賠償用戶。但實際上一直在往後拖,拖的過程中就會有一部分用戶放棄索賠。如果遇到一兩個帶頭維權的,把這幾個人安撫好就行。
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健身服務投訴7738件,投訴量同比激增72.6%。口碑差、難盈利是健身行業一直以來的頑疾,機構關門跑路,健身房被打上「騙子」標籤。如今,消費者談辦卡、買私教課色變。這種情況讓健身房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預售模式」暴發性擴張,「預售模式」是不是導致行業出現問題的根源?健身房倒閉跑路的頑疾如何根治?北京天霜律師事務所律師盧芸指出,預付費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實踐中,有一部分經營者通過這種方式實施變相詐騙,各地應及時出臺預付費的地方立法,加強預付費的監管,這樣才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消費者在進行相關消費時應該如何避免自己被套路?盧芸建議:提醒消費者在進行預付式消費時,要儘量少額短期去購買,避免資金損失。如果發現有詐騙嫌疑的,應當及時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