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上海可以閱讀的建築,除了你知道的還有更多

2021-01-12 東方網

原標題:尋找上海可以閱讀的建築,除了你知道的還有更多

  據樂遊上海,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5月8日開幕。韓正同志代表十屆市委向大會作報告,在描述上海未來願景時,韓正表示,上海要建設「令人嚮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

  一直以來,上海的建築都是優美且充滿了傳奇與故事。人們從過去閱讀到現在直到未來,相信那些可以閱讀的建築會越來越多!

  外灘建築群

  地址:黃浦區中山東一路

  外灘的精華就在於這些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外灘建築群。北起蘇州河口的外白渡橋,南至金陵東路,全長約1500米。著名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平飯店、海關大樓、滙豐銀行大樓再現了昔日「遠東華爾街」的風採,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

  國際飯店

  地址:黃浦區南京西路170號

  國際飯店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飯店之一,上世紀三十年代有「遠東第一高樓」之稱。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採取豎線條劃分,前部15層以上逐層四面收進成階梯狀,造型高聳挺拔,是20年代美國摩天樓的翻版。1950年11月,為統一上海平面坐標系統,當時的上海市地政局對全市進行測量,測量以國際飯店樓頂中心旗杆為原點,由此確立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標系。

  歷史上的國際飯店是名流匯聚之所,宋美齡,張學良,陳納德等都曾是常客。不少名流學者為飯店留下的詩,書,畫作品,成為飯店的傳世之寶。

  徐家匯天主堂

  地址:徐匯區蒲西路158號

  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正式的名稱為「聖依納爵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府,修女院,建築風格為中世紀哥德式。現在的這座主教座堂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動土興建,清光緒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築高五層,磚木結構。法國中世紀樣式,高50米。大堂內聖母抱小耶穌像立祭臺之巔,俯視全堂,為整座教堂之中心。徐家匯天主堂標誌性的玫瑰花窗更是美的驚人。

  上海展覽中心

  地址:靜安區延安中路1000號

  上海展覽中心亦稱為上海展覽館,承辦了許多國內外重要的展覽會。上海展覽中心建成於1955年,原名「中蘇友好大廈」,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築之一,由前蘇聯建築藝術家安德列耶夫設計,為古俄羅斯風格。大廈座北朝南,正南為大場,有大廈音樂噴泉。主樓矗立正中,上豎鎦金鋼塔,與主塔相輔輝映,金光燦爛。大廈內的裝修相當精美,有大型的浮雕、美麗天穹和精緻的吊燈及柱子等。

  松江方塔園

  地址:松江區松江中山東路235號

  方塔園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觀賞歷史文物為主體的園林。園址原是唐宋時期古華亭的鬧市中心,既是古代文人的會聚地,又是松江遺址的縮影,1978年以園內主景方塔為中心建起這座園林。以方塔為中心,四周組合古代建築文物群。園林設有北、西、東3個園門。北部所見,石板路、石甬道、石壁,滿眼儘是排列的石頭。南面臨塔可見一座明代照壁,是具有藝術價值的磚刻建築物。上面精雕細琢有走獸、樹木、花卉和珍寶物等。

  上海魯迅紀念館

  地址:虹口區甜愛路200號

  上海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建立後第一個人物性紀念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名人紀念館,同時管理魯迅墓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以魯迅故居、魯迅墓、魯迅紀念館的生平陳列三位一體。改建後的上海魯迅紀念館,保留原二層庭院式的江南民居風格的建築特色,同時又融入了現代博物館的功能。地下一層為文物庫房,藏有文物、文獻資料20餘萬件,地上一層為文化名人專庫「朝華文庫」、學術報告廳「樹人堂」和專題展廳「奔流藝苑」等。二層為魯迅生平陳列展廳。

  東方明珠電視塔

  地址: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號

  上海的標誌性文化景觀之一,塔高約468米。塔內有太空艙、旋轉餐廳、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等景觀和設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東方明珠塔十一個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球體晶瑩奪目,從蔚藍的天空串聯到如茵的草地,描繪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如夢畫卷。憑藉其穿梭於三根直徑9米的擎天立柱之中的高速電梯,以及懸空於立柱之間的世界首部360度全透明三軌觀光電梯,讓遊客領略無限風光。

