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唇蘭屬植物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李春華 李柯澄
爪唇蘭又稱貢戈蘭、飛雁蘭、飛鳳蘭,花的形狀像一隻遊弋的天鵝或飛翔的昆蟲,又以其唇瓣尤似鷹爪而得名。爪唇蘭為蘭科奇唇蘭亞族爪唇蘭屬植物,是中南美洲地區珍奇蘭花,在歐洲早期就被引種栽培,至今已經在全世界廣為栽培的吊籃式洋蘭種類之一,其植株較奇唇蘭和吊桶蘭小,故更適合家居栽培。
爪唇蘭屬植物約有 65 種,分布中美洲墨西哥至南美洲巴西等熱帶和亞熱帶雨林地區,大多是在低地生育的自生蘭,根系張貼在樹木的常綠性附生蘭。許多是與螞蟻經常在其植株根部築巢做窩與之共生。所有物種均為密集合軸生長,地下莖長或短,也有的匍匐生長,白色的根很薄,有些根甚至直立而不是下垂。其假鱗莖密生呈卵形,或錐狀,表面有明顯的縱溝,並由幾片重疊的纖維質的包片包被,其上頂生 2 ~ 3 枚大而革質的卵形或廣披針形葉片,葉質較硬,具皺褶條紋,邊緣波狀,基部有長柄。花莖從假鱗莖基部抽出,下垂,具總狀花序,在其上互生或對生成 5 ~ 10朵花。一旦生長為大型植株,花莖會抽出數十朵花以上。花直徑 3 ~ 5cm,花為倒掛狀,唇瓣朝上,有兩個側萼片和一個主萼片。側萼片著生於蕊柱足上,大而反轉似鳥兒飛翔。主萼片小且發達。花瓣退化成小型花瓣,貼生於蕊柱中部,蕊柱長而伸出。主萼片和小花瓣與蕊柱的基部合生;唇瓣由蕊柱足延伸,分為上唇和下唇,結構複雜。花色為黃色或暗褐色,非單色系,且大多帶有斑點。即是使同品種不同株,花色也有不同變化。有些品種具有獨特的香味,聞起來像未燃燒的蠟燭,或者聞起來像肉豆蔻、多香果或肉桂。開花期不定,依據品種不同花期也不同,但多數花期在春季或夏季。花壽短,僅 1 周,某些品種如多花爪唇蘭,假鱗莖可連續產生 6 個花序,花期可長達 1 ~ 2 個月。因花莖長而下垂,以懸吊培育為佳。
爪唇蘭花朵奇特,是西方最早發現的蘭花之一。我國南方不少家庭中有爪唇蘭栽培,多數是從臺灣或從國外引進,而我國園藝企業尚無進行商品化生產。
常見栽培有斑花爪唇蘭、暗色爪唇蘭、盔狀爪唇蘭、多花爪唇蘭、豹斑爪唇蘭、黃色爪唇蘭、丁香爪唇蘭、『紅日』爪唇蘭 ( 栽培種 )、舟狀爪唇蘭、黃褐爪唇蘭、寬萼爪唇蘭、橙黃爪唇蘭、貝氏爪唇蘭、粗壯爪唇蘭等 50 多種及雜交種 30 多餘種。此外,爪唇蘭屬除人工雜交新品種外,還選育出屬間雜交種,如爪唇蘭與花豹蘭(侯勒蘭)雜交新屬,爪豹蘭屬、爪唇蘭與纓星蘭 ( 帕氏蘭 )雜交新屬,爪星蘭屬、爪唇蘭屬與飛鵝蘭屬 ( 鵝花蘭 ) 雜交新屬,多爪蘭屬、爪唇蘭屬與須喙蘭屬雜交新屬,爪喙蘭屬、爪唇蘭與奇唇蘭屬雜交新屬,奇爪蘭屬等。
繁 殖
無菌播種蒴果在約 2/3 成熟時進行滅菌,用 100% 漂白液浸泡未成熟( 綠色 ) 種子蒴果 30 分鐘,衝洗 3 ~ 5次後將蒴果浸入異丙醇或乙醇中 5 ~ 10秒。將蒴果從酒精中取出,小心燃燒掉過量的酒精。在無菌條件下,使用無菌刀或手術刀,打開蒴果,刮出種子,小心地將種子均勻分布在培養基的表面上。封存所有的培養容器。培養基配方必先做試驗,放到可信度高的培養基再批量生產。種子開始發芽可能需要1~9個月的時間,在萌發開始大約 30 ~ 60天後,需要將幼苗轉移到新鮮培養基上,以便繼續生長。在再植培養階段,在無菌條件下,將幼苗從母瓶轉移到含有新鮮培養基的瓶中,讓幼苗繼續生長和發育。根的形成一般從植株有 2 ~ 3 葉開始。幼苗每隔 30 ~ 60 天培養 1 次,將幼苗移栽到新鮮培養基上,每移栽 1 次,可增加植株間的間隔。當組培瓶準備轉移到溫室盆栽時,大多數組培瓶應該有15 ~ 25 株植株為宜。
