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上海這本「大書」,在行走中閱讀建築背後的故事

2020-12-24 騰訊網

漫步上海,打開這本大書,眾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優秀建築,積澱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與時代風貌。一處處獨具美感的建築空間,一棟棟嵌入人民生活的文化地標,背後所展現的是上海乃至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史、進步史與創新史。如何進一步激活建築遺產在當下的歷史價值?

最近,網紅馬路武康路上,出現了一支特別的行走隊伍。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第一站正是武康路,主題為 「閱讀上海近代建築風格——認識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行走路線以武康大樓為起點,沿途經過原義大利總領事官邸、密丹公寓、威爾金遜住宅、柯靈故居、武康路100弄等。

「武康路是一座開放式歷史建築博物館,既可以看到城市發展的印記,又能讀到有趣的細節設計。」畢業於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專業的應伊瓊導師擔任現場講解,用專業視角解讀西班牙式、英式、法式等不同住宅建築風格,講述藏於武康路的人文故事。

這座八層高大樓是滬上最早外廊式公寓,平面因地制宜布置成熨鬥形狀,第一、二兩層為基座,有連續半圓券廊和水泥仿石牆面;三至七層為黃褐色磚牆,且有豐富的裝飾,第三層有三角形古典山花窗楣,還會看到刻有螺旋花紋的「牛腿」造型。居室大多朝南,戶型結構靈活,作為舊上海第一批高檔公寓之一,最初住戶多為外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現在武康大樓經過完整修繕,由於外立面空調機架、雨棚,晾衣架等附著物增多,對大樓安全和景觀都有一定影響,修繕工程特別將二樓以上所有空調機架位置進行調整,做到『橫平豎直』,雨棚和衣架都拆除了。所有空調機架也都統一定製,兼具遮擋、通風和安全美觀功能。」

隨著幾幢淡黃色外牆小洋房映入眼帘,人群中不時有讀者舉起相機定格其風情。作為20世紀30年代上海流行的西班牙式建築,帶有細小粗糙質感的水泥拉毛紋理的外牆,圓拱形的門廊和窗洞,以及特製的西班牙螺旋形柱子,都別具風情。武康路小有名氣的打卡點「羅密歐陽臺」,曲線形鑄鐵花飾陽臺成為了人們了解西班牙建築的標誌元素之一。

正如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教授所說:「你可以欣賞一棟好看的建築,但它不一定能和你產生互動。能和你產生互動的,一定是容納你感情與記憶的地方。」當越來越多建築以歷史積澱、人文美學激發起人們的好奇心與親近感,更多讀者愛上上海、讀懂上海。

今年8月,上海市文旅局聯合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策劃出版了《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介紹了上海56處地標建築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這次「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考古活動正以「閱讀」為題,閱讀《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上海武康路建築地圖》《長夜的獨行者》《閱讀南京路》《開埠後的上海住宅》等建築類書籍,結合實地探訪,讓普通市民能在活動中獲得全新的城市漫遊體驗。

作為以建築學為背景的研究與策展團隊,織城網絡策劃了一系列上海「建築城市行遊」活動,挖掘建築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為了設計出吸引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市民的行走路線,織城網絡的設計團隊提前勘探現場,並用一兩個月的時間收集資料、考證文獻,力求徒步線路主題鮮明、故事有趣。

未來,城市行走系列還將陸續策劃「閱讀外灘和第一代中國建築師」「閱讀上海近現代商業與娛樂建築」以及「閱讀老上海的大宅小院」等主題,帶領市民探訪外灘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深入南京路的四大百貨公司,閱讀江陰路上的老宅。通過專業建築師和學者帶領參與者閱讀建築,用4次不同主題不同線路的城市行遊,深度理解優秀歷史建築對於城市文化的意義,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使街區成為露天的小課堂,讓參與者在行走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深度感受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這樣的行走「打卡」方式,你心動了嗎?