  中共一大會址

  地址:黃浦區興業路76號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一底一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築,坐北朝南。原樓為上海典型石庫門式樣建築,外牆青紅磚交錯,鑲嵌白色粉線,門楣有礬紅色雕花,黑漆大門上配銅環,門框圍以米黃色石條,門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飾。中共一大會址在1952年後成為紀念館,基本陳列由「中共『一大』會議室舊址陳列」和「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文物陳列」兩部分組成。

  佘山天文臺

  地址:松江區佘山鎮西佘山

  地處西佘山之巔,其前身是法國天主教耶穌會於1900年建造的具有歐洲建築風格的佘山天文臺,佔地面積8000餘平方米,當年裝備了「遠東第一」的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百年來拍下了7000多張珍貴的天文照片。

  同濟大學文遠樓

  地址:楊浦區赤峰路67號

  這座淡灰色的老建築,簡潔典雅,平整無奇,但它卻是入選《世界建築史》和《中國建築史》的經典建築。文遠樓的設計深受新建築學派(包浩斯)的影響,是包浩斯風格在中國唯一的一棟歷史文化建築,注重實用功能,手法簡潔明快,講求空間環境效果及形體的對比和諧,不追求古典形式構圖及繁瑣。一些老教授說,文遠樓好就好在裡面沒有多餘的空間,每個空間都有他自身存在的必要。

  曹楊新村

  曹楊新村始建於1951年,是解放後全中國興建的第一個人民新村,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意義。整個社區住宅建築總面積200餘萬平米,為上海市中心城區擁有10萬餘人口的大型居住社區。曹楊新村各項配套設施齊全,商業服務網點遍布大街小巷,也是全市第一個全面綠化的新村,環境優美。作為全國首批外事接待單位,先後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百餘個國家的首腦,政要和旅遊團隊。

  金茂大廈

  地址:浦東新區世紀大道88號

  竣工於1999年,曾經是中國大陸最高的大樓,樓高420.5米,大廈有地上88層,若再加上尖塔的樓層共有93層,地下3層,有多達130部電梯與555間客房。您可以從觀光廳內俯視金茂凱悅大酒店的中庭。中庭從第56層起到第88層止,高152米,28道環形燈廊,層層疊疊,流光溢彩,被人們稱之為「時空隧道」、「世界奇觀」。

  南京西路建築群

  "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南京東路和南京西路)的西半部,跨黃浦、靜安兩區。古老的建築群包含了上海展覽中心、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華山飯店、金門飯店、靜安寺等等一系列歷史古建築。現在的南京西路已然是上海繁華市中心區的「十字軸心」,梅泰恆頂級商圈「金三角」,引領著上海最頂尖奢侈品牌潮流。

  除了以上13項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上海建築,還有這些建築值得閱讀!

  豫園:古典園林情調

  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1559年,是上海市區唯一留存完好的百年江南古典園林。園內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湖光瀲灩,素有「奇秀甲江南」的美譽。

  朱家角:江南水鄉風韻

  朱家角是上海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民居區,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式歷史建築風格。朱家角有著名的「明清建築第一街」北大街、園林建築和粉牆灰瓦錯落有致的舊式民宅,展現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鄉風情畫卷。

  滙豐銀行大樓:英國新古典式傳奇

  這幢位於外灘12號的龐大建築,由英商德羅·考爾洋行承建並於1923年建成。整棟建築為英國新古典希臘式建築,主體高五層,中央部分高七層,典雅莊重,壯觀雄偉。

  滙豐大樓內部八角形門廳上方曾繪有八幅馬賽克鑲嵌製作而成的大型壁畫,穹頂上另有黃道十二宮及太陽神、月神的天頂畫。而1956年因蘇聯艦隊造訪,市政府決定將壁畫以塗料覆蓋,直至1997年維修時壁畫才被發現。