培養基建議購買附生蘭花培養基:P723 蘭花種子播種培養基、V895V&W 蘭科培養基、K400 KC 培養基配方。增殖培養基:M507 蘭花增殖培養基、O753 蘭花增殖培養基、P793 蘭花增殖培養基。無性系繁殖培養基:K400 KC 培養基配方、M507 蘭花培養基、V891 VW蘭花培養基。更新培養基:P748 蘭花更新培養基,O156 蘭花更新培養基,O139 蘭花更新培養基,P668蘭花更新養培養基。地生種培養基可選擇 B138/B141 BM-1 地生蘭花培養基,M551 蘭科播種培養基,T839/T842 地生蘭花培養基,T849 地生蘭花播種培養基,F522 快速地生蘭花培養基。增殖培養基:B142/B470 BM-2 蘭花培養基。更新培養基:T839/T842 地生蘭花培養基,P748 地生蘭花更新培養基。
組織培養除用種子無菌播種外,也可用花莖作為外植體快速繁殖,以選擇母株乾淨、健壯、有充滿活力的花莖節點,只開了幾朵花的莖最好,避免老花梗。用自來水衝洗花莖 5 分鐘後,配製 10% 氯漂白液,並在此溶液中加入2 ~ 3 滴吐溫 20,無菌水衝洗後,在超級工作檯上用剃鬚刀或手術刀將花莖成小塊,並在節間進行切割,切割花莖約為 13 ~ 20mm(1/2 ~ 3/4),在節點下方和節點上方留 6mm(1/4) 處。將節段放入漂白溶液中 15 分鐘,每 2 ~ 3 分鐘旋轉 1 次溶液。表面消毒後,用無菌水衝洗掉漂白劑溶液,然後在無菌條件下,小心地從節點周圍除去苞片,再在5% 氯漂白液消毒,並在此溶液中加入2 ~ 3 滴吐溫 20。一旦去除所有苞片後,再在 5% 氯漂白劑液溶液中對節點進行表面消毒,保持 10 分鐘,每 2 ~ 3分鐘旋轉 1 次溶液。取出後用無菌蒸餾水衝洗節點,重複衝洗 3 次。在無菌室使用乾淨的無菌手術刀或剃鬚刀從節段的每一端切除約 3mm(1/8) 。所有工作應經常浸在酒精中,並用酒精燈燃燒或用玻璃珠滅菌器加熱以保持無菌。將節段轉移到含有蘭花增殖培養基的培養容器中。把節段的較長部分以一個小角度插入到芽的正下方。組培瓶苗放入室溫一般在 1 個月,大約 60 天后就可以再植。許多節點向培養基中滲出酚類化合物,這可能使培養基由深褐色變為黑色,如果不把這些節點移植到新鮮的培養基中,酚類滲出物則會殺死節點。使用含木炭的培養基將會減少所需的更換頻率,以便在木炭吸附和結合酚類化物時去除酚類物質。在 P748 蘭花培養基上培養後,幼苗可繼續發育和生根。