作者:許暘

圖片:出版方

編輯:吳鈺

責任編輯:宣晶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建築是城市文化特徵的載體,上海匯聚了眾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優秀建築,它們不是沒有溫暖的鋼筋水泥,而是積澱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與時代風貌的立體畫卷。12月19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打開上海這部「大書」,讀懂它,更愛它
    這本書共收錄上海地區56處知名建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中英文雙語,介紹每一處建築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時代意義,旨在以建築為載體,生動詮釋「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的城市內涵、品質、特色,打造展現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讀書和伴手禮。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首發!閱讀上海「大書」,品味漫步「人民...
    今天(8月16日)上午,《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在上海書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首發。「可閱讀」的建築裡,越來越多人正在「閱讀」上海這本「大書」。去年12月,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編輯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
  • 2020上海書展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新書首發
    人民網上海8月17日電 (記者 曹玲娟)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主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城市推廣中心承辦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新書首發式8月16日在2020上海書展現場舉行。 2019年12月,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的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編輯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
  • 童話背後的故事是什麼?這本書帶你走進兒童文學的魔法世界
    《英倫童話地圖》這本書可以圓一圓孩提時代的夢想。張弘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與小讀者分享11月16日,新經典文化·愛心樹童書在上海國際童書展舉行了《英倫童話地圖》新書分享會。該書作者張弘與愛心樹童書總編輯李昕,就「如何將閱讀內化,懷著情感去寫作」這一問題展開對談。
  • 建築可閱讀:設計一份伴手禮,把「上海建築」帶回家
    建築不僅體現城市內涵和特色,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與記憶。漫步上海街區,各個時期的歷史建築散落各處,每一幢都像一本無言的書,等待人們去仔細閱讀。在品讀這些建築的同時,總會升起一個念頭:能把它們帶回家就好了。
  • 天啊,一百本故事書!陪娃睡前看故事書培養閱讀習慣,任務艱巨
    說起看書這件事吧,我們家小時候一哭鬧我們就拿早教書來哄他。把寶貝抱在懷裡坐在大腿上一頁一頁的翻書,然後開始邊翻邊讀,然後娃就慢慢地安靜下來了……很神奇吧!我們都覺得很神奇,才六七個月呢,就喜歡人家讀給他聽,而且是不要手機播放的那種。於是娃他爸就在買兒童書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每個月都要買書,而且一買就買全套的書,不帶買一本書的那種。
  • 武康大樓、藥水弄、新場古鎮……在老建築的故事裡,上海人留住城市...
    爸爸還碰到孫道臨也來拿……人生第一次燙頭髮,就是被媽媽按在紫羅蘭理髮店的闊大的椅子上燙的。」攝影師朱屹講述了自己與武康大樓的童年記憶。12月14日,上海市民文化節「老建築的故事」市民創意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獲獎者們走上舞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賦予了老建築血肉與生命。
  • 4天3夜,首次獨自離家的這群徐州孩子在行走中閱讀!
    8月6日,由彭城晚報聯合中少總社組織的「行走閱讀團」的小朋友來到北京,開始了4天3夜的夏令營。他們中最小的7歲,最大的13歲,孩子們在行走中閱讀,在閱讀中回味行走的樂趣,收穫滿滿。這位清華小姐姐帶著來自徐州的小營員們走過大禮堂、二校門、清華學堂、聞一多紀念堂、自清亭,對著每棟上了年紀的老建築,細講其背後那段看得見的歷史,孩子們聽得認真且入迷。兩所高校的遊覽結束後,孩子們來到了中少總社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
  • 5本世界著名小說背後的誕生故事,甚至比書中的故事更有趣