  武康大樓:法國文藝復興風格

  武康大樓猶如等待起航的巨輪般,以前曾叫諾曼第公寓。這座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建築式樣公寓於1924年由匈牙利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築。遠遠望去,像緩緩駛進上海灘的郵輪。

  馬勒別墅:北歐挪威風情

  很久以前,有個女孩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座童話般的城堡。夢醒後,她的父親為了實現寵愛的小女兒的美夢,於是便有了童話般的「馬勒別墅」。馬勒別墅為當時英籍猶太商人馬勒的住宅,是一所極具北歐挪威風情的庭院式花園住宅,多個尖塔型屋頂高低錯落,均以浮雕裝飾,宛如一座華麗城堡。

  沙遜大廈:最早的Art Deco高樓

  Art Deco風格以幾何的形體、階梯狀的造型、新材料的運用為其特點。1929年沙遜大廈落成,這是上海首座10層以上的高樓。由於設計上結合了華麗的復古,與簡潔的幾何體,是上海最早的一座典型ART DECO風格的高層建築。

  1933老場坊:天圓地方的經典

  1933老場坊的建築融匯了東西方特色,結合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並沿用了中國風水學說中 「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獨特的建築風格是1933最大的魅力,其充滿雕塑感的混凝土坡道、縱橫交錯的廊橋、花紋裝飾的傘狀圓柱以及螺旋梯,營造出迷宮一般的靈性空間。

  上海中心:魔都新高度

  世界第二高樓、中國第一高樓、上海地標建築「上海中心」,將現代高科技與建築美學完美統一的結合,充分體現了海派建築的鮮明特色,上海中心的形態是一個緩緩螺旋上升的玻璃晶體,視覺上給人以觀感多變、體態優雅、浪漫端莊的印象,象徵著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靈動與騰飛。而它與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呈現出高樓「三足鼎立」的形態。

  東方藝術中心:魔都的優雅

  作為上海一流的專業藝術場館,東方藝術中心的建築本身就充滿想像力。從高處俯瞰,東方藝術中心宛若一朵美麗的「蝴蝶蘭」。建築頂部安裝了融入高科技的880多盞嵌入式頂燈,當美妙的旋律在音樂廳奏響時,燈光會隨旋律起伏變幻,將夜色中的東方藝術中心變的璀璨奇異、充滿動感。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魔都的創意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建於靜安雕塑公園內,其外觀形似螺的殼體形狀。外牆採用細胞核式樣的鏤空設計,形成獨具一格的細胞牆,寓意生命進化的過程。緊挨著螺旋上升的綠化面旁邊,還有一條可融兩人並排行走、162米長的步道供遊客攀爬至建築頂部,在那裡,整個雕塑公園的景象可一覽無餘。