組培苗培養出大量生根後,將培養瓶放置於玻璃溫室或陰棚內,再培養兩周,使生根苗葉色更加濃綠,增強光合作用能力。煉苗後可進行移栽,先將幼苗用鑷子從瓶中取出,洗淨培養基,注意不要弄斷根系。用殺菌劑 ( 如多菌靈 1000 倍液 ) 浸泡 5 ~ 10 分鐘,待小苗明水瀝乾後移栽。基質採用細樹皮、蛭石、蕨根 ( 或椰子殼 )、木炭按 1 ︰1 ︰ 1 ︰ 0.2 混合或以純水苔栽入 1 寸杯盆中。種植後要淋足水,但不能積水。水分管理以半乾為宜,僅保持溼潤,小苗不能帶水過夜。空氣溼度控制85% ~ 90%,溫度 20℃~ 25℃,冬天氣溫不低於 10℃,否則小苗產生凍害。室外光強度在 4000 ~ 10000lx 之間,夏季一般遮陰在 80%,其他季節遮陰在20% ~ 40%。成活後每隔兩周噴淋 1 次殺菌劑和 1 次花寶肥或花多多高氮肥料3000 ~ 5000 倍液。小苗逐漸長大後移入 2 寸盆中培育商品盆花,2 ~ 3 年後基部花芽開花。
分株繁殖爪唇蘭屬叢生性蘭類,在我國熱帶和亞熱帶部分地區,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分株繁殖。但地處溫帶地區,冬季最低溫度及乾燥,最好避開冬季分株繁殖。分株的植株必須生長健壯、無病,生長已達2~3年,具有一定的株數,以 3 個假鱗莖連體 1 叢為宜。分株前,先讓母株處於較強光照中,以保證分株繁殖後植株正常的生長。分株時,先鬆動盆土,並輕輕叩擊盆的四周,使盆土與盆體脫離。分株的傷口需做防腐處理,可用炭末或多菌靈粉塗抹。基質採用樹皮塊、椰子纖維、水苔和木炭等能保溼的混合材料。栽培容器必須模仿其生長在樹上或螞蟻巢中的自然棲息地,因為植株的花莖下垂生長,宜用吊網盆、木框或花盆。
分株後的植株按正常栽培方法進行,剛種植的植株最好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防止陽光過於強烈,空氣潮溼或灑水過多,避免植料積水。待植株存活後,新株種植在光照稍強的地方,可促根促芽快速生長。當新芽開始生長時,較強的光照有利於新株的健壯,光強度一般在50%為好。爪唇蘭根系比較纖細,施肥時宜薄肥勤施。分株苗若管理得當,當年能抽出花莖開花,而組培苗移栽於大型溫室中,培育 2 ~ 3 年後即可開花。
養護管理
爪唇蘭喜半陰潮溼環境,栽培管理類似卡特蘭。儘管爪唇蘭屬植物在我國過於少見,許多蘭花愛好者不太了解它的習性,栽植爪唇蘭必須儘可能營造類似於原始的棲息地,花常下垂,故以吊盆或吊籃栽植最好。爪唇蘭的單朵花壽命不長,一般在 5 ~ 7 天內凋謝,但鏈狀的總狀花序開花期可長達 1 個月以上。
爪唇蘭生性強健,栽培容易。雖然有些種類和雜交種可能有一定的生長要求,但大多數可以在一些基本護理指導下可以很好地生長和開花。最好在溫室內覆蓋 1 層遮陽網即可進行爪唇蘭設施栽培,而溫帶以北地區冬季氣溫低於5℃以下,只能在大型溫室內配套設施栽培。
組培種苗容器可以選用蘭花專用塑料盆,栽植第 1 年用 1 寸盆,栽植第 2 年宜用 2 ~ 3 寸盆,培育商品開花苗以吊盆式栽植為宜。由於種苗根系薄,移栽步驟要非常細心。基質宜用細松樹皮塊或泥炭蘚與其他成分的混合物配製,也可在水苔基質中栽培。
在養護過程中,每天巡視溫室,及時淘汰病苗、弱苗等,並在日常管理中做好清潔衛生工作,每月定期噴廣譜性殺菌劑和殺蟲劑防治病蟲害,注意交替用藥。當植株葉片長成後,及時將盆株分隔一些距離,使葉片受光面,避免葉片互相遮擋。假鱗莖基部開始抽出花芽時,應及時在溫室中懸掛栽培或高架上栽培。