    本期,將為大家推薦5本好看小說,並帶你一起欣賞這些小說背後的誕生故事。1.吵架吵出來的《魯濱遜漂流記》作為中學時代必讀的課外書籍,相信這本書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一個人漂流荒島,衣食住行都得自己動手,艱苦中也充滿了樂趣。其實這本書的誕生過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 行走上海街頭後發現,原來並不了解家鄉
    這些遷徙、轉型的小故事,是上海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微縮碎片。 知道這段碎片的故事後,再走進公園逛,目之所及,是今時今日休憩、奔跑和微笑的人們,那一刻,在時空的迴響中,它不再是尋常的公園。 往裡走,聞名遐邇的「百代小樓」坐落在此。
  • 「打卡式閱讀」的背後是難言的焦慮
    來源:文匯報原標題:「打卡式閱讀」的背後是難言的焦慮 專家建議暑假不妨選一本好書慢讀,慢讀才能讀出味道「一個暑假,孩子讀多少本書比較好」「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每天都在打卡讀書,我家的孩子一玩手機就興致勃勃,一打開書本卻哈欠連天」……假期是公認的讀書好時光,也是不少家長「閱讀焦慮」集中爆發之時。
  • 活在盒子中,也能走出一個世界 「無限行走背後的故事」
    然而,這種機械裝置的傳感器並不能那麼高精度的實時反饋,並且它做不到急停,突然的跑跳等大幅度動作,並且出於安全考慮,還在腰部高度設置了安全固定措施,這給人的感覺就是醫院中行走康復訓練的輔助設備,而且這種設備造價不低,價格與體積成正比,多人同場景互動的兼容性也沒有(比如甲乙方同場景解讀設計)。
  • 最受上海市民喜愛的「建築可閱讀」旅遊線路揭曉
    「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9月中旬,「建築可閱讀」百大「人·物」評選活動正式啟動。經過一個多月的市民遊客投票,20條深受市民喜愛的「旅遊線路」已經揭曉,一起來看看吧!,體驗被稱為「最美圖書館」的嘉定圖書館、文化館,世界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傑作上海保利大劇院、上海嘉定凱悅酒店等,感受上海濃鬱的多元文化景觀水岸。
  • 這是一本引導孩子愛上閱讀的書,人手一本,讓孩子愛上書
    最近接觸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當孩子遇見書》,這是一本寫作老師推薦的書,看這本書的初衷是來找乾貨的,找到方法和閱讀技巧,我的孩子就可能愛上閱讀,但真的是我們想的那樣嗎?中川李枝子日本著名童書作家,在成長的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成年後成為了一名保育員,她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及成長經歷創造了這本屬於父母,老師和孩子們的《當孩子遇見書》。
  • 首本手機創意書《圖手創意》亮相2017上海書展
    人民網上海8月20日電 (記者 曹玲娟)這是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手機創意書——書中作品完全由手機進行拍攝和後期處理,並可通過「草雨手機圖像坊」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實現拓展及共識閱讀——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圖手創意》,一經打開,便不再合上。
  • 尋找上海可以閱讀的建築,除了你知道的還有更多
    原標題:尋找上海可以閱讀的建築,除了你知道的還有更多  據樂遊上海,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5月8日開幕。韓正同志代表十屆市委向大會作報告,在描述上海未來願景時,韓正表示,上海要建設「令人嚮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
  • 童書綠薦:《海洋寶貝系列故事》,為兒童打開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的...
    前不久,綠會「綠少」收到由上海浦東一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上海峻鼎漁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編輯,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童書《海洋寶貝系列故事
  • 讓繪本為孩子打開思維的天空!閱讀繪本家長要跟著孩子走
    昨天,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CCBF)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落幕。作為童書的一大類別,繪本近年來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喜愛。但是,你知道該給每個年齡段的寶貝讀什麼樣的繪本嗎?你知道怎樣陪他們閱讀的同時,學習這些繪本嗎?
  • 大名鼎鼎的《牛津傳統閱讀故事》來啦!全套40本,值得孩子反覆閱讀/點讀的一套故事書
    特別喜歡這套書,因為哥哥英語比賽抽到的題目講龜兔賽跑正好之前這裡看過印象特別深,算是撿漏從上海複賽中脫穎而出進入北京全國總決賽。這套是特別適合訓練小朋友英語講故事的一套,一年級期末英語老師要求故事表演正好也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