  上海的魅力不僅在建築,更有無限風景



相關焦點

  • 外國人來上海,除了外灘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本地人不知道
    這條5700米長的街道連接產業帶,電影院,清真堂,醫院,文化館,教堂,學校……這些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標建築,造就了一種獨特的沉穩氣質。走在這條路上,可以看到香港電影中豬籠村的模樣,一度成為網民打卡的場所,吸引「功夫」迷們前來打卡。知之甚少,這裡被稱為上海版的「豬籠城村」。
  • 你不知道的公園玩法,除了賞花還有更多
    原標題: 你不知道的公園玩法,除了賞花還有更多上海近日的過山車氣溫你HOLD得住嗎?春暖花開,應該活動一下,可是氣溫變化,又讓賞花變得不可預測。公園裡不僅僅有綠地繁花,不僅可以野餐燒烤,還有亦動亦靜的各類活動。
  • 在上海閱讀建築,這些經典線路你可以漫步!
    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 要真正讀懂上海, 就必須走進一條條梧桐濃蔭裡的小巷, 看一幢幢風情萬種的各式建築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日前推出 這個假期,就挑選你感興趣的去走走吧
  • 建築可閱讀:設計一份伴手禮,把「上海建築」帶回家
    近兩年來,上海全力推進「建築可閱讀」工作。位於中心城區的徐匯區和靜安區都是老建築資源豐富的地區。「千年古剎,百年靜安,一河兩岸,中西合璧。」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調研員張眾這樣形容原閘北區、原靜安區合併以後的靜安區。靜安區共有222處「可閱讀」的建築,著名的馬勒別墅、中共二大會址、四行倉庫等都在其中,遊人只需掃描建築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進入VR閱讀界面。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建築是城市文化特徵的載體,上海匯聚了眾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優秀建築,它們不是沒有溫暖的鋼筋水泥,而是積澱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與時代風貌的立體畫卷。12月19日,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
  • 除了上海「深坑酒店」,我國還有很多超5星級酒店,你知道幾個?
    除了上海「深坑酒店」,我國還有很多超5星級酒店,你知道幾個?該酒店的建築曾經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無論在地下空間的運用,地質的研究論證。世茂集團用了7年時間進行科學論證。「深坑酒店」原本是上海佘山一個廢棄了多年的採石坑,經過建築師們的努力,如今以世界奇蹟呈現在世人面前,說明我們國家的建築方面的實力,和中國人的聰明智慧!
  • 挺進莫幹山:除了網紅民宿,這裡還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美好
    挺進莫幹山:除了網紅民宿,這裡還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美好如果說在酷暑的八月,我們想要尋找一處水墨江南裡的避暑勝地,莫幹山是最好的選擇。莫幹山在20世紀是一座被綠竹覆蓋的高山,因為她與上海的距離非常的近,所以他也成為了上海的精英們前去度假休息的最佳選擇。這裡的最先住客是富有的外國人,所以這裡石頭的別墅和網球場地一應俱全。不得不說我們走進莫幹山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自駕遊。這種方式免去了高鐵和巴士得的轉車勞累,也更能夠自由地感受鄉間的美麗,也適合全家出動,更可以探尋高鐵巴士無法探尋到的自由玩法。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首發!閱讀上海「大書」,品味漫步「人民...
    尋找城市的魅力,建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窗口。在上海,匯聚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處處積澱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處處彰顯著「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處處承載著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輝映的文化特質。「聽故事、品生活,找個地方靜靜發呆」,上海豐富的歷史建築資源,無疑是「可閱讀」的。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打開上海這部「大書」,讀懂它,更愛它
    (郭影)出版前言尋找城市的魅力,建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窗口。人們常常把建築視作印刻城市文化特徵與時代風格的一個載體、一個見證。什麼樣的城市,孕育了什麼樣的建築。同樣,什麼樣的建築,也塑造了什麼樣的城市。某種意義上,建築就是城市本身。
  • 打開上海這本「大書」,在行走中閱讀建築背後的故事
    一處處獨具美感的建築空間,一棟棟嵌入人民生活的文化地標,背後所展現的是上海乃至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史、進步史與創新史。如何進一步激活建築遺產在當下的歷史價值? 最近,網紅馬路武康路上,出現了一支特別的行走隊伍。陸家嘴讀書會聯合織城網絡啟動了「建築可閱讀」系列城市行走活動,第一站正是武康路,主題為 「閱讀上海近代建築風格——認識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