溫度大部分品種喜歡中等溫度而不是溫暖的溫度。白天,應該儘量保持溫度 21℃~ 29℃。爪唇蘭能忍受適度的溫度波動,但植株不能長時間忍受寒冷的天氣。夜間,溫度應保持 13℃~ 16℃。組培苗在移栽後,夜間溫度 16℃~ 18℃,白天溫度維持20℃~ 24℃。溫度過高,種苗假鱗莖差,會影響植株質量。秋季較高的溫度也會導致早期的幼苗營養狀況惡化,葉片徒長。因此,在夏季溫度一旦過高,應及時降低溫室氣溫,如通過通風系統、遮陽系統、溼簾風扇降溫系統等。冬季最低溫度在 10℃以下時的地區,需要在溫室內再加置 1 層塑料厚膜保溫。若溫度低至 5℃以下則會遭受凍害,重者甚至使整個溫室內植物付之東流,尤其是溫帶地區設施栽培冬季要考慮使用加熱設備。爪唇蘭為多年生常綠植物,其假鱗莖在冬季為花芽分化期,若使溫度高於 18℃以上,則可能來年無花芽生長,所以冬季白天和夜間都應控制在 -10℃~ 18℃即可。
光照在原生環境中,爪唇蘭喜半陰半陽,較多和較強的散射光最適合爪唇蘭的生長和孕花。不宜強光直射,強烈陽光會導致嚴重的日灼病或生長停滯、葉片變黃。但光線也不能太弱,否則會造成植株不孕花或葉片變薄而軟,假鱗莖弱小而易得病。一般來說,植株幼小時,適宜的光照強度為5000 ~ 8000lx,中苗期適宜的光照強度為 8000 ~ 12000lx,大苗期適宜的光照強度為 12000 ~ 15000lx。如果夏季溫度超過 30℃以上時應使用二層遮陽網遮陰,溫度在25℃以下時用一層遮陽網,冬季可不遮光。
光照對爪唇蘭的花芽分化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暗色爪唇蘭品種,在假鱗莖成熟前,增加光照有助於開花,但應以不灼傷葉片為原則。當花蕾發育膨大後,為了開花好,可使光照稍強些,一般晴天溫室最理想的光照強度可在20000 ~ 30000lx,一旦花蕾盛開,可以適當降低到 15000 ~ 20000lx。
溼度在原棲息地,爪唇蘭多生長在廣闊的低地範圍內,從海平面的潮溼森林到安第斯山脈的山區,高達1800m,溼度 85% ~ 90%。因此,人工栽植爪唇蘭時,溫室內切忌過於乾燥,尤其是白天應通過苗床底部地面進行灌水,或空中進行細霧化噴霧,相對溼度水平應保持在 70% ~ 85%,爪唇蘭生長更好。但是如果溼度超過 95% 以上時,應加強通風降溼管理。冬季持續陰雨天氣降溼時,要通過加溫系統進行加溫除溼。
水分 爪唇蘭根系極怕乾旱,大多數種都喜歡大量的水,植株可以每天清晨澆 1 次水。不要讓植株變幹,每天觀察基質,以確保根始終保持溼潤。如果基質變幹,植株會迅速死亡。澆水一般採用人工澆水或配套微噴系統。在新芽生長期要小心澆水,不宜將水澆到葉心內,否則在強光照下容易變褐並導致爛心死亡。澆水以植料半乾後進行,並且切記不要在盆底留有積水,否則易使根部腐爛。春季新根開始生長後,對水分的需求增大,應逐漸增加澆水。3 月一般 2 ~ 3 天澆水 1 次,5 月每天或隔天澆水 1 次。夏季每天澆水 1 ~ 2 次,並且向床下地面灑水,以降低溫度。秋季爪唇蘭肥大的假鱗莖已成熟,但在 9 月殘暑尚未退盡,氣溫較高且空氣乾燥,每天早晚要澆足水。進入 10 月氣溫涼爽,此時需逐步減少澆水量,一般每3 ~ 5 天澆水 1 次。進入 12 月的越冬期,必須控制澆水,但溫室內不能太乾燥,基質一旦變幹就應及時在中午澆一點水。如果在溫室內進行加溫,可 2 ~ 4天澆水 1 次,並應在溫室內安裝加熱的水蒸氣設備,防止植株葉片受乾燥。
肥料爪唇蘭根系不耐施高濃度肥料,應以薄肥勤施。植株假鱗莖每年能長出 1 ~ 3 個新假鱗莖,因此在旺盛生長期,建議施用水溶性肥料和緩釋肥料兩種,以保證植株假鱗莖充實肥大,才能促使花芽分化。爪唇蘭對 N、P、K 的需求不同,一般馴化苗栽種 1 周后,用花寶 1 號 4000 ~ 5000倍液或澳洲海藻精 2000 ~ 3000 倍液噴淋透基質 1 次,隔 10 天再淋施 1 次。1 ~ 2 個月後,根據小苗乾濕情況,每周稀釋 3000 ~ 4000 倍液噴淋 1 次。當幼苗開始長葉後,小苗階段用 N、P、K 比例為 2 ︰ 1 ︰ 1 的水溶性複合肥料,如花寶 5 號、花多多 10 號,濃度為 3000 ~ 4000 倍液,每 10 ~ 15 天施用 1 次,並每 5 ~ 6 個月施用奧綠肥 5號長效緩釋肥 1 次,以及每月 1 次噴施3000 倍液的花多多 36 號 TE 微量肥。中苗階段,植株假鱗莖萌芽力特強,若葉芽不斷生長,會分散養分,導致植株在秋季前無法形成花芽。故應以 N、P、K 的比例為 2 ︰ 1 ︰ 1 和 1 ︰ 1 ︰ 1 兩種肥料,平時以 2000 ~ 3000 倍水溶性速效肥料交替施用,每 7 ~ 10 天施用 1 次,如花寶 5 號、花寶 2 號、花多多 10 號、花多多 1 號,並每 3 ~ 4 個月施用奧綠肥 301 號長效控釋肥 1 次,以及每月噴施 3000 倍液的花多多 36號 TE 微量肥 1 次。在培育商品盆花階段,以 N、P、K 比例為 1 ︰ 1 ︰ 1 和1 ︰ 2 ︰ 2 的兩種肥料以 1000 ~ 2000倍液交替施用,每 7 ~ 15 天施 1 次,如 花 寶 2 號、 花 多 多 1 號 和 11 號,並 每 3 ~ 4 個 月 施 用 奧 綠 肥 601 號(10-11-18+2MgO+TE)1 次, 每 月 繼續噴施 1 次 3000 倍液的花多多 36 號TE 微量肥。在進入花芽生長期,應改施用以 N、P、K 比例為 1 ︰ 3 ︰ 2 為主的肥料,如花寶 3 號或花多多 2 號1000 ~ 2000 倍液的濃度每周淋施 1 次,直至抽出花梗時停止施肥。
病蟲害防治
爪唇蘭葉片薄,易受多種病蟲害的危害。
炭疽病4 ~ 7 月葉片旺長期,初始病斑推薦藥劑 50% 撲克拉錳可溼性粉劑 3000 ~ 6000 倍液、43% 戊唑醇懸浮劑 2500 ~ 4000 倍液、25% 咪鮮胺乳油500 ~ 1000 倍液、25% 苯甲·吡唑酯懸浮劑 2000 ~ 3000 倍液等防治。
黑斑病 5 月發病,7 ~ 8 月為發病盛期,推薦藥劑 75% 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800 ~ 1000 倍液、25% 己唑·嘧菌酯懸浮劑 1000 ~ 2500 倍液、81.3%嘉賜銅可溼性粉劑 800 ~ 1000 倍液、36% 喹啉·戊唑醇懸浮劑 2000 ~ 3000倍液,每 7 天噴 1 次,連噴 2 ~ 3 次。