  • 大師論 | 安藤忠雄的建築之路,尋找建築和自然交融之光
    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作為一名建築師,他認為建築可以改變社會,「改變住宅就是改變城市,改造社會」。「改革社會」可以促進一個地方或改變那個地方的身份。Werner Blaser說:「安藤忠雄的好建築創造了令人難忘的身份,因此宣傳,反過來吸引公眾,促進市場滲透」。
  • 2020上海書展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新書首發
    人民網上海8月17日電 (記者 曹玲娟)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主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城市推廣中心承辦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新書首發式8月16日在2020上海書展現場舉行。 2019年12月,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的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編輯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
  • 上海有一建築奇蹟,沙灘上建高樓,你知道地基是怎麼解決的嗎?
    去過上海旅遊的人想必都知道,上海有哪些著名的旅遊建築風格,在上海的中心大廈高度大概在600多米,就是上海的第一高樓,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大廈,因為它一種非常不容易的建築,這個大廈還有世界上最快的電梯,每秒的速度能達到18米,可以說,一般的家用電梯裡那一半可能都達不到。上海的位置在一個衝積平原上,所以說上海的建築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 上海首屆「建築可閱讀」伴手禮創意設計大賽啟動
    今天下午,把上海建築帶回家—上海市首屆「建築可閱讀」伴手禮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儀式正式啟動。作為「建築可閱讀」的重要延伸活動之一,大賽希望深入發掘上海建築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以目前上海市開放的1039處建築和16個夜遊好去處為主要表達主體,將特色建築元素與生活實用性結合,設計開發好看、好用、好吃、好帶的建築相關文創產品,打造代表上海、專屬上海的伴手禮。活動現場,上海各區文旅局及文創設計企業分別面向大眾展示了近百種以往文創開發案例,展現上海優秀建築風貌。
  • 「建築可閱讀、城市有溫度」?核心是從物質城市回歸人本
    諸大建認為歷史建築、歷史風貌有著它豐富的內涵和人文情懷,例如曹楊新村、長白新村是代表著數萬戶工人的時代特徵的住宅群。還有龍門邨、張園這樣的老建築,有著那些洋氣大樓裡少有的鄰裡關係,「這些都是富有溫度可以閱讀的。」諸大建同時表示,對於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區的保護,從個體轉為成片,上海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也只是剛剛開始。
  • 上海外灘最傳奇的老建築,標誌性綠屋頂,2個曾用名很多人不知道
    這些年,上海對於歷史建築的保護,不僅限於形貌上,還做了很多建築本身歷史故事的挖掘和宣傳。所謂「建築可閱讀」,給這座城市添加了一份文化底蘊。在上海最值得閱讀的街區中,外灘絕對排名靠前。連成一片的萬國建築博覽會,每一棟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外灘哪一棟樓最令人印象深刻?
  • 那些堅持閱讀的人,除了賺更多的錢,還有哪些變化?
    1、一提起她,我們想到的除了春晚,就是她的優雅端莊,獨特的氣質,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在她身上有一種特別的東方女性的氣質和美。很多人會覺得,董卿身上的氣質是天生的,旁人學不來,但其實如果一直關注董卿的人都知道,她的氣質也是一點點變化的。比如你看這是董卿之前的照片:那說不清、看不見的氣質,真是個神奇的東西。
  • 當我們在閱讀建築時,究竟讀什麼?
    近年來,上海持續加大老建築的開放力度,改變「牌子好掛門難進」的狀況;為許多老建築掛銘牌、二維碼,並在二維碼內容中增設英文介紹、VR體驗等服務功能,市民遊客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建築的年代、風格等都能一目了然。 而除了這些基本信息,「閱讀」的內容如何更豐富、深入,才是學者們聚焦的重要話題。
  • 松江23處歷史建築掛上「二維碼」,6條主題線路帶你閱讀「上海之根...
    原標題:松江23處歷史建築掛上「二維碼」,6條主題線路帶你閱讀「上海之根」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上海最古老的園林在哪裡嗎?你知道上海最神奇的建築有哪些嗎?這些「上海之最」,其實都藏在松江。  在「文化尋根之旅」主題線路中,你可以觸摸到上海的文化之根,廣富林文化遺址將向你展示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直到明清之際各時期的文化符號,而佘山天文臺和天主教堂,又會告訴你近代上海是如何發展出了中西交匯、兼容並蓄的海派文化。
  • 上海不只有高樓大廈!十年來這十座上海最美新建築,一站式刷新你的...
    從廣義上來說,類型學貢獻是一種思想和工作方法:在不能過多改變基本元素的情況下,尋求系統變化的可能,尋找組合方式的特色。假設你的設計做得有特色,帶來了一些新的語言、新的概念、新的思考、新的手法,我們就可以說,你對建築設計有了類型學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