葉枯病多在春夏多雨季節發生,防治措施是注意溫室內透光和通風,推薦藥劑如76.3%依普同800~1000倍液、1.8% 辛菌胺醋酸鹽水劑 500 ~ 1000 倍液、25% 吡唑醚菌酯懸浮劑 1000 ~ 2000倍 液、50% 咪 鮮 胺 錳 鹽 可 溼 性 粉 劑1000 ~ 2000 倍液等防治。
銹病每年 4 月上旬開始,在銹病未發生或發生初期施藥,推薦藥劑43% 戊唑醇懸浮劑 2500 ~ 4000 倍液、45.5% 待 普 克 利 懸 浮 劑 5000 倍 液、12.5% 烯唑醇可溼性粉劑 1000 ~ 2000倍液、30% 己唑醇懸浮劑 2500 ~ 4000倍液、40% 丙環唑水乳劑 1500 ~ 3000倍 液、30% 氟 環 唑 可 溼 性 粉 粉1000 ~ 2000 倍液、12.5% 四氟醚唑水劑 1000 ~ 2000 倍液等進行替換施用,施藥 2 ~ 3 次,間隔 10 天。
假鱗莖腐爛病及時清除溫室內受感染病株,及時噴施 81.3% 嘉賜銅700 ~ 1000 倍液,每 7 天噴施 1 次,連續噴 2 ~ 3 次。嚴重時,可用 4.5% 腐殖酸硫酸銅 1000 倍液澆施。
根腐病避免積水爛根。推薦藥劑如根腐靈 800 ~ 1000 倍液、1% 申嗪黴素懸浮劑 800 ~ 1000 倍液、地衣·噁黴·木酢異構體 500 倍液等加花根旺2000 ~ 3000 倍液灌根或噴淋。
白絹病在多雨天氣,尤其是在塑料大棚內培育的植株最易發生,應加強通風,推薦藥劑如 24% 噻呋醯胺懸浮劑1000 ~ 2000 倍液、1% 多抗黴素水劑800 ~ 1000 倍液、70% 惡黴靈可溼性粉劑 2000 ~ 3000 倍液,在發病初期對病株進行灌根或噴淋。
蚜蟲 主要在春季和夏初危害嫩芽及花芽,可用 25% 吡蟲啉 1000 倍液或0.3%苦參鹼水劑200~300倍液或0.6%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 1000 ~ 1500 倍液或 2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000 倍液等防治。
葉蟎 ( 紅蜘蛛 ) 4 ~ 5 月或 8 ~ 9月為危害期,應適期施藥,合理選擇藥劑如15%噠蟎靈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5000倍液、10% 阿維·噠蟎靈 2000 ~ 3000 倍液,噴時葉面正反都要噴在蟲體上,效果才明顯。
蛾類4 ~ 6 月和 8 ~ 10 月為高發期,可用 90% 晶體敵百蟲 2000 倍液噴殺幼蟲。或用 5%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劑 3000 ~ 5000 倍液或 25% 氰戊菊酯乳油 2000 ~ 4000 倍液噴殺。
蝸牛和蛞蝓5 ~ 10 月為高發危害期,防治方法同蛾類,也可撒施嘧達顆粒劑或蝸剋星顆粒劑誘殺。或在床下撒施生石灰毒殺。
如有其他蟲害,可選擇 2.5% 敵殺死 2000 ~ 3000 倍液,或阿維菌素乳油2000 ~ 5000 倍液倍液進行殺滅。如有其他病害症狀,可選擇百菌清、代森錳鋅、甲基託布津等800~1000倍液,間隔7~10天再噴灑1次,連續噴2~3次。